【儀表網 行業上下游】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發展的新常態,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盡管我們碰到的困難和風險不少,但是時和勢對我們來說還是非常有利的。目前國家重點調整的電改進入了哪一階段?小編帶您了解下新電改電價目前的現狀。
針對目前電價管理存在的問題,“以政府定價為主”、“市場化定價機制尚未完全形成”,“難以及時并合理反映用電成本、市場供求狀況、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保護支出”等,確定電價改革目標是“交易公平,價格合理”。
輸配電價核定決定改革進度,看好地方電網公司所在區域、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的六省市及蒙西電網釋放改革紅利。電網資產、運行成本和有效資產的收益核定難度較大,將影響輸配電價的核定,進而改革的進度。開展試點核定的區域(安徽、湖北、寧夏、云南、貴州、深圳、蒙西電網)已贏得改革先機;地方電網公司配售成本與兩大電網具有可比性,所在區域電網輸配成本核定難度較小,有望先行推進發售電市場放開。
要使改革紅利真正釋放,確保電力發、輸、配、用等各個環節上的企業真正為用戶考慮,保障用戶利益,避免改革后電價漲、服務差、投訴多,電力體制改革還有大量細致的工作要做。
據悉,電改關鍵性配套文件經過多輪征求意見和修改完善,有望在近期出臺。配套文件將從推進輸配電價改革、推進電力市場建設、組建和規范運行電力交易機構、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推進售電側改革、加強和規范燃煤自備電廠監督管理等方面落實電力體制改革。安徽、湖北、寧夏、云南、貴州、深圳、蒙西電網等試點區域已贏得改革先機。
有序推進電價改革,是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核心和先決條件。王強指出,電力體制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要在各方共識的基礎上有序、有效、穩妥推進。一是方案出臺后,積極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二是制定改革試點方案,防范改革風險;三是在電價改革、市場體系、售電側放開、增量配電業務投資和新能源發展等方面,通過試點推進,逐步探索改革實施的道路。
居民用電不受影響
這次改革對市場各方利益有何調整?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的要求,輸配電價改革成果要惠及廣大電力用戶。國家發改委1月15日發布的消息稱,2015年至2017年深圳市電網輸配電價水平比2014年深圳電網實際購電、售電價差每千瓦時下降1分多錢,并逐年有所降低。專家測算,下降1分多傳導到終端電價上可以降低用戶電費10億元以上。
改革后,電網的收入會下降。據測算,輸配電價每下降1分錢,電網環節的收入會下降約7億元。其收入和經營會更多地體現出公益性壟斷企業的特點。
電價市場化、售電參與主體多元化,將削弱電網的壟斷,也意味著利潤在產業鏈中的重新分配。目前電網購銷差價在0.2元/千瓦時左右,按2014年5.52萬億千瓦時全社會用電量來測算,總計將有1.1萬億元的購銷差價重新分配。有人測算,若售電側有10%的收益,則可貢獻超過千億元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