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行業聚焦點】在線監測儀器儀表讓污染源監控管理部門實時掌控企業排污現象。但不少企業仍然采用各種手段造假監控數據,以逃避排污責任。近期,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局長通報了近期排污數據造假案例。
1、建滔(河北)焦化有限公司主營搗固焦、粗苯、焦油等產品,是邢臺市重要化工企業之一。4月22日,邢臺市環保局與市公安局環保支隊混合編隊,對該公司污染物排放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檢查發現,該公司部分高濃度焦化生產廢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接用于熄焦,屬典型的惡意偷排偷放。此外,該公司一期工程150t/h燃煤鍋爐自動監控設備段二氧化硫值為35-90mg/m3之間,煙塵為45mg/m3,環保局現場手工監測二氧化硫值為166-172mg/m3之間,煙塵為194mg/m3;二期工程75t/h燃煤鍋爐自動監控設備煙塵值為66mg/m3,環保局現場手工監測二氧化硫值為煙塵為163mg/m3,存在焦爐超標排放、燃煤鍋爐在線監測數據造假、煙塵超標排放等問題。邢臺市環保局依法作出處罰決定,對該公司處以145萬元罰款并沒收違法保證金100萬元;因該公司肆意修改在線監控數據,其主管環保的經理張某某、儀表部經理胡某被依法行政境,但環保局監控平臺上企業各項污染物排放指標全部達標。南京市環境監察支隊到企業現場調查取證發現,該企業二號窯二氧化硫分析儀顯示數據是210毫克/立方米,超標5%,但傳至環保局的數據只有23.27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分析儀數據是881毫克/立方,但上傳環保局的是300毫克/立方米。檢查人員打開監控設備發現,負責數據采樣的分析儀和數據傳輸的工控機之間接入了幾根導線,并連接該公司辦公室,可隨意篡改監測數據。近日,南京市環境監察支隊對這家企業處以20萬元行政罰款,并要求其補交排污費近260萬元。同時,企業相關環保責任人楊某,因篡改、偽造監測數據,被處以行政利用兩種方式進行數據造假的行為。3月19日,龍口市環保局對其就污染物超標排放和自動監測設備弄虛作假分別予以5萬元和10萬元的頂格罰款,并限產三個月。同時,龍口市公安局對涉案企業環保部主任王某行政業法人和分管副總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6、山東省監控中心通過數據審核,發現萊蕪市汶源熱電有限公司S02數據夜間明顯低于白天,并且較長時間數據保持不變,懷疑存在弄虛作假行為。2月5日,省監控中心對該企業進行獨立調查,發現在調查人員進廠后S02數據大幅升高,排放濃度為550mg/m3,超標1.75倍。調閱工控機參數記錄,發現在調查人員進站房前一分鐘,S02量程剛由300mg/m3修改為正常值(1000mg/m3),致使S02數據突變。進一步檢查發現,在此之前有多次修改量程記錄,企業通過設定量程上限,干擾了自動監測設備的正常運行。調查組現場責令企業立即改正監測參數,并要求限期清除自動監測設備造假功能;省環保廳按照對企業罰款5萬,并要求在確保居民供暖的前提下大限度降低生產負荷,確保達標排放。按環保廳、公安廳聯勤聯動工作機制,調查組現場向萊蕪公安局移交了相關證據,公安機關對企業環保主任實施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