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發明科技控】經過半年的科研攻關,近紅外組分在線分析技術在西南油氣田川西北氣礦輕烴回收裝置上成功運用。截至目前,裝置運行正常,數據未出現明顯異常波動,儀器未出現故障。這是油田將近紅外組分在線分析技術運用于天然氣輕烴回收裝置,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空白。
我國對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研究和應用起步較晚。目前,國內基本還沒有企業在天然氣處理加工或輕烴生產中采用在線檢測技術。國內輕烴回收裝置的天然氣干氣和液化石油氣的測量長期以來使用的是實驗色譜分析法,會造成測量結果的不準確。與傳統分析技術相比,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能在1分鐘內,通過對被測樣品完成一次近紅外光譜的采集測量,即可完成其多項性能指標的測定(多可達10余項指標)。光譜測量時,不需要對分析樣品進行提前處理,分析過程中不消耗其他材料,也不會破壞樣品,分析重現性好、成本低。
西南油氣田在色譜技術的基礎上,結合現場分析需要,形成了從選取取樣點到模塊建立、模型修正、信號傳輸、信號接收、信號顯示的近紅外組分在線分析技術操作方法,并在實際安裝調試中解決了相關問題,建立了完善的操作規程。
通過實驗,天然氣輕烴回收裝置采取近紅外組分在線分析技術可行,能滿足生產控制要求。同時,技術人員根據現場測試數據和分析結果對裝置的參數進行優化。通過分析數據,可隨時掌握天然氣及液烴中的烴組分組成,及時調整相應操作參數,達到了產品收率和產品質量二者兼顧的目的,對裝置生產指導作用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