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行業上下游】2014年12月12日14時32分,南水北調中線陶岔渠首緩緩開啟閘門,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預計15天后長江水將抵達北京。而北京南水北調的各個市內配套工程也早已啟動各項準備工作,迎接遠道而來的長江水。作為南水北調的配套重點工程之一南干渠工程,在節水、治污和環保等方面的科技和措施引人關注。
根據《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總體規劃》,到2020年,北京市將具備接納年調水14億m3的能力,形成兩大動脈、三大水廠、一個樞紐、一條環路和三大應急水源地的北京市供水系統格局,全面提高供水保證率,實現城市供水安全;達到地下水不超采、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和恢復的目標。
南干渠工程是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總體規劃中的一項,是南水北調引水進京后北京市內主要配套工程之一。南干渠擬建于北京市南部地區,全長約27.264km,其建設目的主要是滿足全市水廠規劃布局需要,承擔向北京城市東部、南部地區的供水任務。南干渠建成后將直接聯系南水北調總干渠到市區東部和南部規劃的郭公莊水廠、黃村水廠、亦莊水廠、第十水廠及通州水廠的輸水管線,承擔向上述水廠提供南水北調水源的任務。其中京滬鐵路以西段11公里采用淺埋暗挖法,建設兩孔內徑3.4米的鋼筋混凝土圓涵,設計流量3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35立方米/秒。京滬鐵路以東段16公里采用盾構法,建設一孔內徑4.7米的圓涵,設計流量27立方米/秒,加大流量35立方米/秒。
數據顯示,南干渠工程等別為Ⅰ等,可研批復工程投資30.93億元。主要建筑物包括:排氣閥井52座,其中上段共設置人孔排氣閥井22座、下段共設置進人排氣閥井30座;放空井5座,其中上段2座、下段3座;連通井1組;調流閥井1組及管理設施等。
12月14日開閘后,江水從永定河倒虹吸工程進入京城后,向東會進入南干渠。“這條管線主要是為南部以及東南部地區的居民解渴的。”南干渠設計總負責人穆永梅表示。南干渠目前已經建成黃村分水口和郭公莊分水口,每個分水口都設置一個現地監控中心,對分水口進行精細化管理。預計通水后,郭公莊水廠將為南城地區提供每日50萬立方米的用水。
據了解,南干渠27公里長的管線全部采用地下管涵結構,目的之一就是節水。“如果采用明渠,水面露在空氣中,那么蒸發和滲透的水量是相當大的。”因此封閉的地下管涵可以解決蒸發的問題。而管涵本身采用一襯支護結構和二襯鋼筋混凝土結構,接縫處不僅使用了橡膠止水帶,在迎水面還增加了一道嵌入式的防水材料,這樣的多重保護大大降低了管線的滲漏系數。
“在分水口,我們還能保證滴水不漏。”穆永梅說,在南干渠所有的分水口,無論是檢修閥、調流閥、還是流量計,全部都采用的是鋼質管材,調節、檢修的操作過程中不會有一滴水滲漏出來。
此外,位于南干渠終點的亦莊調節池,也是配套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建筑物包括一期調節池、亦莊泵站、進水管線及其附屬構筑物、永樂取水口、亦莊取水口、兩座連通閘、退水管等,供水對象包括第十水廠、亦莊水廠、永樂水廠、郭公莊水廠等。
在亦莊調節池,引人注目的就是面積為12公頃的大水面,是除了大寧調壓池和團城湖調節池和明渠之外,能看到江水水面的地方。據京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亦莊調節池的設計總負責人劉進介紹,目前調節池水深5.6米,“要是沒有池底的雙層防滲,只需要一天池子就干了。”池底鋪上了改性土和土工膜組成的復合防滲材料,大大提高防滲性能。“單鋪土工膜,防滲系數可以提高2000倍,如果再多加一層改性土的保護,防滲系數又可以提高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