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消息,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工作已經結束。此次通過初評的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有5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54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152項和3個創新團隊。
其中,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電子儀器組通過初評的有5項。具體為“機載高精度位置姿態測量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低熱阻高光效藍寶石基GaNLED材料外延及芯片技術”項目、“地、空協同時頻電磁探地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調控光線行為的三維自由光學曲面構建及其在半導體照明中的應用”項目、“高光束質量超高斯平頂釹玻璃激光器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
國家科技進步獎初評通過的通用項目電子與科學儀器組通過初評的有2項,為“高密度互連混合集成印制電路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以及“服務三農的安全可信金融電子交易關鍵技術和應用”項目。
序號 | 評審組 | 項目名稱 | 主要完成人 | 推薦單位 |
1 | 數學組 | 微分流形的幾何拓撲 | 方復全(首都師范大學) | 姜伯駒,劉應明,李邦河 |
2 | 數學組 | 復雜流體的數學理論和計算方法 | 張平文(北京大學) | 石鐘慈,林 群,鄂維南 |
3 | 數學組 | 自守形式與素數分布的研究 | 劉建亞(山東大學), 展 濤(山東大學), 呂廣世(山東大學) | 山東省 |
4 | 數學組 | 自適應與高精度數值方法及其理論分析 | 湯 濤(香港浸會大學) | 李大潛,彭實戈,郭柏靈 |
5 | 數學組 | 非線性波動方程解的適定性 | 周 憶(復旦大學), 雷 震(復旦大學) | 教育部 |
6 | 物理與天文學組 | 電、磁場作用下軟物質系統結構和物理性質的研究 | 溫維佳(香港科技大學), 沈 平(香港科技大學), 譚永炎(香港科技大學), 楊世和(香港科技大學), 馬紅孺(香港科技大學) | 香港特別行政區 |
7 | 物理與天文學組 | 超高壓下簡單分子凝聚體系的新奇結構相變和壓力效應 | 鄒廣田(吉林大學), 崔 田(吉林大學), 劉冰冰(吉林大學), 馬琰銘(吉林大學), 高春曉(吉林大學) | 吉林省 |
8 | 物理與天文學組 | 低維材料中新奇量子現象及其調控的機理研究 | 段文暉(清華大學), 顧秉林(清華大學), 吳 健(清華大學), 周 剛(清華大學) | 中國物理學會 |
9 | 化學組 | 態-態分子反應動力學研究 | 張東輝(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楊學明(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戴東旭(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肖春雷(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孫志剛(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 |
10 | 化學組 | 低維光功能材料的控制合成與物化性能 | 姚建年(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趙永生(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付紅兵(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馬 穎(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翟天佑(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 |
11 | 化學組 | 配位聚合物構筑與結構性能調控 | 卜顯和(南開大學), 李建榮(南開大學), 杜 淼(南開大學), 胡同亮(南開大學), 曾永飛(南開大學) | 天津市 |
12 | 化學組 | 功能核酸分子識別及生物傳感方法學研究 | 譚蔚泓(湖南大學), 楊榮華(北京大學), 蔣健暉(湖南大學), 王柯敏(湖南大學), 俞汝勤(湖南大學) | 教育部 |
13 | 化學組 | 若干分子基材料的自組裝、聚集態結構和性能 | 李玉良(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劉輝彪(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李勇軍(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張德清(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朱道本(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 |
14 | 化學組 | 功能導向的多酸設計與合成 | 王恩波(東北師范大學), 蘇忠民(東北師范大學), 王新龍(東北師范大學), 李陽光(東北師范大學), 許 林(東北師范大學) | 吉林省 |
15 | 地球科學組 | 晚新生代風化成壤作用與東亞環境變化 | 郭正堂(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郝青振(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吳海斌(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 |
16 | 地球科學組 | 廢水處理系統中微生物聚集體的形成過程、作用機制及調控原理 | 俞漢青(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李曉巖(香港大學), 盛國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教育部 |
17 | 地球科學組 | 華北克拉通早元古代拼合與Columbia超大陸形成 | 趙國春(香港大學), 孫 敏(香港大學), 李三忠(中國海洋大學) | 香港特別行政區 |
18 | 地球科學組 | 南海與鄰近熱帶區域的海洋聯系及動力機制 | 王東曉(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方國洪(國家海洋局海洋研究所), 甘劍平(香港科技大學), 劉欽燕(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莊 偉(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廣東省 |
19 | 地球科學組 | 二十萬年來軌道至年際尺度東亞季風氣候變率與驅動機制 | 汪永進(南京師范大學), 張平中(蘭州大學), 譚 明(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劉殿兵(南京師范大學), 吳江瀅(南京師范大學) | 江蘇省 |
20 | 地球科學組 | 青藏高原冰芯高分辨率氣候環境記錄研究 | 姚檀棟(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秦大河(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田立德(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王寧練(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康世昌(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 |
21 | 地球科學組 | 氣候預測的新理論和新方法研究 | 王會軍(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范 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孫建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姜大膀(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高學杰(國家氣候中心) | 中國科學院 |
22 | 生物學組 | 哺乳動物多能性干細胞的建立與調控機制研究 | 周 琪(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王秀杰(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曾凡一(上海交通大學), 高紹榮(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 趙小陽(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 |
23 | 生物學組 | 基因組多樣性與亞洲人群的演化 | 張亞平(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孔慶鵬(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吳東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彭旻晟(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孫 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 云南省 |
24 | 生物學組 | 高等植物主要捕光復合物的結構與功能研究 | 常文瑞(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柳振峰(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匡廷云(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嚴漢池(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王可玢(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 |
25 | 生物學組 | 雙生病毒種類鑒定、分子變異及致病機理研究 | 周雪平(浙江大學), 謝 旗(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陶小榮(浙江大學), 崔曉峰(浙江大學), 張鐘徽(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 教育部 |
26 | 生物學組 | 水稻重要生理性狀的調控機理與分子育種應用基礎 | 何祖華(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王二濤(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王建軍(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張迎迎(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鄧一文(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 中國科學院 |
27 | 生物學組 | 神經突觸形成新機制的研究 | 王以政(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袁小兵(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賈怡昌(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周 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 上海市 |
28 | 生物學組 | 中國兩棲動物系統學研究 | 費 梁(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葉昌媛(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江建平(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胡淑琴(已故)(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謝 鋒(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 |
29 | 基礎醫學組 | 遺傳病致病基因和致病基因組重排的新發現 | 張 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 王寶璽(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 何春滌(中國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沈 巖(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 孫 淼(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 | 教育部 |
30 | 基礎醫學組 | 瞬時受體電位通道在代謝性血管病中的作用與機制 | 祝之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 劉道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 黃 聿(香港中文大學), 閆振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 | 重慶市 |
31 | 基礎醫學組 | 組織免疫微環境促進人肝癌進展的新機制 | 鄭利民(中山大學), 莊詩美(中山大學), 鄺棟明(中山大學), 吳 艷(中山大學), 方堅鴻(中山大學) | 廣東省 |
32 | 信息科學一組 | 網絡計算的模式及基礎理論研究 | 張堯學(清華大學), 周悅芝(清華大學), 林 闖(清華大學), 任豐原(清華大學), 王國軍(中南大學) | 教育部 |
33 | 信息科學一組 | 分布式協同控制的混合智能優化與穩定性 | 陳 杰(北京理工大學), 王 凌(清華大學), 方 浩(北京理工大學), 孫 健(北京理工大學), 肖 峰(北京理工大學) | 教育部 |
34 | 信息科學一組 | 具有網絡通訊約束的動態系統控制理論與方法 | 高會軍(哈爾濱工業大學), 吳立剛(哈爾濱工業大學), 張立憲(哈爾濱工業大學) | 柴天佑,王子才,黃文虎 |
35 | 信息科學一組 | 基于環境約束和多空間分析的機器人操作理論研究 | 喬 紅(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王子棟(東華大學), 劉智勇(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沈 波(東華大學) | 中國科學院 |
36 | 信息科學一組 | 邏輯動態系統控制的代數狀態空間方法 | 程代展(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齊洪勝(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 中國科學院 |
37 | 信息科學二組 | 新型人工電磁媒質對電磁波的調控研究 | 崔鐵軍(東南大學), 馬慧鋒(東南大學), 蔣衛祥(東南大學), 程 強(東南大學) | 江蘇省 |
38 | 信息科學二組 | 局域態操控的紅外探測機理 | 陸 衛(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陳效雙(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李志鋒(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王少偉(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沈學礎(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 上海市 |
39 | 信息科學二組 | 下一代光網絡中全光信號處理方法與光子調控機理研究 | 張新亮(華中科技大學), 董建績(華中科技大學), 余 宇(華中科技大學), 徐 競(華中科技大學), 黃德修(華中科技大學)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40 | 材料科學組 | 可見光響應光催化材料及在能源環境中的應用基礎研究 | 鄒志剛(南京大學), 李朝升(南京大學), 于 濤(南京大學), 周 勇(南京大學), 閆世成(南京大學) | 江蘇省 |
41 | 材料科學組 | 鈣磷基生物材料的轉化機理及新生物性能研究 | 劉昌勝(華東理工大學), 袁 媛(華東理工大學), 陳芳萍(華東理工大學), 王 靖(華東理工大學), 魏 杰(華東理工大學) | 上海市 |
42 | 材料科學組 | 導電聚合物微納米結構及其多功能化 | 萬梅香(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魏志祥(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朱 英(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江 雷(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北京市 |
43 | 材料科學組 | 直接醇類燃料電池電催化劑材料應用基礎研究 | 孫公權(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辛 勤(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姜魯華(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王素力(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李煥巧(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 |
44 | 材料科學組 | 高性能半導體光催化材料制備與微結構調控 | 余家國(武漢理工大學), 余火根(武漢理工大學), 程 蓓(武漢理工大學), 劉升衛(武漢理工大學), 趙修建(武漢理工大學) |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 |
45 | 工程技術科學組 | 基于離散體系的跨尺度多相反應流的介觀理論和方法 | 鄭楚光(華中科技大學), 郭照立(華中科技大學), 柳朝暉(華中科技大學), 施保昌(華中科技大學) | 湖北省 |
46 | 工程技術科學組 | 吸附式制冷的吸附機理、循環構建及熱設計理論 | 王如竹(上海交通大學), 王麗偉(上海交通大學), 吳靜怡(上海交通大學), 代彥軍(上海交通大學), 夏再忠(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市 |
47 | 工程技術科學組 | 多孔介質與微/納結構中熱傳遞機理研究 | 姜培學(清華大學), 王補宣(清華大學), 胥蕊娜(清華大學), 周樂平(清華大學), 任澤霈(清華大學) | 教育部 |
48 | 工程技術科學組 | 電力系統優化決策與隨機性分析的理論及方法 | 王錫凡(西安交通大學), 別朝紅(西安交通大學), 王秀麗(西安交通大學), 王建學(西安交通大學), 胡澤春(西安交通大學) | 陜西省 |
49 | 工程技術科學組 | 納米/纖維混凝土及其多功能特性 | 李 惠(哈爾濱工業大學), 歐進萍(大連理工大學), 韓寶國(哈爾濱工業大學), 肖會剛(哈爾濱工業大學), 關新春(哈爾濱工業大學)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50 | 力學組 | 超高溫條件下復合材料的熱致損傷機理和失效行為 | 韓杰才(哈爾濱工業大學), 杜善義(哈爾濱工業大學), 張幸紅(哈爾濱工業大學), 王保林(哈爾濱工業大學), 孟松鶴(哈爾濱工業大學) | 教育部 |
51 | 力學組 | 納微系統中表面效應的物理力學研究 | 趙亞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袁泉子(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林文惠(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張 吟(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郭建剛(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 鄭哲敏 |
2014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初評通過通用項目
序號 | 評審組 | 項目名稱 | 主要完成人 | 推薦單位 |
1 | 農林養殖組 | 水稻秈粳雜種優勢利用相關基因挖掘與新品種培育 | 萬建民(南京農業大學), 趙志剛(南京農業大學), 江 玲(南京農業大學), 程治軍(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陳亮明(南京農業大學), 劉世家(南京農業大學) | 江蘇省 |
2 | 農林養殖組 | 油菜高含油量聚合育種技術及應用 | 王漢中(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劉貴華(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王新發(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華 瑋(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劉 靜(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胡志勇(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湖北省 |
3 | 農林養殖組 | 海水鲆鰈魚類基因資源發掘及種質創制技術建立與應用 | 陳松林(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劉海金(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實驗站), 尤 鋒(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王 俊(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 田永勝(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 劉壽堂(海陽市黃海水產有限公司) | 農業部 |
4 | 農林養殖組 | 花生低溫壓榨制油與餅粕蛋白高值化利用關鍵技術及裝備創制 | 王 強(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許振國(山東省高唐藍山集團總公司), 劉紅芝(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祁 鯤(河南省亞臨界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朱新亮(河南省亞臨界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相 海(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 | 農業部 |
5 | 醫藥衛生組 | 室間隔缺損介入治療新器械新技術及其臨床應用 | 孔祥清(南京醫科大學), 張智偉(廣東省人民醫院), 張德元(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楊 榮(南京醫科大學), 盛燕輝(南京醫科大學), 王樹水(廣東省人民醫院) | 江蘇省 |
6 | 醫藥衛生組 | 單細胞分辨的全腦顯微光學切片斷層成像技術與儀器 | 駱清銘(華中科技大學), 龔 輝(華中科技大學), 李安安(華中科技大學), 曾紹群(華中科技大學), 張 斌(華中科技大學), 呂曉華(華中科技大學) | 湖北省 |
7 | 醫藥衛生組 | 微波消融設備的研發與臨床應用 | 梁 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于曉玲(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程志剛(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韓治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于 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江榮華(南京康友微波能應用研究所) | 中華醫學會 |
8 | 國土資源組 | 高性能大型振動篩關鍵技術及其應用 | 趙躍民(中國礦業大學), 劉初升(中國礦業大學), 張成勇(中國礦業大學), 楊永柱(鞍山重型礦山機器股份有限公司), 李鳳明(中煤科工集團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段晨龍(中國礦業大學) |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 |
9 | 國土資源組 | 低滲透煤層高壓水力割縫強化瓦斯抽采成套技術與裝備 | 趙陽升(太原理工大學), 馮增朝(太原理工大學), 肖亞寧(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常宗旭(太原理工大學), 秦清平(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呂兆興(太原理工大學) | 山西省 |
10 | 國土資源組 | 基于巨磁阻效應的油井管損傷磁記憶檢測診斷技術及工業化應用 | 張來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樊建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宋周成(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溫 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謝永金(中石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蘇建文(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
11 | 國土資源組 | 海洋鉆井隔水導管關鍵技術及工業化應用 | 姜 偉(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楊 進(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劉書杰(中海油研究總院), 周建良(中海油研究總院), 謝梅波(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鄧建明(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 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 |
12 | 環境與水利組 | 可控結構吸附材料構建及控制油類污染物的關鍵技術 | 路建美(蘇州大學), 徐慶鋒(蘇州大學), 蔣 軍(蘇州天立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李 華(蘇州大學), 陳冬赟(蘇州大學), 李娜君(蘇州大學) |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
13 | 環境與水利組 | 有機廢物生物強化腐殖化及腐植酸提取循環利用技術 | 席北斗(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岳東北(清華大學), 于家伊(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李鳴曉(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聶永豐(清華大學), 姜永海(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 環境保護部 |
14 | 環境與水利組 | 重大化工裝置中細顆粒污染物過程減排新技術研發與應用 | 汪華林(華東理工大學), 楊 強(華東理工大學), 李立權(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 施 磊(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 黃朝暉(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鎮海煉化分公司), 施俊林(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鎮海煉化分公司) | 上海市 |
15 | 環境與水利組 | 黃磷尾氣催化凈化技術與應用 | 寧 平(昆明理工大學), 田森林(昆明理工大學), 彭金輝(昆明理工大學), 王學謙(昆明理工大學), 侯永勝(四川省川投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王先厚(華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云南省 |
16 | 輕工紡織組 | 熱帶海洋微生物新型生物酶轉化軟體動物功能肽的關鍵技術 | 張 偲(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龍麗娟(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齊振雄(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尹 浩(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田新朋(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錢雪橋(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省 |
17 | 輕工紡織組 | 新型淀粉衍生物的創制與傳統淀粉衍生物的綠色制造 | 金征宇(江南大學), 顧正彪(江南大學), 徐學明(江南大學), 李 偉(西王集團有限公司), 崔 波(齊魯工業大學), 邱立忠(諸城興貿玉米開發有限公司) |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 |
18 | 輕工紡織組 | 新型共聚酯MCDP連續聚合、紡絲及染整技術 | 顧利霞(東華大學), 何正鋒(上海聯吉合纖有限公司), 蔡再生(東華大學), 王學利(東華大學), 杜衛平(上海聯吉合纖有限公司), 邱建華(上海聯吉合纖有限公司) | 上海市 |
19 | 輕工紡織組 | 基于干法活化的食用油脫色吸附材料開發與應用 | 王興國(江南大學), 陳天虎(合肥工業大學), 金葉玲(淮陰工學院), 劉元法(江南大學), 黃健花(江南大學), 陳 靜(淮陰工學院) | 中國商業聯合會 |
20 | 化工組 | 甲醇制取低碳烯烴(DMTO)技術 | 劉中民(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劉 昱(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 呂志輝(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陳俊武(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 袁知中(新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齊 越(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中國科學院 |
21 | 化工組 | 有機硅雜化層狀分子篩新催化材料及節能異丙苯成套技術 | 高煥新(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周 斌(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楊為民(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楊衛勝(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魏一倫(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曹 葵(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 |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
22 | 化工組 | 功能性高分子聚氨基酸生物制備關鍵技術與產業化應用 | 徐 虹(南京工業大學), 馮小海(南京工業大學), 李 莎(南京工業大學), 梁金豐(南京軒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仲兆祥(南京工業大學), 李俊輝(綠康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 江蘇省 |
23 | 化工組 | 新型功能化超順磁性顆粒的制備及在分離技術中的應用 | 劉會洲(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邢建民(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楊良嶸(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安震濤(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陳家鏞(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
24 | 非金屬材料組 | 高性能熱電材料快速制備與器件集成制造新技術及應用 | 張清杰(武漢理工大學), 唐新峰(武漢理工大學), 柏勝強(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陳立東(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 曹衛強(廣東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吳燕青(上海申和熱磁電子有限公司) | 教育部 |
25 | 非金屬材料組 | 新型紅外硫系玻璃制備關鍵技術及應用 | 聶秋華(寧波大學), 戴世勛(寧波大學), 徐鐵峰(寧波大學), 沈 祥(寧波大學), 王訓四(寧波大學), 姜 杰(云南北方馳宏光電有限公司) | 寧波市 |
26 | 非金屬材料組 | 高增益玻璃光纖與單頻光纖激光器成套制備技術及其應用 | 楊中民(華南理工大學), 徐善輝(華南理工大學), 張勤遠(華南理工大學), 張偉南(華南理工大學), 錢 奇(華南理工大學), 姜中宏(華南理工大學) | 教育部 |
27 | 非金屬材料組 | 高穩定高耗散減振材料制備關鍵技術與裝置開發及工程應用 | 徐趙東(東南大學), 龔興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韓玉林(東南大學), 費樹岷(東南大學), 楊建剛(東南大學), 王魯鈞(無錫市弘谷振控技術有限公司) |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 |
28 | 非金屬材料組 | 耐燒蝕復合材料用碳纖維多向預成型體結構設計、控制、制備及應用 | 朱建勛(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蔣 云(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馬文鎖(河南科技大學), 吳 超(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唐亦囡(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王 宇(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 |
29 | 鋼鐵冶金組 | 高性能銅鋁復合材料連鑄直接成形技術與應用 | 謝建新(北京科技大學), 劉新華(北京科技大學), 吳春京(北京科技大學), 劉雪峰(北京科技大學), 王連忠(煙臺孚信達雙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董曉文(煙臺孚信達雙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 教育部 |
30 | 鋼鐵冶金組 | 新型高強度、易加工灰鑄鐵制備關鍵技術及應用 | 姜啟川(吉林大學), 逄 偉(一汽鑄造有限公司), 王金國(吉林大學), 王慧遠(吉林大學), 劉國懿(一汽鑄造有限公司), 侯 駿(一汽鑄造有限公司) | 吉林省 |
31 | 機械組 | 關聯面形約束的大型復雜曲面加工技術與裝備 | 賈振元(大連理工大學), 王永青(大連理工大學), 孫玉文(大連理工大學), 劉 巍(大連理工大學), 李護林(西安航天發動機廠), 江崇民(齊齊哈爾二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教育部 |
32 | 機械組 | 空間折展與鎖解機構關鍵技術 | 鄧宗全(哈爾濱工業大學), 劉榮強(哈爾濱工業大學), 岳洪浩(哈爾濱工業大學), 李 兵(哈爾濱工業大學), 吳躍民(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 郭宏偉(哈爾濱工業大學)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33 | 機械組 | 高速重載工程機械大流量液壓系統核心部件 | 易小剛(三一集團有限公司), 劉永東(三一集團有限公司), 陳兵兵(三一集團有限公司), 侯 剛(三一集團有限公司), 孫 丹(三一集團有限公司), 賀 電(三一集團有限公司) | 湖南省 |
34 | 機械組 | 個性化顱頜面骨替代物設計制造技術及應用 | 李滌塵(西安交通大學), 劉亞雄(西安交通大學), 劉彥普(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盧秉恒(西安交通大學), 連 芩(西安交通大學), 胡立人(西安康拓醫療技術有限公司) | 陜西省 |
35 | 動力電氣組 | 深低溫回熱制冷關鍵技術及應用 | 陳國邦(浙江大學), 邱利民(浙江大學), 甘智華(浙江大學), 金 滔(浙江大學), 黃永華(浙江大學), 朱魁章(合肥低溫電子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六研究所)) | 浙江省 |
36 | 動力電氣組 | 防腐低溫煙氣冷凝余熱深度利用技術 | 王隨林(北京建筑大學), 劉貴昌(大連理工大學), 艾效逸(北京建筑大學), 賈潤宇(阿爾西制冷工程技術(北京)有限公司), 陳云水(阿爾西制冷工程技術(北京)有限公司), 趙長春(北京華遠意通供熱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北京市 |
37 | 動力電氣組 | 氣體絕緣裝備特高頻局部放電監測關鍵技術及其應用 | 唐 炬(重慶大學), 張曉星(重慶大學), 李成榕(華北電力大學), 文習山(武漢大學), 姚 強(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李 劍(重慶大學) | 重慶市 |
38 | 動力電氣組 | 冶金特種大功率電源系統關鍵技術與裝備及其應用 | 羅 安(湖南大學), 張 波(華南理工大學), 馬伏軍(湖南大學), 陳燕東(湖南大學), 歐陽紅林(湖南大學), 李愛武(湖南中科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
39 | 信息組 | 標識網絡體系及關鍵技術 | 張宏科(北京交通大學), 蘇 偉(北京交通大學), 吳 強(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羅洪斌(北京交通大學), 楊 冬(北京交通大學), 董 平(北京交通大學)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40 | 信息組 | 大規模無線局域網與蜂窩網絡異構自組織技術 | 李建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盛 敏(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周 元(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張 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趙 陽(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李紅艷(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41 | 信息組 | 汽車電子嵌入式平臺技術及應用 | 吳朝暉(浙江大學), 李 駿(中國汽車集團公司(汽車制造廠)), 吳成明(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 楊國青(浙江大學), 陳文強(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 李 紅(浙江大學) | 浙江省 |
42 | 信息組 | 可視素材內容驅動的虛擬場景生成技術及應用 | 陳小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趙沁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王莉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周 忠(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鄒冬青(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白相志(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教育部 |
43 | 信息組 | 主動對象海量存儲系統及關鍵技術 | 馮 丹(華中科技大學), 王 芳(華中科技大學), 施 展(華中科技大學), 童 薇(華中科技大學), 葉郁文(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熊 暉(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44 | 信息組 | 以太網與SDH傳輸網融合傳送的LAPS設備裝置 | 余少華(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戴錦友(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朱國勝(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郝俊瑞(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吉 萌(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何建明(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 湖北省 |
45 | 電子儀器組 | 機載高精度位置姿態測量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 | 房建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宋凝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鐘麥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李建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李英成(中測新圖(北京)遙感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尚克軍(北京自動化控制設備研究所) | 教育部 |
46 | 電子儀器組 | 低熱阻高光效藍寶石基GaN LED材料外延及芯片技術 | 李晉閩(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王國宏(揚州中科半導體照明有限公司), 王軍喜(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伊曉燕(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劉志強(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戚運東(湘能華磊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科學院 |
47 | 電子儀器組 | 地、空協同時頻電磁探地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 | 林 君(吉林大學), 嵇艷鞠(吉林大學), 王言章(吉林大學), 周逢道(吉林大學), 劉長勝(吉林大學), 于生寶(吉林大學) | 教育部 |
48 | 電子儀器組 | 調控光線行為的三維自由光學曲面構建及其在半導體照明中的應用 | 羅 毅(清華大學), 錢可元(清華大學), 韓彥軍(清華大學), 李旭亮(東莞勤上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李洪濤(清華大學), 祝炳忠(東莞勤上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科協 |
49 | 電子儀器組 | 高光束質量超高斯平頂釹玻璃激光器關鍵技術及應用 | 樊仲維(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 邱基斯(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 伍浩成(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 陳光輝(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張國新(北京國科世紀激光技術有限公司), 張 彬(四川大學) | 中國科學院 |
50 | 工程建設組 | 非水反應高聚物注漿防滲加固成套技術及裝備 | 王復明(鄭州大學), 鐘燕輝(鄭州大學), 石明生(鄭州大學), 蘇茂林(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 魏 亞(清華大學), 冷元寶(黃河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 | 河南省 |
51 | 工程建設組 | 大摻量工業廢渣混凝土高性能化活性激發與協同調制關鍵技術及應用 | 邢 鋒(深圳大學), 蔣正武(同濟大學), 孫振平(同濟大學), 寇世聰(深圳大學), 崔宏志(深圳大學), 白 莉(吉林建筑工程學院) |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 |
52 | 工程建設組 | 建筑物移位改造工程新技術及應用 | 張 鑫(山東建筑大學), 呂西林(同濟大學), 賈留東(山東建筑大學), 賈 強(山東建筑大學), 盧明全(大連久鼎特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李國雄(廣州市魯班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 教育部 |
53 | 工程建設組 | 核電站反應堆安全殼結構系統全壽期檢測評估關鍵技術 | 林松濤(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蔣堅毅(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王永煥(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張興斌(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張際斌(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徐海翔(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 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
54 | 工程建設組 | 大跨度漂浮型鐵路斜拉橋列車制動響應智能控制新技術 | 瞿偉廉(武漢理工大學), 李忠獻(天津大學), 秦順全(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 涂建維(武漢理工大學), 程海斌(武漢理工大學), 程旭東(武漢理工大學) | 湖北省 |
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初評通過的通用項目和創新團隊
序號 | 評審組 | 項目名稱 | 主要完成人 | 主要完成單位 | 推薦單位 |
1 | 作物遺傳育種與園藝組 | 強筋高產小麥新品種鄭麥366的選育及應用 | 雷振生,吳政卿,田云峰,楊會民,王美芳,趙獻林,谷鐵城,鄧士政,吳長城,何盛蓮 |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河南金粒麥業有限公司,新鄉市新良糧油加工有限責任公司 | 河南省 |
2 | 作物遺傳育種與園藝組 | 甘藍雄性不育系育種技術體系的建立與新品種選育 | 方智遠,劉玉梅,楊麗梅,王曉武,莊 木,張揚勇,孫培田,張合龍,高富欣,劉 偉 |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農業部 |
3 | 作物遺傳育種與園藝組 | 西瓜優異抗病種質創制與京欣系列新品種選育及推廣 | 許 勇,宮國義,張海英,郭紹貴,賈長才,李海真,丁海鳳,任 毅,孫宏賀,王紹輝 |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北京京研益農科技發展中心,北京農學院 | 北京市 |
4 | 作物遺傳育種與園藝組 | 小麥種質資源重要育種性狀的評價與創新利用 | 李立會,李杏普,蔡士賓,吉萬全,李斯深,安調過,鄭有良,王洪剛,余懋群,李秀全 |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山東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四川農業大學 | 農業部 |
5 | 作物遺傳育種與園藝組 | 豫綜5號和黃金群玉米種質創制與應用 | 陳彥惠,李玉玲,庫麗霞,吳連成,湯繼華,梁曉玲,黃玉碧,董永彬,陳 恭,王建現 | 河南農業大學,新疆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四川農業大學,濮陽市農業科學院,漯河市農業科學院,上海科研食品合作公司,甘肅省敦煌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 河南省 |
6 | 作物遺傳育種與園藝組 | 荔枝生產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 | 李建國,陳厚彬,黃旭明,歐良喜,謝江輝,吳振先,王惠聰,袁沛元,葉欽海,陳維信 | 華南農業大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深圳市南山區西麗果場 | 廣東省 |
7 | 林業組 | 農林生物質多級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 | 孫潤倉,彭萬喜,肖文飛,李年存,許 鳳,陶青松,吳義強,向 航,楊 靜,袁同琦 | 北京林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廣西南寧綠園北林木業有限公司,華南理工大學,江西九木堂實業有限公司,成都新紅鷹家具有限公司,臨沂市振聲木業有限公司 | 國家林業局 |
8 | 林業組 | 楊樹高產工業資源材新品種培育與應用 | 蘇曉華,潘惠新,黃秦軍,沈應柏,姜岳忠,王勝東,于一蘇,趙自成,王福森,付貴生 |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南京林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遼寧省楊樹研究所,安徽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黑龍江省森林與環境科學研究院 | 國家林業局 |
9 | 林業組 | 竹纖維制備關鍵技術及功能化應用 | 陳禮輝,黃六蓮,劉必前,張美云,葉 敏,徐永建,趙 琳,柯吉熊,張鼎軍,鄭 勇 | 福建農林大學,陜西科技大學,福建宏遠集團有限公司,四川永豐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晉江優蘭發紙業有限公司,貴州赤天化紙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拓普竹麻產業開發有限公司 | 福建省 |
10 | 林業組 | 非耕地工業油料植物高產新品種選育及高值化利用技術 | 李昌珠,夏建陵,王光明,葉 鋒,蔣麗娟,王昌祿,肖志紅,馬錦林,聶小安,張良波 | 湖南省林業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天津科技大學,天津南開大學蓖麻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淄博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 | 湖南省 |
11 | 養殖業組 | 飼料用酶技術體系創新及重點產品創制 | 姚 斌,羅會穎,黃火清,楊培龍,柏映國,于會民,李陽源,詹志春,劉魯民,李學軍 | 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青島蔚藍生物集團有限公司,廣東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漢新華揚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挑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 | 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12 | 養殖業組 | 奶牛飼料利用及飼養技術創建與應用 | 李勝利,馮仰廉,王中華,李建國,曹志軍,張曉明,張永根,張振新,劉連超,高麗娜 | 中國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北京首農畜牧發展有限公司,現代牧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中地種畜股份有限公司 | 教育部 |
13 | 養殖業組 | 東海區重要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 | 吳常文,程家驊,徐漢祥,戴天元,湯建華,張秋華,俞存根,李圣法,周永東,王偉定 | 浙江海洋學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福建省水產研究所,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農業部東海區漁政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東海區漁政局) | 浙江省 |
14 | 養殖業組 | 大恒肉雞培育與育種技術體系建立及應用 | 蔣小松,朱 慶,杜華銳,李晴云,劉益平,李小成,楊朝武,張增榮,萬昭軍,趙小玲 | 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四川農業大學,四川大恒家禽育種有限公司 | 四川省 |
15 | 科普組 | 專家解答 腰椎間盤突出癥 | 董 健,李熙雷,周曉崗,殷瀟凡,車 武,姜允琦,王會仁,林 紅,陳 農,周 健 | | 上海市 |
16 | 科普組 | 聽伯伯講銀杏的故事 | 曹福亮,祝遵凌,邵權熙,郁萬文,衛 欣,周吉林,顧煒江,周統建,何增明,張武軍 | | 國家林業局 |
17 | 科普組 | 遠古的悸動——生命起源與進化 | 馮偉民,許漢奎,傅 強 | | 中國科學院 |
18 | 工人、農民技術創新組 | ±660kV直流架空輸電線路帶電作業技術和工器具創新及應用 | 王 進 |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 | 中華全國總工會 |
19 | 工人、農民技術創新組 | 試油測試技術的創新與應用 | 田 明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油田分公司 | 中華全國總工會 |
20 | 工人、農民技術創新組 | 草菇周年栽培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 | 姜建新 | 江蘇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中國農學會 |
21 | 企業技術創新工程組 | 國家電網智能電網創新工程 | | 國家電網公司 |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
22 | 企業技術創新工程組 | 無線通信終端核心芯片關鍵技術及產業化平臺 | | 展訊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上海市 |
23 | 企業技術創新工程組 | 中國石化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 | |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
24 | 企業技術創新工程組 | 基于掌握核心科技的自主創新工程體系建設 |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廣東省 |
25 | 企業技術創新工程組 | 中國中鐵技術創新體系升級版工程 | | 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 |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
26 | 企業技術創新工程組 | 長安汽車協同自主創新工程 | |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重慶市 |
27 | 企業技術創新工程組 | 中國一重大型鑄鍛件制造技術創新工程 | | 中國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 黑龍江省 |
28 | 油氣工程組 | 超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海洋石油981”研發與應用 | |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總院,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西南石油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深海開發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中國船級社,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江蘇亞星錨鏈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悅龍橡塑科技有限公司,無錫市東舟船舶附件有限公司,江蘇科技大學,重慶科技學院 |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
29 | 油氣工程組 | 元壩超深層生物礁大氣田勘探及關鍵技術 | 郭旭升,郭彤樓,蔡希源,王志剛,馬永生,李真祥,蔡勛育,胡東風,陳祖慶,瞿 佳,唐瑞江,丁士東,凡 睿,雷 鳴,黃仁春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 |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
30 | 油氣工程組 | 大型復雜儲層高精度測井處理解釋系統CIFLog及其工業化應用 | 李 寧,王才志,劉乃震,趙路子,王宏建,楊景海,伍 東,武宏亮,石玉江,伍麗紅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中國石油集團長城鉆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氣田分公司,大慶石油管理局,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東北石油大學,西南石油大學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
31 | 油氣工程組 | 復雜油氣儲層裂縫定量識別與評價關鍵技術及工業化應用 | 曾聯波,雍學善,喬文孝,李躍綱,狄幫讓,蘇 惠,陶 果,安 勇,張 峰,車小花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石油集團西北地質研究所,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氣田分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 | 北京市 |
32 | 油氣工程組 | 阿姆河右岸鹽下碳酸鹽巖大型氣田勘探開發關鍵技術與應用 | 呂功訓,劉合年,鄧民敏,吳 蕾,程緒彬,張興陽,劉廷富,劉有超,李萬軍,郭春秋 | 中石油阿姆河天然氣勘探開發(北京)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中國石油集團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鉆井工程技術研究院,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
33 | 輕工組 | 辣椒天然產物高值化提取分離關鍵技術與產業化 | 盧慶國,張衛明,張澤生,曹雁平,連運河,趙伯濤,陳運霞,李鳳飛,韓文杰,高 偉 | 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南京野生植物綜合利用研究所,天津科技大學,北京工商大學,新疆晨光天然色素有限公司,營口晨光植物提取設備有限公司 | 河北省 |
34 | 輕工組 | 房間空氣調節器節能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 | 李金波,李 強,朱良紅,張國柱,孫鐵軍,游 斌,吳文新,邴旭衛,劉 挺,趙 鵬 | 廣東美的制冷設備有限公司,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 |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 |
35 | 輕工組 | 高耐性酵母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 | 俞學鋒,曾曉雁,陳 雄,肖冬光,李知洪,張翠英,李志軍,李祥友,陳葉福,王 志 |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科技大學,湖北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 湖北省 |
36 | 輕工組 | 新型香精制備與香氣品質控制關鍵技術及應用 | 肖作兵,紀紅兵,佘遠斌,牛云蔚,汪晨輝,謝 華,王明凡,劉曉東,張福財,張樹林 | 上海應用技術學院,中山大學,北京工業大學,漯河雙匯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上海百潤香精香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波頓香料有限公司,青島花帝食品配料有限公司 | 上海市 |
37 | 紡織組 | 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 | 單忠德,陳隊范,吳雙峰,劉 琳,鹿慶福,王紹宗,張 倩,王家賓,靳云發,沈敏舉,楊萬然,劉子斌,羅 俊,李樹廣,李 周 | 山東康平納集團有限公司,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 |
38 | 紡織組 | 能棉紡精梳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應用 | 任家智,蘇善珍,崔世忠,高衛東,張立彬,謝春萍,張一風,馬 馳,錢建新,賈國欣 | 江蘇凱宮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原工學院,江南大學,上海昊昌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河南工程學院 |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 |
39 | 紡織組 | 新型熔噴非織造材料的關鍵制備技術及其產業化 | 程博聞,唐世君,陳華澤,劉玉軍,邢克琪,康衛民,宋曉艷,莊旭品,劉 亞,楊文娟 | 天津工業大學,天津泰達潔凈材料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宏大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津市 |
40 | 化工組 | 超深井超稠油化學降粘技術研發與工業應用 | 劉中云,秦 冰,林 濤,王世潔,郭繼香,梁尚斌,韓革華,羅詠濤,肖賢明,李本高,趙海洋,李子甲,任 波,楊祖國,雷 斌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
41 | 化工組 | 新一代高性能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成套技術 | 梁紅文,張紅星,張愛民,李望明,周立新,夏金魁,戴立平,高正明,韓丙勇,鄔智勇 | 中國石化集團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巴陵石化分公司,四川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湖南百利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
42 | 化工組 | 高酸重質原油全額加工的技術創新及工業應用 | 董孝利,吳 青,王少飛,陳 淳,袁忠勛,黃梓友,苑少軍,鄭明光,尤德華,王仲華 | 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惠州煉化分公司,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 |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
43 | 化工組 | 百萬噸級精對苯二甲酸(PTA)裝置成套技術開發與應用 | 周華堂,羅文德,姚瑞奎,許賢文,李利軍,汪英枝,馬海洪,王麗軍,肖海峰,鄭寶山 | 中國昆侖工程公司,重慶市蓬威石化有限責任公司,浙江大學,天津大學,西安陜鼓動力股份有限公司,中航黎明錦西化工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南京寶色股份公司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
44 | 非金屬材料組 | 超高性能混凝土抗爆材料成套制備技術、結構設計及其應用 | 孫 偉,方 秦,劉加平,張云升,劉建忠,戎志丹,吳 昊,周華新,秦鴻根,陳惠蘇 | 東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江蘇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蘇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江蘇省 |
45 | 非金屬材料組 | 結構陶瓷典型應用條件下力學性能測試與評價關鍵技術及應用 | 包亦望,萬德田,邱 巖,周延春,劉小根,陳 璐,劉正權,蔣丹宇,田 遠,胡春林 | 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中國建材檢驗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 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 |
46 | 非金屬材料組 | 界面性質與光電器件特性關系調控技術及應用 | 許并社,賈虎生,王 華,梁 建,馬淑芳,劉旭光,李天保,曹銀花,伍永安 | 太原理工大學,山西飛虹微納米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山西飛虹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工業大學,山西樂百利特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山西省 |
47 | 金屬材料組 | 600℃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鋼管創新研制與應用 | 劉正東,王起江,程世長,陳曉丹,包漢生,徐海澄,楊 鋼,薛建國,張懷德,郭元蓉,王鵬展,譚舒平,周榮燦,徐松乾,王立民 |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揚州誠德鋼管有限公司,攀鋼集團成都鋼釩有限公司,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
48 | 金屬材料組 | 新型陰極結構鋁電解槽重大節能技術的開發應用 | 馮乃祥,顧松青,劉風琴,彭建平,王耀武,張廷安,席燦明,王紹鵬,田應甫,馮少峰 |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東北大學,重慶天泰鋁業有限公司,中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焦作萬方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華東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廣西百色銀海鋁業有限責任公司 |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
49 | 金屬材料組 | 高性能細晶粒鋼筋的規模化生產及應用關鍵技術 | 岳清瑞,楊忠民,王曉鋒,朱建國,程志軍,陳 潔,陳華斌,馬德志,錢冠龍,朱啟柱 | 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鋼鐵研究總院,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撫順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武鋼集團昆明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同濟大學 | 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
50 | 金屬材料組 | 稀土永磁產業技術升級與集成創新 | 李 衛,胡伯平,竺韻德,喻曉軍,李 波,饒曉雷,朱明剛,王慶凱,閆阿儒,林 德 |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中科三環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寧波韻升股份有限公司,煙臺正海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
51 | 金屬材料組 | 先進鐵素體不銹鋼關鍵制造技術與系列品種開發 | 李曉波,范光偉,姜周華,李建民,蘇 杰,于躍斌,劉洪濤,邵繼南,徐書峰,劉 亮 | 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東北大學,鋼鐵研究總院,齊齊哈爾軌道交通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南京造幣有限公司,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 | 山西省 |
52 | 金屬材料組 | 先進短流程工藝低成本高性能鋼制造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 | 毛新平,張 超,韓 斌,柴毅忠,高吉祥,趙 剛,孫新軍,吳健鵬,譚 文,汪水澤 |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武漢科技大學,鋼鐵研究總院,廣州珠江鋼鐵有限責任公司 | 湖北省 |
53 | 機械組 | 條件下重要壓力容器的設計、制造與維護 | 陳學東,涂善東,鄭津洋,范志超,軒福貞,壽比南,陳永東,谷 文,王 冰,陳志平,韓 冰,楊國義,崔 軍,章小滸,李秀杰 | 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華東理工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中國重型機械集團大連加氫反應器制造有限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南京化學工業有限公司,浙江工業大學,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中國寰球工程公司 | 安徽省 |
54 | 機械組 | 半導體器件后封裝核心裝備關鍵技術與應用 | 陳 新,吳 宏,高 健,高云峰,楊志軍,劉冠峰,吳小洪,李克天,陳克勝,程逸良 | 廣東工業大學,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半導體器件有限公司 | 廣東省 |
55 | 機械組 | 離心泵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及工程應用 | 袁壽其,劉厚林,袁建平,孔繁余,談明高,張金鳳,湯 躍,王 洋,董 亮,曾 培 | 江蘇大學,江蘇振華泵業制造有限公司,利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界泵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慶水泵廠有限責任公司,山東博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陜西航天動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教育部 |
56 | 機械組 | 高等級中厚鋼板連續輥式淬火關鍵技術、裝備及應用 | 王昭東,袁 國,王 洪,王國棟,沈永耀,王道遠,李 勇,付天亮,韓 毅,王 超 | 東北大學,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新余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酒泉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
57 | 機械組 | 微通道管材與換熱器制造技術及其應用 | 彭穎紅,陳江平,李大永,潘曉勇,唐 鼎,施駿業,葛方根,陽 洪,葛亞飛,黃國強 | 上海交通大學,四川長虹空調有限公司,浙江盾安人工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加冷松芝汽車空調股份有限公司,無錫凱博易機電科技有限公司 | 教育部 |
58 | 機械組 | 重載齒輪傳動裝置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 劉建國,秦大同,王長路,劉偉輝,朱才朝,何愛民,劉忠明,李華斌,袁包鋼,石萬凱 | 南京高速齒輪制造有限公司,重慶大學,鄭州機械研究所,杭州前進齒輪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
59 | 動力電氣與民核組 | 超大電流短路發電機自主研制與工程應用 | 王國海,苗立杰,焦曉霞,石晏珍,王彥濱,梁洪濤,鄭龍泰,孫玉田,邱希亮,富立新 | 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 | 黑龍江省 |
60 | 動力電氣與民核組 | 大型超超臨界機組自動化成套控制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 | 劉吉臻,夏 明,朱永芃,潘 鋼,馬駿馳,牛玉廣,曾德良,劉長良,陸家銘,周海東 | 華北電力大學,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北京國電智深控制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諫壁發電廠,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華東電力設計院,北京華電天仁電力控制技術有限公司 | 教育部 |
61 | 動力電氣與民核組 | 混流式水輪機水力優化設計的關鍵技術及應用 | 羅興锜,吳玉林,覃大清,郭鵬程,張樂福,劉樹紅,鄭小波,廖偉麗,魏顯著,高忠信 | 西安理工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大電機研究所,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 陜西省 |
62 | 動力電氣與民核組 | 大型電站鍋爐混煤燃燒理論方法及全過程優化技術 | 陳 剛,向 軍,張洪剛,沈躍良,張 成,胡平凡,袁洪濤,陳前明,高 偉,夏 季 | 華中科技大學,廣東電網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廣東紅海灣發電有限公司,廣東省粵電集團有限公司沙角C電廠,廣東省粵電集團有限公司珠海發電廠,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諫壁發電廠,安徽華電蕪湖發電有限公司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63 | 電子與科學儀器組 | 高密度互連混合集成印制電路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 張懷武,何 為,胡永栓,王守緒,蘇新虹,唐曉莉,周國云,陶志華,鐘智勇,朱興華 | 電子科技大學,珠海方正科技多層電路板有限公司 | 教育部 |
64 | 電子與科學儀器組 | 服務三農的安全可信金融電子交易關鍵技術和應用 | 時龍興,楊 軍,李 杰,王 超,卜愛國,曹 鵬,胡 晨,田有東,單偉偉,劉新寧 | 東南大學,江蘇東大集成電路系統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江蘇省 |
65 | 計算機與自動控制組 | 容錯計算機系統關鍵技術與應用 | 王恩東,胡雷鈞,張 東,張 峻,黃家明,夏 軍,林楷智,尹宏偉,王守昊,林磊明,喬 鑫,陳彥靈,吳 楠,喬英良,陳繼承 | 浪潮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山東省 |
66 | 計算機與自動控制組 | 虛擬機運行支撐關鍵技術與應用 | 管海兵,邵宗有,董振江,顧炯炯,陳海波,戚正偉,李光亞,梁阿磊 | 上海交通大學,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萬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復旦大學 | 教育部 |
67 | 計算機與自動控制組 | 鋁電解槽節能控制技術及推廣應用 | 李 劼,陽春華,宋 威,丁鳳其,鄒 忠,呂曉軍,冀樹軍,閆太網,張紅亮,賴延清 | 中南大學,中國鋁業公司,北方工業大學,湖南中大業翔科技有限公司,西南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鄭州發祥電力有限公司 | 教育部 |
68 | 計算機與自動控制組 | 復雜裝備跨生命周期數據管理平臺關鍵技術 | 王建民,孫家廣,周 翔,張 力,劉英博,聞立杰,王朝坤,莫欣農,劉永紅,張鈺旻 | 清華大學,湖南三一智能控制設備有限公司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69 | 計算機與自動控制組 | 維哈柯文軟件開發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 蔣同海,吾守爾•斯拉木,李 曉,吐爾根•依布拉音,周 喜,努爾麥麥提•尤魯瓦斯,張 巖,王 磊,代 紅,董 軍 | 新疆大學,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新疆西北星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
70 | 土木建筑一組 | 工業工程振動控制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 徐 建,尹學軍,陳 騮,俞渭雄,王偉強,婁 宇,萬葉青,黃盡才,高星亮,邵曉巖 |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子工程設計院,隔而固(青島)振動控制有限公司,中國中元工程公司,中國汽車工業工程公司,青島科而泰環境控制技術有限公司 |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
71 | 土木建筑一組 | 百層高樓結構關鍵建造技術創新與應用 | 葉浩文,毛志兵,楊 瑋,令狐延,馮乃謙,方小丹,趙 宏,劉 巍,張晶波,向小英 | 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三局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奧雅納工程咨詢(上海)有限公司,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中建鋼構有限公司,廣州市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 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 |
72 | 土木建筑一組 | 地鐵施工安全風險控制成套技術及應用 | 丁烈云,朱宏平,劉玉華,駱漢賓,李勇軍,鄧慶緒,李小青,劉卡丁,鄧利明,周 誠 | 華中科技大學,中鐵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武漢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 ,東北大學,武漢市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天佑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 湖北省 |
73 | 土木建筑一組 | 高水壓淺覆土復雜地形地質超大直徑長江盾構隧道成套工程技術 | 肖明清,王守慧,沙明元,韓風險,郭信君,何 川,錢春香,韓向陽,王華偉,朱 偉 | 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中鐵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北京交通大學 | 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 |
74 | 土木建筑二組 | 現代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 | 呂志濤,薛偉辰,蔣立紅,張喜剛,馮大斌,孟少平,朱萬旭,程建軍,蘇如春,賀志啟,潘鉆峰,王景全,劉 釗,郭正興,馮 健 | 東南大學,同濟大學,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柳州歐維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西部中大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 | 教育部 |
75 | 土木建筑二組 | 混凝土結構耐火關鍵技術及應用 | 吳 波,鄭文忠,惠云玲,王孔藩,查曉雄,王 英,王 帆,侯曉萌,曾令可,劉棟棟 | 哈爾濱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學,廣州市泰堡防火材料有限公司,長沙民德消防工程涂料有限公司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76 | 土木建筑二組 | 大跨度鋼結構防火防腐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 | 李國強,侯兆新,李 風,樓國彪,王東林,左 禹,劉洪亮,王國建,張澤江,張 劍 | 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同濟大學,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學,浙江精工鋼結構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京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中國鋼結構協會 |
77 | 水利組 | 流域水循環演變機理與水資源利用 | 王 浩,賈仰文,康紹忠,陳吉寧,王建華,曹寅白,陸垂裕,汪 林,周祖昊,劉家宏,甘 泓,仇亞琴,游進軍,牛存穩,雷曉輝 |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 | 水利部 |
78 | 水利組 | 復雜河網多目標水力調控關鍵技術與應用 | 唐洪武,王船海,肖 洋,何華松,鄭金海,王玲玲,顧正華,虞邦義,張 蔚,程緒水 | 河海大學,中水淮河規劃設計研究有限公司,浙江大學,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水利科學研究院,淮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 | 江蘇省 |
79 | 水利組 | 超高心墻堆石壩關鍵技術及應用 | 張宗亮,馬洪琪,艾永平,袁友仁,張丙印,陳祖煜,遲世春,馮業林,速寶玉,李國英 | 華能瀾滄江水電有限公司,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清華大學,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有限公司,河海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 云南省 |
80 | 公路、水路及航空運輸組 | 汽車制動與ABS多工況整車智能檢測技術及裝備開發 | 馬 建,趙祥模,高建國,王 建,陳南峰,劉東平,徐志剛,宋新民,周 兵,郝茹茹 | 長安大學,成都成保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彌榮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石家莊華燕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中航電測儀器股份有限公司 | 陜西省 |
81 | 公路、水路及航空運輸組 | 隧道與地下工程重大突涌水災害治理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 | 李術才,張慶松,李利平,孫 亮,張春生,俞文生,路 為,仇文革,張 霄,崔金聲 | 山東大學,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山東高速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濟寧浩珂礦業工程設備有限公司 | 山東省 |
82 | 公路、水路及航空運輸組 | 基于路感跟蹤的高性能電動助力轉向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 | 季學武,劉亞輝,姜殿鑫,陸海峰,呂榮華,盧瓊波,艾 濤,肖凌云,高家兵,石建偉 | 清華大學,荊州恒隆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市 |
83 | 公路、水路及航空運輸組 | 國家高速公路網運行監管與服務關鍵技術及應用 | 王笑京,楊 琪,李愛民,秦 勇,張 可,董雷宏,李 丁,沈鴻飛,周正兵,張明月 |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北京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市首都公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運輸聯網管理中心,北京公科飛達交通工程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宏德信智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 交通運輸部 |
84 | 公路、水路及航空運輸組 | 大型耙吸挖泥船研發和產業化 | 費 龍,朱 榮,向輝明,韓 明,李 寧,紀 凱,金 華,于再紅,鄭唐文,張偉明 |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廣州文沖船廠有限責任公司 | 中國造船工程學會 |
85 | 公路、水路及航空運輸組 | 粉沙質海岸泥沙運動規律研究及工程應用 | 趙沖久,季則舟,楊 華,孫林云,張慶河,章始紅,侯志強,馮仲武,張華慶,于建海 | 中交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天津大學,神華黃驊港務有限責任公司,唐山港口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 交通運輸部 |
86 | 標準計量與文體科技組 | 痕量分析用試劑純化及檢測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 李紅梅,張慶合,戴新華,黃 挺,全 燦,馮鈺锜,周 濤,馬 康,陳大舟,何雅娟 |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武漢大學,天津博納艾杰爾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 |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
87 | 標準計量與文體科技組 | 中國游泳運動訓練的關鍵技術突破與創新 | 陸一帆,楊紅春,鄭閩生,程 燕,賈 蕾,閆會萍,溫宇紅,馬 云,蔡有志,許 琦 | 北京體育大學,國家體育總局游泳運動管理中心,浙江體育科學研究所,上海體育學院,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 | 國家體育總局 |
88 | 環境保護組 | 有色冶煉含砷固廢治理與清潔利用技術 | 柴立元,蔡練兵,閔小波,高長春,梁彥杰,鄭雅杰,余 剛,宋修明,楊志輝,張傳福 | 中南大學,郴州市金貴銀業股份有限公司,錫礦山閃星銻業有限責任公司,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郴州豐越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湖南省 |
89 | 環境保護組 | 重型柴油車污染排放控制SCR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 賀 泓,王樹汾,潘吉慶,資新運,劉 洋,蘇大輝,余運波,郭慶波,劉福東,李騰英 |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奧福(臨邑)精細陶瓷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交通學院,無錫威孚力達催化凈化器有限責任公司,浙江鐵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科學院 |
90 | 環境保護組 | 污泥攪動型間接熱干化和復合循環流化床清潔焚燒集成技術 | 嚴建華,池 涌,王 飛,俞保云,金余其,俞敏人,黃群星,何德強,李曉東,陸勝勇 | 浙江大學,天通吉成機器技術有限公司,嘉興新嘉愛斯熱電有限公司,天華化工機械及自動化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南通萬達鍋爐有限公司,浙江物華天寶能源環保有限公司 | 浙江省 |
91 | 環境保護組 | 電袋復合除塵技術及產業化 | 黃 煒,修海明,林 宏,宋 薔,吳江華,陳奎續,鄧曉東,朱召平,鄭奎照,闕昶興 | 福建龍凈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清華大學 | 福建省 |
92 | 環境保護組 | 水與廢水強化處理的造粒混凝技術研發及其在西北缺水地區的應用 | 王曉昌,金鵬康,陳 榮,王繼武,毛懷新,陳 軍,張建鋒,袁宏林,李志華,王 剛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長慶油田分公司,綠地集團西安置業有限公司,甘肅金橋給水排水設計與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 陜西省 |
93 | 環境保護組 | 基于磁絮凝磁分離技術的超高速水質凈化系統及規模化應用 | 張 統,倪明亮,李志穎,楊志峰,侯軍祥,董春宏,周 勉,王守中,裴元生,肖茗心 | 總裝備部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四川環能德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師范大學 | 北京市 |
94 | 環境保護組 | 干旱內陸河流域生態恢復的水調控機理、關鍵技術及應用 | 馮 起,鄧銘江,海米提•依米提,李元紅,趙文智,田永禎,司建華,龍愛華,杜虎林,陳仁升 |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甘肅省水利科學研究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文水資源局,新疆師范大學,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林業治沙研究所 | 甘肅省 |
95 | 環境保護組 | 農村污水生態處理技術體系與集成示范 | 徐祖信,李懷正,張 辰,王 晟,葉建鋒,金 偉,譚學軍,尹海龍,杜曉麗,徐大勇 | 同濟大學,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 上海市 |
96 | 氣候變化與自然災害監測組 | 汶川地震地質災害評價與防治 | 黃潤秋,許 強,裴向軍,唐 川,李為樂,王運生,范宣梅,羅永紅,余 斌,李渝生,李 勇,沈軍輝,馮文凱,趙建軍,巨能攀 | 成都理工大學 | 四川省 |
97 | 氣候變化與自然災害監測組 | 復雜氣候與地質條件下隧道工程災害及其穩定性控制關鍵技術及應用 | 陳衛忠,廖朝華,譚賢君,楊建平,張繼鎖,程 勇,劉繼國,祁 鵬,楊典森,趙武勝 |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安通建設有限公司,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交通總隊 | 中國科學院 |
98 | 氣候變化與自然災害監測組 | 重特大自然災害綜合評估與應急響應關鍵技術 | 史培軍,葛全勝,范一大,劉燕華,李 京,郭日生,王靜愛,劉連友,楊思全,趙 勇 | 北京師范大學,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 教育部 |
99 | 內科一組 | 腦梗死血管學特征譜的新發現與血運重建治療的新策略 | 劉新峰,劉國慶,梁慧康,徐格林,史兆榮,樊新穎,朱武生,馬敏敏,殷 勤,張仁良 |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 | 江蘇省 |
100 | 內科一組 | 藥物成癮機制及綜合干預模式研究與應用 | 李 錦,郝 偉,周文華,崔彩蓮,楊 征,李建華,劉志民,趙 敏,韓濟生,蘇瑞斌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寧波市微循環與莨菪類藥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云南省藥物依賴防治研究所,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 | 北京市 |
101 | 內科一組 | 移植后白血病復發及移植物抗宿主病新型防治體系建立及應用 | 黃曉軍,許蘭平,劉開彥,劉代紅,趙翔宇,王 昱,常英軍,張曉輝,陳 歡,韓 偉 | 北京大學 | 教育部 |
102 | 內科二組 | 我國對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創新性研究 | 侯云德,王 宇,王 辰,王永炎,李蘭娟,趙 鎧,李興旺,楊維中,劉保延,舒躍龍,金 奇,高 福,胡孔新,梁曉峰,鐘南山,袁國勇,馬家奇,王大燕,王玉光,王華慶,王全意,王寶麟,王健偉,毛 羽,卞俊峰,鄧 瑛,馮錄召,呂愛平,劉大衛,劉清泉,李 群,李懷林,吳 疆,余宏杰,陳 則,陳 瑜,羅會明,龐星火,楊仕貴,曹 彬,秦成峰,晁恩祥,殷大鵬,郭立君,武桂珍,曾 光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廣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香港大學,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天壇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長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華蘭生物疫苗有限公司,大連雅立峰生物制藥有限公司,長春長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豪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衛生部北京醫院,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 | 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
103 | 內科二組 | 腦動脈瘤及相關血管無創成像和微創治療新技術的研究及其臨床應用 | 李明華,程英升,王建波,李躍華,朱悅琦,謝志永,顧斌賢,李永東,李文彬,王 武 |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 | 上海市 |
104 | 內科二組 | 生產性粉塵的致病規律與預防對策 | 陳衛紅,鄔堂春,楊 磊,謝立亞,陳 杰,陳鏡瓊,余德新,劉躍偉,何欽成,樓介治 | 華中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醫科大學 | 湖北省 |
105 | 內科二組 | 多功能分子成像腫瘤診療關鍵技術及應用 | 申寶忠,崔大祥,鞠佃文,倪 健,孫夕林,徐萬海,吳麗娜,黃 濤,王 凱,王可錚 | 哈爾濱醫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醫科大學 | 中國抗癌協會 |
106 | 中醫中藥組 | 中成藥二次開發核心技術體系創研及其產業化 | 張伯禮,程翼宇,瞿海斌,劉 洋,范驍輝,謝雁鳴,高秀梅,張 平,劉 靂,王 毅,張俊華,康立源,胡利民,任 明,張艷軍 | 天津中醫藥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正大青春寶藥業有限公司,天津市醫藥集團有限公司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
107 | 中醫中藥組 | 中草藥微量活性物質識別與獲取的關鍵技術及應用 | 庾石山,石建功,張東明,于德泉,陳曉光,張建軍,王 珂,申竹芳,馬雙剛,屈 晶 |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北京科萊博醫藥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 北京市 |
108 | 中醫中藥組 | 調肝啟樞化濁法防治糖脂代謝紊亂性疾病基礎與應用研究 | 郭 姣,李楚源,雷 燕,貝偉劍,榮向路,蘇政權,王德勤,唐富天,唐春萍,何 偉 | 廣東藥學院,廣州白云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廣州中醫藥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 | 中華中醫藥學會 |
109 | 中醫中藥組 | 中藥材生產立地條件與土壤微生態環境修復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 郭蘭萍,黃璐琦,虞云龍,陳保冬,王文全,崔秀明,劉大會,陳乃富,韓邦興,楊 光 |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北京中醫藥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皖西學院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
110 | 中醫中藥組 | 源于中醫臨床的中藥藥效學評價體系的構建與應用 | 劉建勛,林成仁,任鈞國,李欣志,付建華,李 磊,任建勛,孫明謙,苗 蘭,侯金才 |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 中華中醫藥學會 |
111 | 中醫中藥組 | 多囊卵巢綜合征病證結合研究的示范和應用 | 吳效科,尤昭玲,鄒 偉,俞超芹,連 方,梁瑞寧,吳鴻裕,張躍輝,匡洪影 |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上海長海醫院,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香港大學 | 教育部 |
112 | 中醫中藥組 | 中藥注射劑全面質量控制及在清開靈、舒血寧、參麥注射液中的應用 | 李振江,陳 鐘,羅國安,劉軍鋒,楊輝華,李軍山,姜 海,梁瓊麟,霍會斌,謝媛媛 | 神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清華大學 | 河北省 |
113 | 藥物與生物醫學工程組 | 抗精神病新藥奧氮平及其制劑的研制和應用 | 岑均達,鐘慧娟,王廣基,呂愛鋒,洪文華,趙軍軍,孫長安,肖 軍,陳亭亭,陳剛勝 | 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中國藥科大學 |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 |
114 | 藥物與生物醫學工程組 | 阿卡波糖原料和制劑生產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 鄭裕國,李邦良,何璧梅,孫 敏,吳 暉,王遠山,王亞軍,周魯謹,姚忠立,張 穎 | 浙江工業大學,成都學院,華東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中美華東制藥有限公司,杭州華東醫藥集團新藥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省 |
115 | 藥物與生物醫學工程組 | 抗高血壓沙坦類藥物的綠色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 | 時惠麟,胡功允,李巧霞,王曉東,周 虎,涂國良,彭俊清,單曉燕,陳 偉,陳 浩 | 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四藥制藥有限公司 | 上海市 |
116 | 藥物與生物醫學工程組 | 新型直立式聚丙烯醫用輸液袋制造技術與產業化 | 劉革新,程志鵬,譚鴻波,萬陽浴,趙長生,劉文軍,陳得光,王利春,衛俊才,袁 媛 | 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大學 | 四川省 |
117 | 通信組 | 分組傳送網(PTN)重大技術攻關、設備研制和應用創新 | 李 晗,李 芳,趙福川,范志文,王 磊,張海懿,敖 立,段曉東,陳 國,趙志鵬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上海貝爾股份有限公司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118 | 通信組 | 超寬帶新銅線接入技術創新與產業化 | 胡粵麟,游依勇,周 毅,韓雨發,周 軍,張 群,李 東,鄧小和,李笑霜,吳華忠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深圳市 |
119 | 通信組 | 下一代網絡與業務國家試驗床創新技術研究及應用 | 汪斌強,劉勤讓,伊 鵬,張風雨,于 婧,黃萬偉,王 晶,申 涓,陳一驕,扈紅超 | 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工商大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 | 河南省 |
120 | 通信組 | 協同高速無線通信系統 | 趙先明,張萬春,向際鷹,向 陽,柏燕民,邱 剛,辛勝利,馬鳳國,江 溯,鄭新春 |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深圳市 |
121 | 現代服務業組 | 星地融合廣域高精度位置服務關鍵技術 | 鄧中亮,呂子平,羅圣美,高利佳,施滸立,姜德榮,徐連明,劉 雯,李衛寧,余彥培 | 北京郵電大學,中衛星空移動多媒體網絡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都機場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四川長虹佳華數字技術有限公司,高德軟件有限公司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122 | 現代服務業組 | 電子商務與電子支付綜合服務平臺及產業應用 | 柴洪峰,魯志軍,何 朔,才 華,何東杰,孫 權,華錦芝,于 鑣,祖立軍,程志強 | 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市 |
123 | 農藝與農業工程一組 | 防治農作物病毒病及媒介昆蟲新農藥研制與應用 | 宋寶安,郭 榮,季玉祥,李衛國,金林紅,陳 卓,王凱學,呂建平,金 星,鄭和斌 | 貴州大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江蘇安邦電化有限公司,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壯族自治區植保總站,云南省植保植檢站,貴州省植保植檢站 | 貴州省 |
124 | 農藝與農業工程一組 | 新型天然蒽醌化合物農用殺菌劑的創制及其應用 | 喻大昭,倪漢文,趙 清,顧寶根,梁桂梅,張 帥,王少南,楊立軍,楊小軍,張宏軍 |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業部農藥檢定所,內蒙古清源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湖北省 |
125 | 農藝與農業工程一組 | 重要植物病原物分子檢測技術、種類鑒定及其在口岸檢疫中應用 | 陳劍平,陳 炯,陳先鋒,顧建鋒,段維軍,鄭紅英,聞偉剛,程 曄,崔俊霞,張慧麗 |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寧波檢驗檢疫科學技術研究院,寧波大學 | 浙江省 |
126 | 農藝與農業工程一組 | 青藏高原青稞與牧草害蟲綠色防控技術研發及應用 | 王保海,王文峰,張禮生,鞏愛岐,陳紅印,覃 榮,王翠玲,李新苗,李曉忠,扎 羅 |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農業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青海省農牧廳,青海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西藏大學農牧學院 | 西藏自治區 |
127 | 農藝與農業工程二組 | 農業旱澇災害遙感監測技術 | 唐華俊,黃詩峰,霍治國,黃敬峰,陳仲新,吳文斌,楊 鵬,李召良,劉海啟,李正國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浙江大學,安徽省經濟研究院,河南省農業科學院 | 農業部 |
128 | 農藝與農業工程二組 | 黃淮地區農田地力提升與大面積均衡增產技術及其應用 | 張佳寶,黃紹敏,林先貴,曹志洪,孫笑梅,劉建立,譚金芳,張月平,丁維新,馬政華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河南省土壤肥料站,河南農業大學,揚州市土壤肥料站,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中國科學院 |
129 | 農藝與農業工程二組 | 花生品質生理生態與標準化栽培技術體系 | 萬書波,王才斌,李向東,王銘倫,單世華,郭 峰,張 正,郭洪海,張智猛,陳殿緒 |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山東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 | 山東省 |
130 | 農藝與農業工程二組 | 超級稻高產栽培關鍵技術及區域化集成應用 | 朱德峰,張洪程,潘曉華,鄒應斌,侯立剛,黃 慶,鄭家國,吳文革,陳惠哲,霍中洋 | 中國水稻研究所,揚州大學,江西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農業部 |
131 | 農藝與農業工程二組 | 滴灌水肥一體化專用肥料及配套技術研發與應用 | 尹飛虎,陳 云,李光永,關新元,尹 強,王 軍,任奎東,柴付軍,黃興法,樊慶魯 | 新疆農墾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新疆惠利灌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石河子開發區三益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河北豐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
132 | 資源調查組 | 國家西部測圖工程技術體系及其應用 | 張繼賢,張 力,辛少華,燕 琴,李維森,郝科銘,謝露蓉,袁曉宏,楊 升,李海濤 |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陜西測繪地理信息局,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重慶測繪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測繪地理信息局,青海省測繪地理信息局 |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 |
133 | 資源調查組 | 南海及周邊地區遙感綜合監測與決策支持分析 | 李滿春,吳士存,蘇奮振,劉永學,程 亮,周成虎,趙煥庭,毛志華,沈固朝,李飛雪 | 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南海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 江蘇省 |
134 | 資源調查組 |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更新技術體系與工程應用 | 陳 軍,王東華,商瑤玲,劉建軍,廖安平,趙仁亮,肖 平,于慶國,倪文輝,潘 勵 |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陜西測繪地理信息局,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四川測繪地理信息局,武漢大學,海南測繪地理信息局,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重慶測繪院 |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 |
135 | 資源調查組 | 廣域實時精密定位關鍵技術與應用 | 施 闖,樓益棟,陳向東,劉經南,王國鋒,唐衛明,趙 棟,李 敏,宋偉偉,牛 飛 | 武漢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61081部隊,中國衛通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公路工程咨詢集團有限公司 | 教育部 |
136 | 資源調查組 | 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共享國家平臺構建、關鍵技術與應用服務 | 孫九林,諸云強,閭國年,李曉波,楊雅萍,王卷樂,朱建鋼,吳立宗,廖順寶,曹彥榮 |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國土資源部信息中心,南京師范大學,天津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 中國科學院 |
137 | 資源調查組 | 膠東金礦理論技術創新與深部找礦突破 | 宋明春,鄧 軍,呂古賢,崔書學,徐軍祥,伊丕厚,楊立強,周明嶺,姜洪利,劉長春 | 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山東省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山東省第四地質礦產勘查院,山東省地質探礦機械廠 | 國土資源部 |
138 | 礦山工程組 | 特厚煤層大采高綜放開采關鍵技術及裝備 | 王金華,于 斌,康紅普,吳永平,王國法,吳興利,王家臣,楊智文,劉 峰,李國平,毛德兵,雷 煌,梁運濤,宋金旺,王曉東 |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團上海研究院,中煤張家口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煤科集團沈陽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中煤北京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 |
139 | 礦山工程組 | 生態脆弱區煤炭現代開采地下水和地表生態保護關鍵技術 | 顧大釗,翟桂武,張建民,孟召平,楊俊哲,畢銀麗,陳蘇社,杜文鳳,李全生,賀安民 | 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華神東煤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 |
140 | 礦山工程組 | 大型鐵礦山露天井下協同開采及風險防控關鍵技術與應用 | 邵安林,吳立新,任鳳玉,陳忠輝,鄭炳旭,王恩德,徐白山,汪云甲,付建飛,馬旭峰 | 鞍鋼集團礦業公司,東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勘冶金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遼寧科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 |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
141 | 礦山工程組 | 寧東特大型整裝煤田開發利用及深加工關鍵技術 | 王 儉,李玉民,周光華,樊永寧,關清安,郭菊娥,李光明,張忠富,趙 林,劉洪濤 | 神華寧夏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礦業大學,西安科技大學,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交通大學 |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 |
142 | 礦山工程組 | 復雜難處理鎢礦分離關鍵技術及工業化應用 | 孫傳堯,邱顯揚,李曉東,高玉德,周曉彤,程新朝,何亞文,林日孝,李愛民,王中明 | 廣東省工業技術研究院(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北京礦冶研究總院,湖南柿竹園有色金屬有限責任公司,湖南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黃沙坪礦業分公司,甘肅新洲礦業有限公司,寧化行洛坑鎢礦有限公司,廣州粵有研礦物資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
143 | 礦山工程組 | 弱磁性礦石強磁選關鍵技術及裝備 | 熊大和,黃萬撫,曾文清,賀政權,劉向民,葉和江,王鍵敏,李建設,曾曉燕,王兆元 | 贛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江西理工大學,贛州金環磁選設備有限公司 | 江西省 |
144 | 外科一組 | 提高肝癌外科療效的關鍵技術體系的創新和應用 | 沈 鋒,謝渭芬,蔡建強,周偉平,吳孟超,葉勝龍,吳 東,周 儉,胡 冰,劉景豐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 上海市 |
145 | 外科一組 | 肝膽胰腹腔鏡手術技術體系及應用 | 劉 榮,胡三元,秦鳴放,黃志強,安力春,胡明根,張光永,趙宏志,趙國棟,許 勇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天津市南開醫院 | 北京市 |
146 | 外科一組 | 終末期腎病腎臟替代治療關鍵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 | 陳江華,吳建永,壽張飛,方 紅,袁 靜,張 萍,黃洪鋒,姜 虹,張曉輝,彭文翰 | 浙江大學 | 浙江省 |
147 | 外科二組 | 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新防治技術的建立及應用 | 王寧利,徐 亮,王懷洲,楊迪亞,王亞星,陳偉偉,胡愛蓮,任若瑾,賈力蘊,盧清君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 | 中華醫學會 |
148 | 外科二組 | 白內障復明手術體系的創建及其應用 | 劉奕志,林順潮,何明光,李紹珍,陳偉蓉,羅莉霞,程 冰,鄭丹瑩,黃文勇,吳明星 |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 | 中華醫學會 |
149 | 外科二組 | 腦組織修復重建和細胞示蹤技術及轉化應用 | 朱劍虹,周良輔,毛 穎,吳 惺,潘 力,趙 曜,胡 錦,吳雪海,湯海亮,朱侗明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復旦大學 | 教育部 |
150 | 外科二組 | 原發惡性骨腫瘤的規范化切除及功能重建的系列研究 | 郭 衛,楊榮利,湯小東,燕太強,楊 毅,姬 濤,李大森,唐 順,曲華毅,董 森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 中華醫學會 |
151 | 軌道交通運輸組 | 基于自主技術平臺的系列化大功率交流傳動電力機車研發及應用 | 傅成駿,李 揚,樊運新,索建國,陳喜紅,劉可安,江有名,康明明,彭新平,金希紅 | 南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株洲南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南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 | 國家鐵路局 |
152 | 軌道交通運輸組 | 高速鐵路關鍵基礎設施綜合檢測及評估技術 | 康 熊,王衛東,顧世平,許貴陽,侯衛星,康高亮,王 瀾,黎國清,魏世斌,劉金朝 |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 | 中國鐵路總公司 |
序號 | 評審組 | 團隊名稱 | 主要成員 | 主要支持單位 | 推薦單位 |
1 | 創新團隊評審組 | 武漢大學對地觀測與導航技術創新團隊 | 李德仁,劉經南,龔健雅,張良培,李清泉,施 闖,吳華意,王 密,陳能成,趙齊樂,陳曉玲,朱欣焰,眭海剛,廖明生,張 過 | 武漢大學 | 湖北省 |
2 | 創新團隊評審組 | 解放軍總醫院器官損傷與修復綜合救治創新團隊 | 陳香美,付小兵,蔡廣研,姚詠明,謝院生,孫雪峰,張 旭,白雪源,吳 鏑,魏日胞,張 利,馮 哲,朱晗玉,韓為東,吳 杰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 總后勤部 |
3 | 創新團隊評審組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深空探測航天器系統創新團隊 | 葉培建,孫澤洲,黃江川,張廷新,楊孟飛,張 熇,賈 陽,張洪華,饒 煒,陳建新,王曉磊,張 伍,彭 兢,吳學英,孟林智 |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 國防科技工業局 |
為獎勵在科技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國務院設立了五項國家科學技術獎:國家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合作獎。國家高科學技術獎報請國家主席簽署并頒發證書和獎金。獎金數額由國務院規定。獲獎者的獎金額為500萬元人民幣。該獎項2000年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