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工業是撬動中國經濟的杠桿的話,那么自動化就是產業就是這個杠桿的支點,自動化企業在發達國家都處于“執工業之牛耳”的地位,而且這些企業銷售額巨大,很多都是世界500強的大企業。
2014年8月21-24日,第十二屆中國(天津)工業自動化技術裝備展覽會在濱海會展中心舉行。在這個500強齊聚的智能裝備盛會上,世界巨頭們是怎樣分割國內市場的?而國內企業又是如何在市場萎靡的關鍵時期應對來自國外的挑戰的呢?如今復雜多變的國內市場到底前景如何,是雞肋還是人人爭搶的肥肉?
自動化產業的危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產業危機
很多經濟專家預言,2014年中國經濟將進入持續性衰退,并且這個趨勢才剛剛開始。從近幾個月的數據來看,中國的經濟確實是很不樂觀,房地產、鋼鐵、煤炭、水泥等都在下降。而現如今被業內一致看好的朝陽產業——工業自動化,同樣的危機依舊存在,并且這更像是一場國內市場爭奪戰。目前西門子在中國的銷售額,已經遠遠超過了將連鎖大賣場開遍中國大中小城市的國美電器,也超過了中國有名的建筑企業萬科。
很多人就開始哀嘆中國產業經濟的落后、國內市場的萎靡,并希望將產業擴展到設計、物流、電商、零售等環節。但是我們仔細想想,這現實嗎?很多中國學者認為中國存在著產業危機,但是大家對產業危機的認識都不準確。我們連自己的市場都保不住,還總是想占領別人的市場?
天津為什么適合發展“工業自動化”?
世界自動化企業進入中國就如同進入無人之境,例如自動化四大巨頭:ABB、安川、庫卡、發那科就正在中國悶聲發大財。這也證明,國內市場萎靡,并不單單是市場的原因。世界自動化企業占據了國內市場,難道就沒有我們國內自動化企業的立足之地了嗎?
如今,天津被定為北方經濟中心及制造業發展基地,多方面的國家政策支持,以及京津冀一體化戰略方針的指引,迅速凸顯了天津制造業的發展優勢。近幾年,隨著十二五規劃的深入,天津8大優勢支柱產業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并輻射裝備制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電子信息等新興領域。
國家將重點強化基礎配套能力,積極發展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能裝備。作為智能裝備的代表,工業自動化以及工業機器人有著非常好的市場,這也使得天津成為了國內、外眾多科技型企業的聚集地。
“天津自動化展”映射國內制造業發展
縱覽展覽行業,英國的勵展、博文,德國的法蘭克福、漢諾威、克隆、慕尼黑是目前會展行業的領頭企業。但從展會經濟增長來看,很多展覽公司出現了停滯甚至是下滑的跡象,而作為中國早加入展覽業聯盟UFI的民營企業——“振威”則保持著飛速增長的態勢。
對于天津而言,會展服務將有利于區域經濟的發展,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天津自動化展恰好順應了中央戰略,尤其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需要,成為了國內裝備制造行業技術交流、市場對接的佳平臺。同時,還成為了促進區域經濟發展、高新成果轉化的有效力量,極大地推動了國內制造業由傳統工業向智能生產的巨大轉型。
對于國內自動化設備生產企業來說,只要戰略對了,方法對了,就很有可能迎來一個新的增長機遇。但還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技術創新。這才是國內市場爭奪戰制勝的關鍵,也是眾多企業參加天津自動化展的原因。天津自動化展不僅僅是一個展示智能裝備的平臺,如今它已經成為了集展覽、媒體、資訊、電子商務四大業務板塊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品牌。通過展會以及豐富多彩的同期活動,企業與企業之間可以建立技術合作、可以領略新的產品和技術、更可以時間掌握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