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鈦酸鋰負極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晶胞體積幾乎不發生變化,被稱為"零應變”材料,具有安全性高、循環壽命長等優點,在高功率、長壽命鋰離子動力電池中具有很大的應用前景。近年來,通過金屬摻雜、碳材料復合以及減小粒徑等措施,極大的改善了鈦酸鋰材料的本征電子和離子電導率,提高了其倍率充放電性能。然而,鈦酸鋰負極材料仍然沒有規模化應用于鋰離子動力電池中,主要原因為鈦酸鋰電池在存儲和充放電過程中存在嚴重的脹氣現象,成為制約鈦酸鋰電池應用和發展的主要障礙,該問題引起了電池產業界和學術界的高度重視。
研究團隊通過對軟包裝Li(Ni1/3Co1/3Mn1/3)O2(NCM)/Li4Ti5O12(LTO)電池研究發現鈦酸鋰電池內部主要產生H2、CO2和CO等氣體,PF5(作為一種強的Lewis酸和電解質LiPF6的分解產物被誤認為是促使電解液分解產生氣體的主要原因)不是致使鈦酸鋰產氣的主要原因,而鈦酸鋰和電解液溶劑之間的本征界面反應是主要原因。另外,研究發現在鈦酸鋰和電解液界面之間建立隔絕層(如構建納米碳包覆層于鈦酸鋰表面(LTO/C)),協同包覆層上形成的固體電解質界面(SEI)膜能夠明顯抑制產氣界面反應,從而阻止鈦酸鋰電池產氣行為的發生。
以上這段內容是李寶華教授將在“2014中國鋰電新能源高峰論壇”的演講內容的摘要。李寶華,博士,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廣東省先進電池與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下一代動力與儲能電池關鍵技術工程實驗室主任,清華深研院材料與器件檢測中心(CNAS認可實驗室)主任和先進電池與材料省部產學研創新聯盟秘書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括鋰離子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等領域。“汽車用動力型鋰離子電池系統的開發和產業化”成果獲廣東科技二等獎。
“2014中國鋰電新能源高峰論壇”在國家工信部、深圳市人民政府的指導下,由中國電子器材總公司、中國電子新能源(武漢)研究院共同主辦,將于4月11日在深圳會展中心6層桂花廳舉辦,此次活動是2014第二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第四屆中國鋰電新能源展同期活動之一。
將邀請主管新能源的工信部領導解讀有關政策,業界的專家、電池企業、新能源汽車企業、能源企業、風險投資企業以及新能源汽車運營商、通信運營商來共同探討上述的問題,并為2014年產業的發展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