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日前,天津市出臺《天津市物聯網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物聯網產業實現銷售收入超過2000億元,培育和聚集物聯網企業1000家以上,聚集科研機構與研發中心20家以上;實施公共云平臺和行業云平臺工程,形成濱海新區和“IT三角”兩大產業聚集區。
“智慧地球”“感知中國”……這些“時髦”的詞匯和其所描繪的美好未來都離不開邁向信息社會的“發動機”——物聯網。日前,天津市出臺《天津市物聯網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物聯網產業實現銷售收入超過2000億元,培育和聚集物聯網企業1000家以上,聚集科研機構與研發中心20家以上;實施公共云平臺和行業云平臺工程,形成濱海新區和“IT三角”兩大產業聚集區。
基礎傳感器年生產能力將達4億
天津市是國內物聯網產業起步較早的地區,初步形成了從感知、超算、芯片、標準制定、解決方案、系統集成等較完整的產業鏈,進入到應用驅動階段。其中,天津市高性能計算機及存儲設備國內,建成天河一號超千萬億次國家超算中心。自主研發制造的百萬億次超級計算機“曙光5000”、超千萬億次計算機“曙光星云”成為目前國內運行速度快的商用高性能計算機系統,形成10萬臺生產能力,使我國成為第二個能生產高性能計算機服務器的國家。存儲容量1000T、帶寬10G的大型存儲系統已形成200套生產能力。
■傳感器產業方面。液壓傳感器、動力傳感器、氣象傳感器、汽車傳感器等具備了較強的產業基礎,年生產能力達到4億只,廣泛應用于手機觸屏、汽車防撞、大氣監測、汽車尾氣檢測等領域。傳感器芯片核心技術研發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物聯網應用方面。在節能降耗、公共安全、生產安全、食品安全、設施農業、智能電網、智能交通等領域實施一批示范工程項目。物聯網技術在二代身份證、視頻監控、貨物通關、設施農業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
■信息安全產業方面。天津市信息網絡防雷技術與產品居國內水平,產品占全國60%市場份額。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國家信息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災備實驗室、下一代移動通訊檢測中心相繼落戶天津。
應用1:“公共云”強化食品學校交通衛生安全
“十二五”期間,天津市將面向重點領域,先期在工業、農業、物流、電力、交通、環保、水利、醫療、安保、家居等領域建設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有計劃、有步驟地將天津建設成為“感知中國”戰略應用示范先導區。其中,天津市將以提高政府公共服務能力為目標,建設具備感知、處理和反應能力的“公共云”平臺。
公共安全云
建立覆蓋全市的技術防范網絡體系,對電梯、橋梁等公用設施和水、燃氣、供熱等公用事業管網進行實時、全程監測,構建公共安全預防、預報、聯動處置體系,實現一個平臺、多級使用、設施共用、資源共享、安全保障。
生產安全云
實現對天津市4000余家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2000余家煙花爆竹經營單位生產、運輸、存儲等各環節的及時有效監管。
食品安全云
利用RFID、移動傳感等技術,對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蔬菜、豬肉、牛奶等農產品及酒類等生活用品的生產、加工、存儲、運輸和銷售等數據監控,開展事前分析、監控,事后追溯、取證,實現對食品安全的全程管理。
交通安全云
整合各部門交通信息管理系統,促進監控設備與視頻資源整合與共享,建成城市智能交通安全保障平臺。對公交、出租、長途客運、軌道交通等進行定位、跟蹤、指揮、調度和視頻信息采集,實現智能化管理和安全預防。
平安校園云
在全市范圍內建設市、區、學校(包括中小學和幼兒園)三級平安校園安全防護系統,構建實時化、可視化、立體化的安全防范網絡,通過視頻監控、周界防范、報警一鍵通等系統,做到事前防范、遠程報警、事后取證,為校園安全運行提供技術保障。
環境監控云
建成智能化生態環境監測平臺,對空氣質量、水污染、大氣污染等環境質量影響要素進行實時動態和全程監管。
節能減排云
實時采集和監測高用能企業的煤、水、電、氣等能源指標使用情況,對重點用能單位的耗能量進行在線采集、核對、處理,量化分析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量、萬元生產總值等指標,實現對能源流量的動態掌握。
智能電網云
以中新生態城智能電網示范工程建設為先導,在全市范圍實現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及調度六大環節的智能化,推動智能電網的應用和普及。
衛生安全云
在原SARS疫情防控系統的基礎上構建覆蓋全市的公共衛生疫情無線通信網絡,建立市衛生防疫控制和應急處理平臺,支撐“金衛工程”。加快衛生、防疫、醫療機構系統的鏈接,形成疫情分析、處理、發布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保障城鎮居民健康。
災害氣象云
對各類氣象信息、氣象要素等海量數據運用云計算進行分析,提高氣象預報的準確率和氣象災害預測能力。運用氣象信息公共服務系統及時發布氣象信息、提供相應指導,為城市生產、生活提供服務。
應用2:“行業云”將建提供醫藥在線交易電子平臺
“十二五”期間,天津市將以提高行業經濟運行效率和盈利能力為目標,以天津市大型骨干企業和重點產業園區為重點,加快建設電子商務平臺。到2015年,形成一批千億元級和萬億元級規模、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行業云”交易平臺,壯大一批電子商務,使天津成為我國重要的信息樞紐、結算中心和交易平臺。
“行業云”交易平臺包括濱海汽車商務網、渤海鋼鐵商務網、“易商通”電子商務平臺、濱海重工商務網、濱海智能物流網、大宗物品交易商務網、魅力天津旅游網、津農商務網等。
可以預見,今后市民和企業通過電子平臺購買產品和服務都更加方便。其中,天津市將以天士力集團電子商務平臺為基礎,以天獅集團、天津醫藥集團等企業和銷售連鎖網絡為依托,構建醫藥健康商務網。為市民提供保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常用非處方藥的信息發布、在線采購、在線交易、在線支付、藥品跟蹤、配合地面倉儲和物流等醫藥流通全程服務,利用呼叫中心、體檢檔案數據庫等逐步拓展健康增值服務,保障居民身體健康。年銷售額超過千億元,成為全國的醫藥健康產業交易平臺。
津農商務網依托天津農業信息網,以天津郵政“三農”服務網絡及天拖公司、天隆種業等制造服務企業為依托,搭建面向農業農村的電子商務平臺,提供化肥、農藥、種子等農資網上訂購和配送、農機選購和維修等服務。同時,建立特色農產品、無公害蔬菜專業化電子商務交易和分銷平臺,建成以批發市場、商貿中心、物流調度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為依托的農業電子商務流通體系。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占零售額的比例超過20%,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交易額超過百億元,成為國內的農產品交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