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智能電網是指一個可以把數以百萬計的傳感器連接到一個先進的通信和數據采集系統的龐大且完整的電力系統。智能電網的建設將成為今后30年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礎建設。與傳統電網相比,智能電網在發電、輸電、配電及用電四大環節中都具有明顯的優勢,也是新能源和智能城市發展的必要條件。
中國能源供給及能源消費結構的不平衡催生智能電網的發展。
世界各國都已經開始搶跑智能電網這一巨大市場。美國將智能電網的發展作為拉動未來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歐盟擬定建設超級電網宏偉計劃。德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丹麥、瑞典、愛爾蘭和英國希望制定新一輪規劃,在未來10年內建立一套橫貫歐洲大陸的高壓直流電網。韓國已經開展智能電網示范城市建設。日本也開始投資構建第二代智能電網(SmartGrid)。
參考發展互聯網的經驗,美國發展智能電網的戰略為:,政府直接投資;第二,政府推進基礎研究;第三,盡快制定基礎標準,并推廣為世界范圍內的通用標準;第四,相關企業的快速介入。
對于中國發展智能電網幾個問題不可忽視:,智能電網發展可以參照高鐵的發展戰略,實現引進技術、實現自我研發、到成功的技術輸出三階段轉換;第二,智能電網初期建設可以采取分地區試點,成熟后以點連面的方式大規模推進;第三,標準將成為制勝關鍵。
中國高強度建設智能電網
中國能源結構以煤炭資源為主,煤炭資源保有儲量的76%分布在山西、內蒙古、陜西、新疆等北部和西部地區。而能源消費需求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為發達的東、南部地區。隨著中國能源開發西移和北移的速度加快,大型煤炭能源基地與能源消費地之間的輸送距離越來越遠,能源輸送的規模越來越大。要滿足未來持續增長的電力需求,從根本上解決煤電運力緊張的問題,需要發展智能電網,實施電力的大規模、遠距離、率輸送。
2009~2020年國家電網總投資3.45萬億元,其中智能化投資3841億元,占電網總投資的11.1%,未來10年將建成堅強智能電網。2009~2010年為規劃試點階段,重點開展堅強智能電網發展規劃工作,制定技術和管理標準,開展關鍵技術研發、設備研制及各環節的試點工作。2011~2015年為全面建設階段,加快建設華北、華東、華中“三華”特高壓同步電網。初步形成智能電網運行控制和互動服務體系,關鍵技術和裝備實現重大突破和廣泛應用。2016~2020年為提升階段,全面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技術和裝備全面達到先進水平。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目前正在推進“一特四大”的電網發展戰略。以大型能源基地為依托,建設由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構成的特高壓電網,形成電力“高速公路”。促進大煤電、大水電、大核電、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約化開發,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同時,將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電網為基礎,發展以信息化、數字化、自動化、互動化為特征的自主創新堅強智能電網。
智能電網發展的比較
美國將智能電網的發展作為拉動未來美國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美國總統奧巴馬發布的《經濟復蘇計劃》中提出,總計投資110億美元,建設可安裝各種控制設備的新一代智能電網。美國已開始向部分家庭安裝帶有通訊功能的智能電表(SmartMeter)。智能電表以家庭為單位,隨時監測電力消費和管理,更加有效地實現輸電和供電。政府將對企業及地方團體實施的100個項目給予財政援助,計劃2013年前在2600萬個家庭安裝智能電表,相當于2009年的3倍。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在2009年9月公布了智能電網標準化框架1.0版本,為智能電網的正式建設進行了諸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