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歷時兩年的艱苦談判,上海電氣集團終于在近期與西門子達成了一項協議:即與西門子一起組建一個風電合營公司,其產品主要針對中國市場。
上海電氣集團是中國主要的風機整機制造商之一。此次合營公司組建成功,西門子就能直接把葉片賣給上海電氣集團。
從目前市場競爭情況來看,中國電力設備市場的“寡頭時代”特征已顯。而按照目前各大“寡頭”在中國輸電設備市場上的廝殺來看,占據長三角地區優勢的西門子在此領域處于地位。
“談的很辛苦,但終西門子放棄了想要控股這個合營公司的想法。”接近上海電氣高層的一位人士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
根據公開資料,西門子將主要生產2.3兆瓦和3.6兆瓦的海上風機葉片,與現在國內主流的1.5兆葉片技術相比,技術難度更高。并且,按照目前的海上風電趨勢,其葉片已經向2.5兆瓦以上靠攏。
上海電氣集團副總裁鄭建華此前就公開表示,國內的海上大型風機廠商是西門子,其他國內公司都還在“學步”階段,而招標的一個門檻就是要求風機廠有運行業績。截至目前,符合這一規定的風機設備商并不是很多,只有上海電氣、東方電氣、金風科技(002202,股吧)、華銳風電、湘電股份等不到十家公司。
早在去年,西門子風力發電葉片公司總經理馬丁就直言:“我們的優勢在于整體加工的技術。”
此前就有分析師指出,目前國內能做3兆瓦以上葉片的企業確實不多,其主要在于,海上風力葉片要具備超強的抗風能力,而且還要有抗雷擊等功能。國內企業目前仍然達不到這一標準。
盡管上海電氣之前3.5兆瓦的風機軸承已經下線,但一系列關鍵的技術,仍然需要繼續加強,“這也是上海電氣集團一直想和西門子合作的原因,另外,西門子目前的基地在丹麥,而現在看來,丹麥的發展空間有限,中國大陸目前的營業額已經基本與丹麥持平,西門子也一直在尋求一個基地。”上述人士表示。
上海電氣集團內部人士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說,“開始定的就是兩個原則,是控股,第二是技術轉讓。”
“產品供應優先選擇到中國。”上述人士進一步稱。“談了將近兩年,西門子也已經同意這個方案。”
西門子的腳步
在近的三年時間里,西本子在華擴張的速度正逐步加大。2009年9月8日,西門子中國向上海電氣電站設備公司增資7.12億元,持股比例增至40%。
上海電氣(601727.SH)彼時公告宣布,上海電氣與西門子中國簽署合作協議。西門子承諾今后每年將向上海電站轉移其在中市場的火力發電設備(包括汽輪機、汽輪發電機)以及至少一整套燃氣輪機發電設備訂單,轉移訂單的合作期限至少10年。
去年11月30日,西門子又在上海宣布,西門子風力發電葉片(上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為西門子在中國成立的家風機葉片制造廠,該工廠總投資額為3500萬歐元。風機葉片設計年產能超過600臺。
早在2005年7月4日,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明確規定: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不滿足設備國產化率要求的風電場不允許建設,進口設備海關要照章納稅。
這個規定讓外資公司加速了本地化的進程。并且,中國的海上風電發展迅速,西門子選擇落戶上海,也在情理之中。
徐建國的胃口
“上海電氣集團要做的是工業裝備,機床,軌道交通等等。包括今后的成套供應設備。”在一次內部會談上,上海電氣集團董事長徐建國直言。
徐建國同時表示,目前上海電氣集團已經占有國電核電設備市場上50%的份額。
而在風電市場上,上海電氣集團一期投資2.5億元進行的大型風電軸承生產線技改項目已經竣工投產,同時首臺3.6兆瓦海上風電軸承也順利下線。
不過風電產業鏈建設中的其他設備仍然需要推進:發電機、主控器、變頻器等關鍵部件的開發和產業化等都需要進一步研發,此次與西門子合作,將有望逐步能夠獲得這些關鍵技術。
“利用在上海的優勢,要掌握主導權。”徐建國表示。其實在春節之前的幾天里,徐建國密集拜訪了中國核工業集團、華能集團等多家中央企業,盡管這些企業都表示支持上海電氣集團的發展,不過據本報獲悉,包括GE、維斯塔斯等在內的巨頭也在布局海上風機,海上風電設備將展開一場白熱化的爭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