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2009年兩位數負增長的洗禮后,2010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穩步回升。上半年機電儀產品出口達4169.7億美元,占全部貿易出口的59.8%,比2009年同期增長35.9%,但由于外需市場復蘇緩慢,上半年機電儀產品出口僅比2008年同期增長4%。業內專家分析認為,下半年出口增速可能呈現前高后低態勢,全年出口規模可能達到或超過2008年的水平,但增速可能要低于2008年。專家還指出,在后危機時代,企業必須聚焦自主創新,靠調結構轉方式來促進產品出口。
要慎控對外技術依存度
2009年是我國外向型機電儀出口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快的一年,其中一部分是過去的積累,不少是危機下被逼加快向出口轉化的成果,從而使長期居高不下的對外技術依存度有所降低。在我國大量出口的主要大宗機電儀產品中,其關鍵制造技術的對外技術依存度已由先前的85%以上降到了如今的60%左右,而且已有部分的核心關鍵技術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所替代。
盡管近兩年我國出口企業關鍵技術自給率偏低的狀況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與美德日等出口強國5%左右的對外技術依存度相比,差距仍相當懸殊。對外技術依存度偏高已成為制約我國機電儀出口結構調整與增長方式向好向實向快向強向大轉變的瓶頸,企業每年要向國外繳納數百億美元的技術許可費,是直接導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效益低下的關鍵因素。而要實現出口增長由技術依賴型向技術自主型的方式轉變,把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企業的對外技術依存度降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企業要在強化自主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前提下,采取務實漸進適當控制對外技術依存度的策略,決不能盲目冒進輕易切斷國外先進技術供給鏈。從某種意義上講,適度的對外技術依存度,仍然是后危機時代我國企業保持中長期出口穩健增長、提升競爭力和擴大市場份額的助推力量。
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我國機電儀外向型出口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競爭力已比先前有了長足的提高,但與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的先進水平比還存在較大差距,研發人才少、投入不夠與自主新興技術儲備和在線應用嚴重不足的局面尚未改觀。備受世界關注的應對氣候變化新技術及核心低碳技術,歐美各國已掌握了70多種并已進入商業化和產業化階段,而我國只擁有其中的25%左右。改變技術競爭力落后的狀況,要靠國家和企業的力量。為此外向型出口企業要竭盡所能從戰略高度致力于自主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發投入、技術創新和出口成果轉化的主體。
關鍵核心技術是機電儀出口企業提升自主創新核心競爭能力的重中之重,是出口企業長遠提高盈利能力和增強出口持續增長能力的制勝著力點。后危機時代也是一個新的創新時代,就化條件下的機電儀產品創新而言,正在由試驗性向工程性與市場化、商業化和產業化相結合的方向轉變,而工程性的創新是多知識和多技術的交叉、多種創新方式的集成。關鍵技術創新在思維跨越創新、創新方法、工藝改革、發明與革新的主流層面中,占據基礎性的主導地位。從模擬到數字,再到網絡;從感應到數碼,再到網絡超算、智能軟件構成的全智能定位技術的發展,都是因為關鍵技術實現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