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研發快訊】近日,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化學反應動力學全國重點實驗室超快時間分辨光譜與動力學研究組(1110組)金盛燁研究員、田文明研究員團隊在壓力調控鈣鈦礦光電探測性能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團隊采用高壓處理方法,實現了金屬鹵化物鈣鈦礦(MHP)多晶薄膜的晶界重結晶,提升了載流子跨晶界輸運能力,為開發高性能
光電探測器提供了新思路。
MHP因其長載流子遷移距離、高吸光系數等特性,在光伏和光電轉換等領域展現出重要潛力。載流子傳輸性能決定光電器件效率,在橫向結構光電器件中,鈣鈦礦多晶薄膜中晶界會嚴重阻礙載流子輸運,制約器件性能。雖然通過組分設計、缺陷鈍化、晶界修飾等策略可以優化載流子的跨晶界傳輸特性,但晶界結構的精準調控仍面臨挑戰。
本工作中,科研人員以(FAPbI3)0.95(MAPbBr3)0.05 MHP多晶薄膜為研究對象,通過1.8 GPa高壓環境下12小時持續處理,實現了其結構、光電性能的永久性提升。實驗表明,經過這種處理后,多晶膜中的晶界發生再結晶,提升了載流子跨晶界輸運能力,載流子擴散系數提升5.3倍,光響應度提升8倍。該壓力處理策略為鈣鈦礦器件性能優化提供了重要技術路徑。
相關成果以“Breaking the Limit of Grain Boundaries in Perovskite Photodetection by High Pressure Treatment”為題,發表在《納米快報》(Nano letters)上。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中國科學院基礎研究領域優秀青年團隊等項目的支持。(文/圖 尹延峰)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