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產業報道】2025年1月19日至23日,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和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等組成的科研團隊,在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探索3號”科學考察船和“深海勇士號”載人潛器的協助下,順利完成高能水下中微子
望遠鏡(HUNT)探測器單元樣機的布放任務。此次布放的探測器設備包括 4 個新型探測器單元和 1 個 LED 光源刻度單元等,它們被精準投放至 1600 米水深處的預定點位,并成功接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海底科學觀測網 — 南海海底觀測子網” 的電路與網絡系統,目前已穩定運行,這意味著我所主導的HUNT項目預研工作踏出了堅實的一步。
高能所曹臻院士帶領粒子天體物理中心宇宙線組中微子研究團隊提出了下一代高能中微子望遠鏡的大科學裝置構想,并原創性設計出以 20 英寸 MCP-PMT 為核心的探測器單元方案。該裝置預期兩年內觀測到中微子天體點源,十年內發現數十個,引領中微子天文學發展。而中國南海為 HUNT 裝置在我國的唯一可選站址區域,裝置將覆蓋約 600 平方公里海域,可為海洋科學研究提供全新的研究平臺。以LHAASO項目團隊為核心,歷經兩年完成了新型探測器單元研發,并于2024年3月在貝加爾湖投入12個單元樣機,聯合Baikal-GVD實驗進行了實地論證。
為推動HUNT項目在中國南海的實施,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聯合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西藏大學和西南交通大學等十幾家科研單位緊密合作,穩步實施多步驟的論證工作。此次全尺寸探測器單元樣機在中國南海的首次投放工作,為HUNT項目在中國南海的預研筑牢根基,也為今年樣機陣列(海星計劃)的實施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本次海試的圓滿成功,還得到了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南海研究站、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及中國海洋大學三亞研究院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研發團隊部分成員在聲學研究所陵水數據中心合影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