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產業報道】昨日,位于地下700米的江門中微子實驗探測器主體建成。這一標志性成就預示著該項目即將進入下一階段——超純水與液體閃爍體的灌裝,并預計于2025年8月正式運行取數。
自1956年發現中微子以來,人類對中微子的探索與研究從未停止。由于中微子極難探測,至今還有很多未解之謎,為了深入探索中微子的奧秘,2015年江門中微子實驗正式開工建設。該實驗以測量中微子質量順序為首要科學目標,并同步進行多項重大前沿交叉研究。
江門中微子實驗的核心探測設備是一個位于地下700米的巨型液體閃爍體探測器。該探測器被安置在地下實驗大廳內一個深達44米的池子中央。其主體結構為一個直徑41.1米的不銹鋼網殼,這一堅固的支撐結構能夠承載直徑35.4米的有機玻璃球、2萬噸液體閃爍體、以及數以萬計的光電倍增管、電纜、防磁線圈、隔光板等關鍵探測器部件。
江門中微子實驗探測器主體采用了世界上最大的單體有機玻璃結構,共計263塊、每塊厚度達120毫米的有機玻璃拼接而成。這種玻璃球不僅擁有出色的抗拉扯和抗撞擊性能,還能在內外不同壓強的液體環境中保持穩定,滿足未來30年的使用需求。
江門中微子實驗探測器主體建成后,將進入超純水與液體閃爍體灌裝階段。江門中微子實驗將于2025年8月運行取數,預計運行約30年。
江門中微子實驗首席科學家王貽芳表示:“通過江門中微子實驗這一大科學裝置來認識、研究中微子,對于粒子物理、天體物理、宇宙學等基礎科學領域具有深遠的意義。同時,在建設過程中,我們也在國產新型光電倍增管研制、高性能液體閃爍體研制、超大型高精度探測器設計制造、超大跨度實驗洞室等一系列前沿技術領域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充分展現了大科學計劃對技術和產業發展的強大拉動作用。”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