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研發快訊】近日,我國成功回收首顆可重復使用返回式技術試驗衛星——“實踐十九號”衛星。哈爾濱工業大學自主研發的主動式氣液分離電解制氫試驗系統搭載于“實踐十九號”衛星在軌飛行13.5天,并開展了空間試驗研究。該試驗系統由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帥永教授、王兆龍教授團隊自主設計并研制,研制過程中得到航天一院和五院專家的指導和協助。該裝置的成功試驗將為太空微重力環境下大規模主動式氣液分離電解制氫提供先期原理、技術可行性和關鍵器件的全面驗證。
微重力條件下電解水產生的氫/氧氣泡粘附在電極表面會導致氣泡屏蔽效應,阻礙離子傳遞,降低電極表面催化活性,并影響電解反應的持久性和穩定性。因此,地外環境通常需要
離心機等輔助設備進行氣液分離。龐大、復雜的輔助設備和極高的能耗限制了電解水技術在未來太空任務中的大規模應用。主動式氣液分離電解制氫試驗系統在軌期間開展了4次主動式氣液分離電解制氫試驗,在無需輔助設備的情況下,首次驗證了地外微重力環境下氣泡接觸即剝離,并實現生成氫氣的自主分離和純氫氣收集,有效解決了微重力環境下氣泡黏附和氣液無法分離的問題,極大地提高了電解水反應效率。
本試驗的成功將獲得地外原位電解制氫關鍵技術,為氫氧燃料在軌加注、氫氧燃料原位補給、可再生燃料電池地外應用等任務提供氫氣在軌原位制備、供給解決方案。這一原創技術的應用將在我國深空探測任務中的太空能源系統構建中發揮關鍵性作用。哈工大全媒體(張又元 孫璐 央視新聞 文/圖)
團隊自主研制的主動式氣液分離電解水制氫系統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