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暑之后,一天比一天熱。厚街南峰皮革鞋材交易中心,上百號店鋪擠在一起,商賈云集,交投活躍。
身為市場“房東”,周偉東除了收租,以后還將多一份“收樣板”的細活——收集市場內的各種皮革和鞋類的樣板然后交給一個叫CTC(Consulting and Technology Centre for Footwear and Leathergoods)的機構去檢測。
CTC,法國鞋業皮具專業技術中心,漂洋過海而來,專門提供與皮具相關的檢測服務。上月底,CTC與南峰正式簽約結盟。根據協約內容,“CTC將在南峰皮革鞋材交易中心二樓設立一個定點檢測樣板收集點,交易中心內的180余商戶可以優惠的價格就地提交樣板,拿到檢測證書。”
結盟背后,周偉東盤算的是給南峰市場內商戶提供更方便的服務。但對CTC來說,進入南峰只是其分食東莞檢測市場的步。
一個市場 東莞檢測市場 蛋糕飄香
無論按哪一種方式來劃分,“世界工廠”東莞的檢測市場都是一塊飄著香味的蛋糕,各方覬覦已久。CTC顯然不是個動刀者。
“除掉在政府機構完成的強制檢測,東莞的檢測市場規模即便不到20億元,10億元肯定是有的。”
松山湖華為基地北側,CTC東莞分公司安然落坐松山湖中小企業科技園。這里距離南峰市場不到一小時車程,也是周偉東所收集樣板的下一站。
記者10日趕到這里時,樓外平靜如故,樓內裝修火熱。2個月后,一支50多人的檢測隊伍將入駐大樓:從南峰收集而來的樣板要在這里完成檢測,并獲得認可的報告。
“檢測不是只看看產品功能是否完好。”據CTC中國區市場營銷經理朱汝勝介紹,檢測一部分起源于國家之間的貿易壁壘,“看產品功能是否完好”只是初期原始的物理檢測。隨著檢測技術的進步和消費者的要求提高,包括成分、物質測試等內容的化學檢測也發展起來,而且日漸發展為檢測的主流。
從檢測行為的強制與否來看,檢測又劃分為通過等政府機構進行的強制檢測,以及通過商業性機構完成的委托測試,后種檢查的目的是出具產品數據,測試新產品的性能等。
無論按哪一種方式來劃分,“世界工廠”東莞的檢測市場都是一塊飄著香味的蛋糕,各方覬覦已久。CTC顯然不是個動刀者。
東莞的檢測市場蛋糕到底有多大,沒人準確測算過。單單周偉東下轄南峰市場內的上百個商戶中,90%以上的都有檢測需求。在整個厚街河田,工廠、鋪位、貿易商加起來要超過1000家。
作為CTC在松山湖的“鄰居”,本土檢測服務機構中鼎檢測總經理洪雙進的說法是:“除掉在政府機構完成的強制檢測,東莞的檢測市場規模即便不到20億元,10億元肯定是有的。”
蛋糕面前,外資的嗅覺靈敏。早在CTC之前,的外資綜合性檢測機構天祥(Interlek)就已安家落戶東莞。在天祥(中國)的機構樹圖上,東莞分公司與深圳、廣州分公司平起平坐,東莞檢測服務市場的戰略地位可見一斑。
今年4月,專注品質控制服務的西班牙英帕華也進入東莞。公司甚至從世界上開設皮革鞋類專業學校的印度招來對口品質控制員,大戰東莞的決心多少有幾分是因為這塊土地上的市場實在是誘人。
東莞檢測市場之龐大從中鼎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的業務放量增長也可見端倪:這家坐落在松山湖的本土民營檢測機構,現在平均每個月要出3000份檢測報告,公司去年的總收入是800萬元,今年將突破1500萬元。一年之內幾乎翻番。
也正是對東莞龐大市場潛力的看好,CTC一橫心,砍掉了去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很大的成都分公司,轉而逆市在東莞開設新的分公司。
“未來我們可能將廣州花都的分支點也并入東莞分公司,因為花都的皮具太低端,而在東莞大可不必擔心這樣的問題。” 朱汝勝說。
一種現象 商業性檢測機構 到處開花
“我們這樣的商業性檢測服務機構更貼近客戶,有專人跟進客戶的需求,如果有要求會盡量縮短檢測時間。”
沒有人愿意把家門口的蛋糕拱手相讓。除了外地和蜂擁入莞的外資檢測服務機構,東莞本土政府機構下的“紅頂”檢測服務中心和其他商業性檢測機構也在奮力爭羹。
洪雙進測算,目前的東莞檢測服務市場,除去強制監督檢測,廣州和深圳分走了80%,東莞剩下的20%中,政府檢測機構拿走了一半。
政府旗下的“紅頂”檢測機構設備精良而周全,又代表了,但CTC這樣的商業性檢測服務機構緣何依然在東莞市場到處開花?
對此,洪雙進給出的一個解釋是:國外對中國官方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結果認可程度并不高,相反倒是信任獨立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報告。
洪雙進舉了一個典型例子:在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所承認的檢測機構報告中,沒有一家來自中國的官方機構,盡管國家質監總局都提出了申請。
獨立的第三方商業性檢測服務機構在市場上伸縮自如,這也是其能在東莞站穩腳跟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們這樣的商業性檢測服務機構更貼近客戶,有專人跟進客戶的需求,如果有要求會盡量縮短檢測時間。”洪雙進說,換了在“紅頂”檢測服務機構,往往是銷售人員替客戶著急,但技術人員可能不緊不慢。
廣州的信息產業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即中國賽寶實驗室,下稱“五所”)是國內電子產品檢測領域的一面紅旗。五所的市場化改革走得早,從東莞攬走了不少業務。“但當五所決定把服務領域擴大到化學檢測時,一開始,借助電子檢測的渠道業務鋪得很快,但后臺檢測不久就跟不上了。”洪雙進點評說,“還是一個機制的問題。”
五所的“機制問題”放在中鼎這樣的商業性檢測服務機構里就不成其為問題。洪雙進說,“如果客人的貨堆在港口等著檢測報告裝船,公司可能連夜加班加點把檢測報告趕出來了。”
“紅頂”檢測服務機構標榜的優勢是檢測范圍大而全,但再大的翅膀也有照顧不到的地方。
東莞在松山湖投巨資修建了國家信息技術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紙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2個國家中心,服裝產品、家具產品、毛織品、食品、紙制品、文教體育用品、皮革塑料產品、包裝產品、珠寶首飾、太陽能產品等10個省站。
檢測中心的規模算得上蔚為大觀了,仍有模具這樣重要的行業是空白。即便是已覆蓋到的八大支柱產業,也不是行業產品所有的檢測方面都能搞掂。這些恰恰給商業性檢測服務機構在東莞的繁榮預留了空間。
一份渴求 企業呼吁 建立公共檢測平臺
相當部分企業是“簡單計算一下多長時間內可以收回檢測設備投資”,然后決定是否自建檢測中心。實際上,自建檢測中心離不開后續專業化的管控,而這是需要運營費用的,投資時也應該考慮在內。
服務就意味著收費,更的檢測服務意味著更昂貴的收費。檢測機構遍地開花使企業很方便,但檢測市場的高消費一樣讓東莞的很多制造企業感同身受。
位于道滘的均興金屬制品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各種五金飾品,涉及到鉛、鎳、鎘等重金屬的檢測相當多,再加上染料、鍍層等檢測,檢測成本高無可避免。
公司董事長黃日榮說,均興高峰時的檢測成本每月需要20萬元~30萬元,一年下來不是個小數目。檢測的高成本讓黃日榮動了“招兵買馬”自建實驗室的念頭。1000萬元的資金投下去后,均興有了自己的檢測平臺。
事實上,檢測行業本身就是一個暴利行業。均興檢測實驗室的甄榮基在天祥任職多年,他告訴記者,一般實驗室的檢測成本其實只有企業付出費用的1/5,加上一些其他成本,目前的費用太高了。以鉛常規檢驗為例,在一些外資的檢測機構中的報價一般在180元~250元之間,還要看受檢企業所能提供的產品批次規模。檢測機構的成本一般只需要幾十元。無怪乎不少企業憋著一口氣也要燒錢自建檢測中心。
“在符合成本效益的情況下,企業自建檢測中心是有必要的。”洪雙進所說的“必要”包含了兩層意思。
一是做好檢測其實也是企業產品轉型升級。“產品轉型升級不一定要求必須是新設計、新產品,原有產品多一層檢測也是一種升級。”洪雙進舉例說,一個普通的搪瓷碗如果通過檢測發現烹煮30小時后也不會出現有毒物的變化,這樣的產品貼上一個檢測標簽后完全可以賣個更好的價錢。如果這個檢測標簽是的獨立第三方機構貼上去的,碗可能賣得更貴。
“為什么貼了純羊毛檢測認證標簽的羊毛衫賣得更貴,道理也在這里。”洪雙進說。
另一方面,企業自建檢測中心是因為生產過程中要對產品質量進行實時內部動態控制,如果每次都拿到第三方檢測機構去檢測,時間和成本上都不允許。
洪擔心的是,相當部分企業是“簡單計算一下多長時間內可以收回檢測設備投資”,然后決定是否自建檢測中心。實際上,自建檢測中心離不開后續專業化的管控,而這是需要運營費用的,投資時也應該考慮在內。
橫瀝明家科技也擁有自己的檢測實驗室,但自建的原因不是商業性檢測的成本“燙手”,而是為了加速產品的更新,有了自有經過認證的實驗室,便不必去國外檢測了。
明家專攻防雷產品,產品出口前的檢測往往需要模擬雷電高電壓,而目前國內能夠提供這樣服務的實驗室少之又少。為解決這一問題,明家科技投入千萬元,建起可以完成電流達到160KA的模擬雷擊實驗室,還成為華南拿到美國保險商實驗室認證(美國UL認證)的民營企業實驗室。
但問題在于,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像均興金屬和明家科技這樣,動輒從腰包掏出千萬元自建一個檢測中心。而且,除了像均興金屬這樣把實驗室獨立出來運作外,大部分企業的自建檢測中心不是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能獲得多大范圍的承認也值得打個大大的問號。
對相當部分東莞企業來說,更渴望的是能涌現出一批公共性的檢測服務平臺——價格便宜,報告。
一次探索 行業內合作 建公共檢測平臺
“檢測本來是買方市場,買家不要求企業檢測,沒有企業會自討苦吃。如果再要收費,更沒人愿意主動送錢出去。在創造檢測需求上,市場是失靈的,需要政府來扶持。”
籌建中的長安振安模具檢測中心正朝著這個方向在走。
“紅頂”檢測機構的服務不太到位,第三方檢測機構價格太高,自建檢測中心投入很大,振安模具檢測中心希望能在三者中找到平衡。
中心負責人李廣東的觀點是:不要由政府來完全包攬公共性的檢測服務平臺。“東莞有一定的社會力量,可以分擔這筆投資。更重要的是由企業來運營,效率更高,而且能配套其他業務,服務整個產業的提升。” 記者查詢到的資料顯示,這家行將開始正式運作的模具檢測服務中心由金銘實業、冠輝五金和雷洋電子三方發起。中心分兩期建設,首期1600萬元~1800萬元,主要瞄準模具檢測服務。
“我們的定位是公共性行業檢測平臺。”李廣東告訴記者,所謂“公共性”就是模具檢測中心沒指望賺錢,保持盈虧平衡就行,希望能給長安的模具企業提供服務,帶動整個產業的提升。
李廣東理解的長安模具業現在是個紡錘形——兩端的設計和營銷弱,中間的加工制造強——檢測服務可以讓模具設計和制造更精細,向模具提升。
為了讓檢測中心有能力保持“公共性”色彩,投資方希望爭取到政府產業集群扶持金中的公共服務平臺項目支持。按照今年3月出臺的《東莞市產業集群發展項目經費操作規程》,中心如果通過評審,確實可拿到市政府高500萬元的扶持金,鎮政府還將配套500萬元資金。
投資方的苦心設計還體現在5000萬元的二期項目中。按照規劃,檢測中心二期將從檢測服務擴展到縱向的模具設計、培訓等領域,“通過設計等增值服務來反哺做‘公益’的檢測服務中心”。
在二期項目完工之前,建起來的一期公共性檢測服務中心首先得自己過活。李廣東發愁的是如何找到模具檢測的客戶。
“皮革、紡織等日用生活品有強制檢測,但模具還沒有,多做點品質檢測和失效分析。”李廣東說,“檢測本來是買方市場,買家不要求企業檢測,沒有企業會自討苦吃。如果再要收費,更沒人愿意主動送錢出去。在創造檢測需求上,市場是失靈的,需要政府來扶持。”
李廣東建議,將政府財政補貼企業的資金與檢測掛鉤起來。如果企業要拿補貼,先得出具產品檢測報告。這樣既能培育起整個行業的檢測市場,也可以逼迫企業提升模具質量和層次。
此外,對進入公共性檢測平臺檢測的企業,政府在檢測費用上給予補貼,這樣也能壯大檢測市場。“不管采用哪種方式,當檢測市場自身失靈時,政府應該扶持。”李廣東說。
一種思路 整合大企業資源 建公共平臺
這樣整合企業資源而來的公共性檢測服務平臺好是獨立法人,商業化運作,盡量保持第三方獨立性和公正性。
在由誰搭建公共性檢測服務平臺,市紡織服裝行業協會會長陳耀華另有思路——既不是像振安這樣的民間投資新建,也不是政府投資來建,而是整合現有檢測設備比較全的大企業。
“佛山西樵是華南的紡織重地,上個世紀90年代就投入上億元建設了南方科技創新中心,也想為當地的紡織行業創造一個公共性檢測平臺,認證資格也拿了不少,但到今天大樓空空,業務寥寥。”陳耀華說,政府投資來做公共性平臺,常見的弊病是重投入輕后期運營管理,不僅佛山有這樣的問題,深圳也有。
事實上,東莞已有先行者在朝著陳耀華設想的方向一點點摸索。前述均興金屬在2005年建起了東莞優越生產技術咨詢有限公司,專司檢測服務。在服務本企業的同時,這個檢測平臺對外開放,致力于公共檢測。2008年,優越拿到了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的實驗室認證,成為《2008消費品安全加強法》(CPSIA)的操刀者,比當年法規正式實施還足足早了半年。檢測平臺也成為在東莞僅有的幾家CPSC指定實驗室之一。
整合企業資源來建公共性檢測平臺的思路固然好,但如果檢測利潤豐厚,并不一定有大企業“高尚”到自愿參與到這樣一個公共檢測平臺中來。一個可行的方法是:如前述李廣東所說,政府將財政補貼企業的資金與檢測掛鉤起來,做大檢測市場蛋糕。整合進公共檢測平臺后,單個企業檢測設備可以解決“吃不飽”的問題,反倒獲得更多收入。
同時,公共檢測平臺的規模效益和政府支持也可以解決單個企業后續檢測設備投入不足的難題,在平臺的力量下使檢測爭取到更多更廣泛的認可。
不過,洪雙進想得更遠。他反問記者,“企業與企業之間是競爭關系,如何保證我開發的新款產品和技術保密資料不在一個由企業整合而來的公共性檢測服務中心里為對手所知?”另一個問題是,股東的產品拿過去檢測如果就能更容易通過,時間長久了必然使檢測中心的獨立第三方性打折。
洪雙進建議,這樣整合企業資源而來的公共性檢測服務平臺好是獨立法人,商業化運作,盡量保持第三方獨立性和公正性。“政府扶持時,盡量淡化官方色彩,這樣公共性檢測服務中心更易獲得外界的認可。”
如何讓公共性的檢測服務平臺獲得更多機構的認可,洪雙進結合中鼎的經驗設計了三條思路:首先是擴大對外交流,要了解上新的法律法規要求,好能參與到其中的討論中去,與對方接觸;在國內,要爭取成為標準的制定者。
檢測平臺內部管控也要下工夫。洪雙進說,“要讓合適的人用到合適的崗位上,提率,縮短檢測時間。另一方面,擴大檢測規模,提高設備開工率,盡量攤平檢測設備上的投資,降低檢測服務的綜合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