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政策】1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國家
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印發《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下稱《指南》),明確一系列舉措加快區塊鏈重點標準研制。
《指南》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支撐區塊鏈發展的標準體系。建立標準體系建設和標準研制的總體規則,重點面向基礎共性、應用和服務等標準化領域,制定30項以上區塊鏈相關標準,基本滿足我國區塊鏈標準化需求。
到2027年,全面形成支撐區塊鏈發展的標準體系。制定50項以上區塊鏈相關標準,持續推動區塊鏈基礎共性、關鍵應用示范、安全保障等標準研制。適度超前布局一批支撐未來產業發展需要的關鍵應用標準,有效指導我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提升技術與應用服務水平。
建設內容包括:
(一)基礎標準
基礎標準用于統一區塊鏈術語、相關概念及模型,為其他各部分標準的制定提供支撐。主要包括參考架構、術語和定義、分類和本體、編碼和標識等方面的標準。
(二)技術和平臺標準
技術和平臺標準主要包括基礎設施、關鍵技術、互操作等方面的標準。
(三)應用和服務標準
應用和服務標準用于指導區塊鏈在產業、應用和特定場景的服務。主要包括產業服務、通用服務、行業應用三類標準。
組織實施包括: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與落實。充分利用部省聯動、多部門協調等工作機制,推動政產學研用各相關方構建滿足產業發展需求的、先進適用的區塊鏈標準體系。
二是加快標準研制和創新。推進重要基礎標準、關鍵技術標準研制與驗證。鼓勵協會、聯盟等社會團體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團體標準,并鼓勵團體標準向國家、行業標準轉化。
三是加強標準宣貫和培訓。充分發揮地方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學會的作用,進一步加強標準的培訓、宣貫工作。通過培訓、咨詢等手段推進標準宣貫與實施,促進標準化成果應用落地。
四是加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大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電信聯盟(ITU)等國際組織參與力度。持續推動我國區塊鏈領域標準走出去,促進我國更多關鍵技術、先進管理經驗轉化為國際標準,為國際標準做出更多貢獻。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