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政策】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堅持制造業當家,加快打造新時代中山現代產業集群“十大艦隊”的工作部署,推動中山市光電光學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灣區光谷”,中山市科學技術局印發《中山市推動光電光學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行動方案》提出:
到2026年,我市光電光學產業規模與創新能力邁上新臺階,“灣區光谷”建設成效初顯,力爭實現以下目標:
1.產業規模穩步擴大。培育發展一批高科技、高成長型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和未來企業,做大一批在國內外有較強競爭力和產業鏈整合能力的龍頭企業。到2026年,光電光學產業規模超200億元;培養或引進產值超50億的行業龍頭企業1家,產值超10億的骨干企業5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及科技型中小企業超250家,形成帶動效應。
2.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支持校地共建研究院,建成一批省高水平創新研究院、新型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等高水平創新載體。重點領域取得核心技術研發與應用突破,培育形成一批國內領先、具有行業主導地位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布局培育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高價值專利,知識產權儲備、運營和保護水平明顯提高。產業重點骨干企業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6%以上。
3.產業布局持續優化。圍繞“灣區光谷”整體布局,突出戰略新興產業和高端制造定位,支持火炬開發區、坦洲鎮、板芙鎮等建設光電光學產業集聚區;以省級光成像和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為主要載體,推動光電企業進一步聚集。建成一批光電光學中試驗證、應用示范和創業孵化平臺,產業體系結構進一步優化,中高端產品占比逐步提升,形成上中下游協同發展的良好生態。
《行動方案》重點發展三大領域,包括:
(一)光學感知。針對智能汽車、智能投影、AR/VR、運動攝像、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生物檢測、半導體制造等新興市場,以及核心
傳感器等高價值、關鍵產品,重點引進發展光學元器件及相關產業。
(二)新型顯示。推動與數字化、人工智能、虛擬現實、超高清視頻等產業深度融合,依托LED顯示發展TFT-LED,重點引進OLED、Mini LED項目,提前布局Micro LED技術,規劃新型顯示生產基地,打造新型顯示規模集群。
(三)激光裝備。積極與深圳激光產業融合,發展3D打印設備、3D打印金屬和非金屬材料、激光投影(顯示)等激光產業,重點突破工業激光設備用激光器,提升中山激光設備企業競爭力。加強激光在醫療、先進材料等領域的前沿技術研究與應用。
《行動方案》提出八項重點任務,包括:
(一)實施高質量產業空間拓展工程。堅持高能級定位、高水平規劃、高
標準建設“灣區光谷”,推動火炬開發區、坦洲鎮、板芙鎮等高質量建設光電光學主題產業園區;落實“一園區一專班”制度,因地制宜、因園施策,進一步完善產業布局和發展規劃,完善基礎設施,提升畝均產值、提升能耗效率,打造若干個產業特色鮮明、產業集中度較高、具備產業核心競爭力的省級特色產業園。加強與深圳超高清視頻顯示、激光與增材制造、精密儀器設備等產業集群對接,建設深圳鏈主企業產業鏈專業協作基地,打造對接深圳“20+8”產業的引領示范園區。結合村鎮低效工業園改造,建設一批光電光學專業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推動光電光學產業集群集聚發展。
(二)實施產業鏈增量擴容工程。圍繞光電光學產業重點環節,促進存量企業增資擴產;細化招商目標企業清單,緊盯國內“龍頭”“鏈主”及重點領域關鍵配套企業,關注發展潛力大的科創型中小企業,建設光電光學產業鏈招商數據庫,編制光電光學產業鏈招商圖譜和路線圖,開展以商引商、以鏈招商、靶向招商、精準招商。加快建立項目“招、投、落、扶”一體機制,整合光成像元器件和光電子信息集成電路的產業鏈,推進激光電視等高端項目建設。進一步優化重大產業項目全程無償導辦代辦服務,提高審批服務效率。強化“標準地”供應,推進項目“拿地即動工”,有力保障項目快速建設落地。
(三)實施科技企業梯度培育工程。加強市場主體作用,在產業空間、工業投資、科技創新、技術改造、金融服務、土地和人才保障等領域依規予以重點支持,打造一批高新技術、科技型中小、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等優質光電光學企業。積極推薦光電光學項目申報國家和省首臺(套)項目獎補。推動龍頭企業建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級創新載體,全面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稅收優惠政策,給予企業研發費用財政后補助。實行領導掛點服務制度,以“馬上辦”“行走辦”方式,用心服務,切實解決企業的困難。
(四)實施研發創新能力提升工程。把光電光學領域技術創新項目列入市重大科技專項重點支持方向,緊扣光電光學產業需求體系化布局研發項目。瞄準系統集成、硬核技術、關鍵材料、精密工藝等重點領域,統籌引進布局光電光學科研機構、關鍵技術裝備創新和成果轉化平臺,組織骨干企業、優勢高校和科研院所聯合攻關,加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支持有條件的光電光學龍頭企業聯合行業上下游、產學研力量,牽頭組建體系化、任務型的創新聯合體,協同攻關行業關鍵技術,帶動產業鏈整體提升。支持開展激光在醫療、先進材料等領域的前沿技術研究與應用。支持長春理工大學中山研究院科教融合、產教融合,爭創省級高水平創新研究院,提升光電光學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和原始創新能力。
(五)實施質量品牌培育工程。加強精密光學器件、激光加工等制造工藝研究和應用,提升產品質量設計能力。鼓勵創新型企業、高校院所等主導或參與光電光學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及團體標準等的制定與修訂工作,搶占行業話語權。鼓勵企業建立開放共享的公共檢測服務平臺,進一步完善中山光電產業協會等組織建設。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協作,支持舉辦中國(中山)激光應用技術展覽會、中國(中山)光電裝備博覽會等各類交流活動,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關鍵零部件、高性能激光器和高端智能裝備等知名品牌,提升中山光電光學產業影響力。
(六)實施知識產權提升工程。大力支持創新型企業、高校院所等圍繞光電光學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重大裝備等開展高價值專利培育,提升各類創新主體的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深入開展光電光學重點技術領域專利導航,建立細分領域專利數據庫。開展光電光學產業關鍵技術領域維權和協同保護工作。完善專利、商標、軟件保護機制,建立行業知識產權聯盟等各類公共服務平臺。
(七)實施招才引才育才工程。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在人才支持政策中將光電光學產業列入重點支持方向。面向海內外加快靶向引進光電光學領域高端領軍人才、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師,對創新科研團隊、科技領域特聘人才分層給予資金補貼。支持長春理工大學中山研究院等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和實踐活動,推動光電光學專業畢業生留在中山工作發展。創新職稱評價機制,支持光電光學產業科技創新型企業家參加職稱評價。支持中山職業技術學院、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等培養壯大光電光學高技能人才隊伍,建立對接產業鏈、服務創新鏈的學科專業體系。按照《中山市新時代人才高質量發展二十三條》要求落實人才子女幼兒園、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優待。
(八)實施財政金融支持工程。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配套制定相關政策、規定和管理辦法,為推進光電光學產業發展提供多元化資金保障。完善政府投資基金激勵機制,推動創業投資發展,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光電光學產業種子期、初創期科技企業的支持。以投促引,促進光電光學重大項目落地,支持市屬國企、鎮街屬國企參與龍頭企業定增和股權投資。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創新科技信貸、科技保險、知識產權質押、知識產權證券化等產品與服務。推動光電光學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科技企業首發上市、再融資和開展并購重組,加快發展補投貸保等多業態聯動步伐。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