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研發快訊】近日,國際電信聯盟(ITU)電信
標準化部門第13研究組(ITU-TSG13未來網絡研究組)2023年全體會議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由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智能信息中心胡宏林研究員團隊提出的“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ng in networks beyond IMT-2020: Requirements and functional framework enhancement to support machine learning(面向IMT-2020及以后的信息中心網絡:支持機器學習的需求和功能框架增強)”和“Requirements and functional framework for enhanced ICN to support determinist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beyond IMT-2020(面向IMT-2020及以后的基于ICN的確定性網絡需求和功能框架)” 2項標準提案歷經國內外多輪次評審,最終成功獲批立項。
注冊儀表網,馬上發布/獲取信息 這兩項新國際標準立項是面向未來信息中心網絡的相關技術,自此,上海高研院2023年度已累計3項標準提案在ITU獲批立項,分別針對ITU發布的6G綱領性文件《IMT面向2030及未來發展的框架和總體目標建議書》中6G 新增的沉浸式通信、人工智能與通信的融合以及感知與通信融合三大場景,實現了信息中心網絡關鍵技術在標準化方面的突破,為面向6G的信息中心網絡技術研究同步標準體系構建奠定了堅實基礎,標志著上海高研院在5G以及未來6G通信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圖1面向6G場景的ICN在ITU-T SG13中的標準布局
國際電信聯盟是主管信息通信技術事務的聯合國機構,是國際三大標準組織之一。ITU-TSG13聚焦未來網絡和新興網絡技術,涉及融合未來網絡的要求、架構、功能能力和應用編程接口。重點領域包括網絡軟件化和編排、以信息為中心的網絡、以內容為中心的網絡以及機器學習技術的應用。
信息中心網絡(ICN)作為未來網絡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是一種以信息為中心解決信息的分發、查找和傳遞,解耦信息與位置關系的網絡架構。信息中心網絡的特性可以很好的支持和優化沉浸式體驗服務、AI服務以及確定性網絡的內容傳輸時延、網絡負載均衡、邊緣信息處理和路由計算的特殊需求,全面賦能未來生活和產業升級,支撐大規模機器通信、機器視覺、遠程操控、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農業互聯網、智能服務業等應用,為我國在新時代的新興技術占據研究高地。
團隊長期致力于未來網絡的新技術研究,緊密跟蹤5G/6G、物聯網、大數據、邊緣計算等技術的發展,憑借長期技術積累同步標準體系構建能力,在相關領域國際標準的研究和落地推動工作上重點發力,在CCSA、IMT-2030、ITU等標準組織牽頭或參與多項標準制定,充分展現了上海高研院團隊在國際標準領域的參與度和活躍度,處于業界領先水平,對我國在6G標準方面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