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標準】近日,由 TC425(全國宇航技術及其應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北京航天時代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起草的國家標準計劃《空間用纖維光學器件測試指南》已完成征求意見稿編制,并公開征求意見。
光纖子系統已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在宇航系統中(光纖陀螺行業使用纖維光纖器件10余種,年使用量20余萬只;光纖傳感用數十種,已開始進入航天領域;光纖通信系統也已開始進入航天領域),在這些光纖子系統中,纖維光學器件(簡稱 FOC)是最基本的組成元件,其可靠性對系統性能和安全性都會產生重要影響。特別地,對于空間宇航應用,FOC 的環境適應性成為決定宇航任務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
國內航天型號用 FOC 多數沿用了光通訊產品。在可靠性、環境適應性、測試覆蓋性等方面與宇航應用尚有差距。2013 年,由本單位編制的 QJA 20108-2013《宇航用光纖器件測試指南》作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標準發布,本項目標準較大繼承了該標準的內容。2018年,由本單位編制的 ISO20780《Space systems — Fiber opticcomponents —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requirements》在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布,該標準主要針對 FOC 器件在宇航應用提出設計和驗證要求。2019 年,由本單位編制的 GB/T 38313—2019《宇航用纖維光學器件設計與驗證要求》在國家標準委員會發布,該標準初稿為 ISO20780 的漢化版,編制過程中采納了國內相關 FOC 器件使用和研制單位的意見進行了修改和補充。本標準與該 2 項標準一脈相承,針對空間應用,在對 FOC 產品設計與驗證提出專門的要求后,需對產品的測試過程提出指導性要求。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給出的規則編寫。
本指導性技術文件規定了空間用纖維光學器件的測試要求、環境條件下測試項目選擇、測試前準備及測試方法、測試注意事項等內容。本指導性技術文件適用于宇航領域光纖傳感、光纖通信及其它光電系統中使用的纖維光學器件的測試,其它領域應用器件的測試可參照執行。
本標準內容如下:
a) 第 1 節范圍:標準對象范圍為用于光纖傳感、光纖通信子系統的 FOC,定義為基于光纖自身特性工作或通過光纖耦合分立元件工作的組件,通過光纖尾纖實現光信號的輸入和輸出。包括無源 FOC 和有源 FOC,FOC 通過光纖子系統用于空間系統。標準使用的時機包括:1)FOC 用戶制訂采購協議或采購規范,明確產品出廠前的試驗項目及測試指標;2)FOC 承制方制訂針對空間應用的詳細規范;3)FOC 承制方及第三方檢測機構制訂測試操作細則。
b) 第 2 節、第 3 節說明略。
c) 第 4 節一般要求:主要針對航天行業通用要求,提出測試目的及針對測試環境、人員、文件、儀器、過程、報告等的規范性要求。
d) 第 5 節測試項目選擇:針對常溫光電性能,提出發光器件及組件、
光電探測器件及組件、光處理器件及組件需要測試放的性能指標名稱;針對空間環境適應性要求,包括溫度、力學、輻照,按照上述各器件對環境條件的敏感性,提出各類器件在試驗前后及在線測試的指標。
e) 第 6 節測試前準備:本節內容主要用于指導 FOC 測試前必須進行的操作方法及選用原則,尾纖處理(含涂覆層剝除、清潔、切割)、尾纖連接、器件供電等內容。由于操作處理會明顯影響測試的準確性和尾纖質量,事關空間應用的可靠性,因此本節內容比較詳細。
f) 第 7 節測試方法:本節把不同 FOC 的性能指標按大類進行歸類,含光功率測試、背向散射測試、光譜測試、偏振特性測試、光學響應測試、光電響應測試、電學指標測試,每種測試完成后,可根據指標定義,得出多種具體的指標,如各類損耗可通過光功率測試獲取,各類波長指標可通過光譜測試獲取,各類響應指標可通過光學響應和光電響應測試獲取。本節針對每種測試方法,均提出具體的設備要求和測試步驟方法。
g) 第 8 節測試注意事項:本節針對空間應用可靠性要求,提出具體的尾纖防護、靜電防護、儲運包裝等過程的防護要求。
更多詳情請見附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