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會議報道】近日,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體系”重點專項(以下簡稱“NQI專項”)“特征生物分子多維數字化表征量值溯源與計量
標準研究”實施方案論證暨啟動會在中國計量院和平里院區召開。
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市場監管總局科財司相關領導,中國計量院院長方向、副院長戴新華及相關部門負責人,項目和課題負責人、各承擔單位代表共40余人參會。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書鈞、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施一公,以及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研究員錢小紅等11位專家組成的項目咨詢專家組對項目實施方案進行了論證。會議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
會上,中國計量院院長方向對參會的領導和專家表示熱烈歡迎,同時強調了國際單位制數字化變革對生命科學領域發展的重要意義,這種變革有助于提高測量結果的準確性,促進測量結果的國際化和標準化,提高測量效率和安全性,推動計量科技創新發展。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和市場監管總局科財司相關領導對項目實施管理提出明確要求。項目負責人、中國計量院副研究員趙洋匯報了項目的總體情況、技術路線及預期成果等。來自中國計量院、西湖大學等單位的課題負責人詳細介紹了各課題的具體任務和實施方案。
項目咨詢專家組成員從各自專業角度為項目及課題提出了具體咨詢意見。施一公院士認為,引入數字計量科學對于生命科學領域的發展至關重要,他贊同中國計量院率先開展數字化計量研究的舉措。譚蔚泓院士高度關注生命健康/疾病的計量研究,認為建立精確的度量“標尺”對未來精準醫療領域意義重大。程書鈞院士指出,研究生物分子多維數字計量、建立精確的測量方法對生物分子的臨床檢驗具有重要意義。
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結合生物測量領域實際需求和計量領域數字化發展趨勢,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同時,專家組期望項目團隊扎實打好基礎,穩步推進研究,取得預期成果。(文:彭濤、楚占營 圖:石亞楠)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