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研發快訊】3月14日,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體系”重點專項(以下簡稱“NQI專項”)“水下探測網與目標感知量值溯源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實施方案論證會在中國計量院昌平院區召開。
中國計量院副院長楊平及相關部門負責人、項目和課題負責人、各承擔單位代表共40余人參加會議。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德森、嶗山國家實驗室副主任劉保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七研究所副總工楊曄等7位項目領域專家,與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項目責任專家劉儉教授,共8位專家組成項目咨詢專家組對實施方案進行論證。
會上,項目負責人、中國計量院副院長楊平從項目背景與目標、主要研究內容、技術路線及預期成果等方面匯報了項目的總體情況。來自中國計量院、清華大學、中國計量大學等單位的課題負責人詳細介紹了各課題的具體任務及實施方案。
項目咨詢專家組成員聽取了項目和各課題的詳細匯報,對項目研究的必要性給予充分肯定,論證了項目實施方案的可行性,并從各自專業角度為項目及課題實施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同意通過實施方案論證評審。中國計量院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了項目管理和經費管理的制度辦法。
據項目負責人楊平介紹,海洋中溫度、水色、聲壓、磁力與重力等參數及其分布場的準確測量,是開展海洋科學研究、氣候預報與環境保護、導航與目標識別的重要保障。隨著多尺度、多參數、全天候水下探測網的建設,對關鍵參數的測量能力、探測網的校準能力,難以滿足海洋精準測量、水下探測網在線/原位校準需要,影響我國海洋開發治理和海洋安全。
項目面向海洋水下探測與目標感知對海洋關鍵參數精準測量及量值溯源的迫切需求,通過開展相關參量的高準確度量值復現新方法研究,研制高穩定性傳遞
標準器與裝置,構建集多參數的水下校準平臺,在典型水下探測網、海上試驗場開展在線/原位校準與現場評價示范應用,解決海洋相關
傳感器、儀器及水下探測網的在線/原位校準問題。
項目完成后,將形成海洋溫、光、聲、磁、重力等關鍵參數的精密測量能力、以及水下探測網/標準場的原位校準能力,為提高海洋探測與目標感知精準度提供質量基礎保障,服務海洋基礎科學研究與海洋裝備產業發展。(文:王敏 圖:石亞楠)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