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話題】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建議,
鼓勵用人工智能技術服務于老年人群的安全守衛、家政護理、情感關懷,并建議將科技適老列入國家發展戰略。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至2022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8億,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為19.8%;65歲及以上人口2.1億,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為14.9%。據全國老齡辦預測,到2033年,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占總人口的1/4;2053年達到峰值4.87億,占比超過總人口的1/3。
整體而言,我國老齡化進程具有諸多“中國式”特點:一是“未富先老”、“未備先老”問題嚴重,經濟發展水平仍相對落后,社會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務政策尚不完備;二是老年人群體異質性強、需求層次多樣;三是區域和城鄉差異大,農村養老挑戰嚴峻;四是具有體制和基層組織優勢,多元責任主體發揮合力。
在這個背景下,“科技適老”成為當下的熱點話題。“科技適老”指通過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推進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有人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幫助老年人提升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而基于人工智能交互技術的智能語音交互終端,能為老人提供全天候的談心交流、視頻聊天、節日問候、戲曲娛樂等情感陪護。
有人認為,人工智能賦能養老,
有廣闊的前景與應用,但人力服務也必不可少。舉個例子,感應
報警器在檢測到老人跌倒后,應該有跟進服務,如通知家屬或指派具備資質的照護師、醫生上門救助。
還有人認為,面對智能設備,很多老人出現了不會用、不愿用、不能用的難題,不一定能廣泛推廣。比如感應燈、語音控制窗簾、語音機器人等,能一定程度上提升養老服務的質量與老人的生活品質。但在實際使用中,老人的普通話可能不太好、語速比較慢,這樣可能導致智能設備無法識別相關語音。
對于這個問題,你怎么看?歡迎參與投票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