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文件】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三部門聯合印發《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工信部聯原〔2022〕153號)(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有色金屬行業是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產業,是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支撐,也是我國工業領域碳排放的重點行業。《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制定有色金屬等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率先實現碳達峰。《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將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作為重點任務之一。
近年來,有色金屬行業快速發展,形成上下游貫通的完整產業鏈,重點品種冶煉及壓延加工產能產量全球過半,冶煉技術成熟,單位產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受產業規模大、用電結構依賴火電、減碳技術缺乏革命性突破、循環經濟體系不夠完善等影響,碳達峰、碳減排任務依然艱巨。制定《實施方案》有利于全行業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找準方法路徑,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確保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
有色金屬行業碳排放特點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冶煉是碳排放核心環節。有色金屬產業鏈長,涉及礦山采選、冶煉及壓延加工,其中冶煉環節碳排放約占全行業碳排放總量的90%。二是鋁是碳排放重點品種。有色金屬碳排放集中在鋁、銅、鉛、鋅、鎂、工業硅等,其中鋁的碳排放占全行業75%以上。三是用電是碳排放主要來源。用電導致的間接排放約占全行業碳排放總量70%,其次是燃料燃燒排放和過程排放。
《實施方案》提出,2025年前,有色金屬產業結構、用能結構明顯優化,低碳工藝研發應用取得重要進展,重點品種單位產品能耗、碳排放強度進一步降低,再生金屬供應占比達到24%以上;2030年前,有色金屬行業用能結構大幅改善,電解鋁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達到30%以上,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基本建立。
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方面,《實施方案》聚焦有色金屬行業品種多、集中度低、質量效益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一是引導行業高效集約發展。發揮行業規范條件和自律公約作用,優化要素資源供給,鼓勵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和減碳戰略合作,提高行業集中度,利用規模效應降低單位產品碳排放。二是強化產業協同耦合。推動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和跨行業耦合,促進要素資源共享,實現資源、能源價值最大化。三是加快低效產能退出。以節能降碳為導向,修訂完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階梯電價等綠色電價政策,淘汰有色金屬行業落后工藝技術裝備,加快落后產能依法依規退出,為地方和企業高質量發展騰出空間,集聚資源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
技術創新是推進節能降碳的重要動力。推動有色金屬行業綠色低碳發展,需要充分發揮綠色低碳領域科技創新的支撐與引領作用,引導重點行業領域工藝技術裝備升級,布局前沿技術研究,鼓勵原始創新,加強創新成果推廣應用,推動節能降碳技術不斷實現新突破。為此,《實施方案》提出,制定有色金屬行業綠色低碳技術發展路線圖,明確2030年前重點技術研發、應用推廣方向;強化企業綠色低碳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打造重大節能降碳改造示范應用,帶動行業整體能效水平提升;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建設有色金屬低碳創新載體,集合優勢力量開展共性關鍵技術、前沿引領技術攻關和示范應用,推動企業持續優化工藝流程;通過技術研發一批、儲備一批、應用一批,為有色金屬行業節能降碳提供持續動力。
《實施方案》提出,建設有色金屬行業綠色制造體系需要在三個方面持續發力。一是發展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充分挖掘“城市礦山”資源價值,利用再生有色金屬能耗低、碳排放少的特點,在滿足終端消費的前提下,通過替代原生冶煉產品降低碳排放。以鋁行業為例,再生鋁單位產品能耗、碳排放分別為電解鋁的5%、2%,且隨著我國廢鋁快速回收期臨近及廢鋁進口
標準逐步完善,再生鋁產量及消費占比將穩步增長,按照2025年再生鋁產量1150萬噸測算,將有效減少碳排放1億噸以上。二是加快實現清潔化生產。建立綠色低碳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實施清潔生產改造,采用綠色高效的運輸方式,實現產品生產全流程低碳化。三是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通過建立具有工藝流程優化、動態排產、能耗管理、質量優化等功能的智能生產系統,構建全產業鏈智能制造體系,利用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提升能源精細化管理水平,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
《實施方案》提出6方面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統籌協調。明確各有關部門、地方政府、行業龍頭企業職責分工,強化貫徹落實。二是強化激勵約束。實行差別化政策,支持企業開展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和改造升級。三是加強金融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利用融資、債券、期貨、基金等多種金融手段,推動綠色低碳項目落地和企業可持續發展。四是健全標準計量體系。逐步完善碳排放相關的核算核查、評價、技術、管理服務等標準和計量體系,制修訂重點品種能耗限額標準。五是完善公共服務。建設有色金屬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公共服務平臺,鼓勵企業組建低碳發展聯盟,推動協同降碳。六是加強示范引導。發揮企業和園區等試點項目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廣經驗做法,為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