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文件】為貫徹落實《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發〔2021〕36號)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國發〔2021〕23號),推動海南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走在全國前列,海南省人民政府印發了《海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下稱《方案》)。
《方案》提出總體目標:到2025年,初步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與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碳排放強度得到合理控制,為實現碳達峰目標打牢基礎。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至22%以上,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0%以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繼續下降。
到2030年,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基本形成,清潔能源島建設不斷深化,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政策體系不斷健全。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力爭提高至54%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為確保碳達峰目標的實現,《方案》提出8項重點任務分別是:建設安全高效清潔能源島、打造海南自由貿易港特色產業體系、推進綠色宜居型城鄉建設、構建低碳化海島交通系統、鞏固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強化低碳科技創新支撐力、創建高水平綠色低碳社會、開拓國際交流合作新模式;7項綠色低碳示范引領專項工程,即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建設工程、重點園區低碳循環發展工程、零碳示范區域創建引領工程、熱帶海島綠色建筑探索工程、禁售燃油汽車壘土筑基工程、海洋藍碳生態系統建設工程、全面深入實施全省禁塑工程。
在強化低碳科技創新支撐力方面,《方案》提出:
1.加強低碳關鍵核心技術研發。
支持省內外企業、高校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綠色技術基地、創新創業基地,鼓勵各類創業投資基金支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培育創新型企業梯隊,并通過合作開發、技術入股等方式,聯合承擔各類綠色低碳科技研發項目。圍繞清潔能源替代、節能減排等關鍵領域,立足應用導向,強化低碳、零碳、負碳技術攻關,在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氫能、儲能、工業流程再造、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生態碳匯等重點領域加強前沿探索與創新實踐。將低碳技術研究列入省科技創新規劃的重點,開展一批綠色低碳領域的科技創新研究項目,推動解決制約低碳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核心技術問題。
2.構建低碳領域科技創新平臺。
搭建低碳科技創新平臺,將產業和科研深度融合,探索重點科技項目,協同推進成果轉化與試點應用工程。完善綠色技術全鏈條轉移轉化機制,推進綠色技術交易應用,建立綠色技術轉移、交易和產業化服務平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檢測、評估、認證體系。支持國內外一流科研機構針對低碳科技設立分支機構、重點研究所或孵化中心。聯合國內高校、科研機構打造低碳智庫平臺。
3.推動低碳技術成果應用示范。
推廣先進成熟的國內外綠色低碳技術,在省內開展示范應用。立足我省可再生能源資源優勢,應用國內外低碳技術,構建可再生能源生產體系,擴大應用場景。在省水泥、石化化工等重點排放領域開展可再生能源替代示范,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依托國家氣象觀象臺,建設溫室氣體氣象觀測站網,開展區域生態碳匯模擬分析評估。積極探索使用國家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等科學監測數據,對全省碳排放情況進行監測和分析。開展碳捕捉、封存和利用(CCUS)示范,以福山油田CCUS項目為范例,在水泥、石化和化工領域推進二氧化碳捕捉、封存和利用等技術試點工作,為海南自由貿易港溫室氣體控制、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更可靠有力的技術支撐。到2030年,CCUS等技術得到更廣泛應用,碳封存能力達50萬噸/年。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