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方案背景
由凍雨、降雪等惡劣天氣因素造成的道路凝冰會使得路面抗滑能力大幅度降低,削弱道路通行能力,嚴重時出現交通阻斷,甚至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2008 年我國鄂、湘、江浙一代和以南地區遭受的百年一遇的特大冰雪氣象災害;此次災害持續約 20多天,由于路面溫度長時間低于凝冰點溫度,雨雪落到路面后迅速凝冰,導致全國累計23萬公里的公路受阻,近 2 萬公里的國道干線被迫封閉,全國滯留車輛 70萬輛、滯留人員 216萬人,總體經濟損失達 3 億元。2013年1月大范圍低溫、雨雪再一次侵襲我國京港澳高速湖南段,路面嚴重結冰,多起事故發生,造成高速公路上發生嚴重堵車,堵車從湖南省境內延伸到湖北省,隊尾在湖北省境內造成 18 公里的擁堵,堵車時間長達 48 小時。2016 年1月出現的“霸王級”寒潮使得貴州、湖南等地出現凍雨;廣西、江蘇等大部分地區的道路出現結冰現象,據央廣網報道,廣西資源縣境內縣道資龍公路老線隘門界路段有約 2 公里的道路結冰某些路段結冰厚度較大,zui厚處約有 2 厘米,給人們交通出行安全帶來*威脅。
針對此亟待解決問題,我公司自主研發的凝冰預警與自動融冰云平臺—智慧路網安全出行解決方案應運而生。通過研究分析道路凝冰形成機理,動態監測氣象環境與路面狀態等關聯因素,建立凝冰預警與自動融冰綜合管理云平臺。基于云計算與大數據技術,實時發布路面凝冰危險等級狀況,在凝冰形成初期自動啟動融冰系統,可有效抑制路面凝冰的發生;建立凝冰預警、自主噴灑融冰、交通調度與管制四方聯動機制,為路網調度指揮中心提供智慧決策依據。
2.方案簡介
如下圖所示,該解決方案采用“4+1”結構設計理念。“4”指凝冰預警與自動融冰系統為四層架構;“1”指為路網調度中心提供智慧決策,進行信息發布。
物聯網傳感終端:攝像頭實時采集路況狀態信息、凝冰傳感器采集路面凝冰信息,氣象儀實時監測氣象環境參數。
物聯網傳輸層:提供多種終端到云層的傳輸方案。ASDU通訊管理機、IOT-G11終端、IOT-11A終端支持多種通信規約,提供豐富的通訊接口。基于物聯網新興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LoRa模塊已投入應用,自主設計的NB-IOT模塊完成了實驗室測試,即將投入實際應用。
云計算大數據分析:該方案采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通過分析海量信息(當地路表溫度、環境溫度、濕度、海拔等),依據當前溫度的變化趨勢,基于預先設定的凝冰預警算法精確計算路段凝冰所需時間。
凝冰預警自動融冰云平臺:實現凝冰預警功能、自動融冰功能、路況實時監控、歷史查詢、可以鏈入中國氣象網、可以進行0.5-2h的預警時間設置。
交通聯動管制與信息發布:路網調度中心根據云平臺發布的凝冰時間以及路面融冰情況進行交通管制,采取車輛限速、設置警示、其它應急處理等;同時向過往車輛發布凝冰等級、管制信息、氣象、路況等信息。
3.方案應用前景
2013年批準了《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國家高速公路網(簡稱“71118網”)由7條首都放射線、11條南北縱線、18條東西橫線,共36條主線,以及地區環線、并行線、聯絡線等組成,約11.8萬公里。規劃建設展望線約1.8萬公里,總里程13.6萬公里。截止目前,全國高速公路里程已達13.1萬公里,位居世界*。
國家公路網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但是道路凝冰災害卻時有發生。我公司以凝冰預警與自動融冰云平臺為核心技術的智慧路網安全出行解決方案解決了此問題;應用市場巨大,可在高速公路、城市立交橋、路橋道路、機場出行閘道、隧道進出口、山區公路等路段;尤其在上坡與下坡重點路段展開應用。該解決方案與現有的高速公路交通信息管理系統相輔相成,促進國家智慧路網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