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簡介
【BK-TS400】山東博科儀器團結、拼搏、務實,共創企業美好明天。
管式土壤墑情監測站可通過實時數據采集與智能分析,為作物用水安全提供系統性保障,其技術原理與應用效果可從以下維度解析:
一、核心監測能力
分層墑情感知
監測站采用多探針設計,可同步測量0-100cm甚至更深土層的體積含水量。例如,玉米生長關鍵期(拔節至抽雄),0-40cm土層水分需維持18%-22%,監測站能以±2%的精度實時反饋數據,避免過度灌溉或干旱脅迫。
環境參數關聯
部分設備集成溫度、電導率傳感器,可識別鹽漬化土壤或低溫凍害風險。如當土壤溫度低于5℃時,即使墑情充足,系統仍會提示暫停灌溉,防止根系損傷。
二、用水安全保障機制
動態需水預測
結合作物生長模型與氣象數據,系統可預測未來3-7天的需水量。例如,在小麥灌漿期,若監測到未來3天無降雨且日均蒸發量達4mm,系統會建議提前灌溉8-12mm水量,確保籽粒飽滿度。
異常預警功能
當監測數據超出安全閾值(如連續3小時墑情低于萎蔫點),系統通過短信、APP推送預警。某果園案例中,因提前收到預警,農戶及時補水,避免因干旱導致落果率上升15%。
節水增效策略
通過與滴灌/噴灌系統聯動,實現按需供水。例如,在番茄種植中,監測站根據墑情動態調整灌溉頻率,使灌溉水利用效率(WUE)從1.2kg/m3提升至1.8kg/m3,同時減少氮肥淋失30%。
三、技術驗證與實際效果
對比實驗數據
在華北平原小麥種植區,使用監測站的試驗田與常規管理田對比,前者在生育期內總用水量減少22%,但產量僅下降1.3%,水分生產效率提升30%。
災害應對能力
在2022年長江流域旱災中,某蔬菜基地依托監測站提前7天啟動抗旱預案,通過精準灌溉使作物存活率提高至92%,而周邊未使用監測系統的區域存活率不足70%。
四、關鍵技術支撐
高可靠性傳感器
采用FDR(頻域反射法)技術的傳感器,在黏土、沙土等不同質地土壤中均能保持穩定性能。例如,某品牌設備在鹽堿地中連續運行1年后,測量誤差仍小于±3%。
低功耗通信技術
部分監測站采用LoRa+太陽能供電方案,單設備年耗電量低于10kWh,可連續工作5年以上,降低維護成本。
五、局限性及改進方向
空間覆蓋不足
單臺設備僅能監測固定點位,建議通過無人機或田間移動監測車補充空間數據,構建“點-面”結合的監測網絡。
環境適應性
在-20℃以下低溫或連續暴雨條件下,設備需增加防凍保護(如埋設深度超過凍土層)及排水設計。
成本回收周期
單套監測站(含3個監測點)成本約2-3萬元,對于小農戶投資回報期較長。建議通過合作社模式分攤成本,或開發租賃服務降低使用門檻。
六、結論
管式土壤墑情監測站通過實時監測、智能決策與精準執行,可有效保障作物用水安全。其技術優勢在于分層監測的精準性、異常預警的及時性以及節水增效的顯著性。對于百畝以上農田,該系統已具備經濟可行性,建議優先在干旱半干旱地區、經濟作物種植區及節水灌溉示范區推廣應用。未來,隨著傳感器微型化與AI算法優化,其成本將進一步降低,功能將向“墑情-養分-病害”綜合管理拓展。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267989561
加盟熱線: 15267989561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