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洋平臺長期服役在惡劣的海洋環境里,特別是進入中后期服役階段,其安全問題越來越成為制約海洋平臺正常作業的重要因素,對海洋平臺結構進行快速、便捷、實時動態檢測是進行平臺結構安全評估、維修決策、保障海洋平臺正常使用的重要前提。文章介紹了一種用于海洋平臺快速振動檢測的無線傳感網絡檢測系統,提出了系統的總體架構,分析了系統中加速度傳感器的選取方法,完成了無線傳感節點的原理及架構設計,zui后通過在海洋平臺結構模型上進行模擬海冰撞擊的敲擊試驗,驗證了所設計的無線傳感網絡檢測系統在海洋平臺結構振動檢測中的應用可行性。
關鍵詞:海洋平臺;安全評估;振動檢測;無線傳感器;
加速度傳感器 引言
近年來,隨著對海洋油氣資源開發的不斷深入,海洋平臺結構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海洋平臺長時間在惡劣的海洋環境中服役,受到環境侵蝕、材料老化和海浪、臺風、海冰撞擊、海洋生物等各種荷載的長期作用而使其產生疲勞效應和損傷積累,導致抗力衰減。海洋平臺抵抗自然災害、甚至在正常環境中的工作能力下降,情況下極易引發災難性的突發事故。如不能對海洋平臺結構的工作狀態和健康狀況做出及時的檢測和正確的評價,一旦發生事故,將會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污染海洋環境,造成不好的社會政治影響。
海洋平臺結構在服役期間損傷不可避免,只有準確診斷出結構的損傷情況,并及時地進行修繕,才能確保人員的生命安全和減少財產損失。海洋平臺結構檢測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在保障海洋平臺結構的安全、可靠運行,延長平臺結構的使用壽命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1、海洋平臺結構檢測技術的研究現狀
因海洋平臺結構造價昂貴、結構復雜,在其服役期間不能中斷使用,故對其進行結構健康檢測、評估其安全與可靠性,就必須采用微損或無損檢測技術。無損檢測技術是在物理學、材料科學、斷裂力學、機械工程、電子學、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以及人工智能等學科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應用工程技術。目前常規的檢測技術主要有目測、磁粉檢測、超聲波檢測、射線檢測、滲透檢測、磁膜檢測以及進水構件檢測等方法,表1列舉了常用的幾種結構檢測方法。
表1所列的各種檢測技術雖各有其*的特點及應用范圍,但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局限性,或不能用于水下檢測,或不能同時檢測裂縫的深度和長度,或測試儀器造價昂貴,需要受過專業培訓的人員才能操作,故在海洋平臺的大規模檢測中都不適用。
與上述方法相比,基于振動的海洋平臺無線傳感網絡檢測技術則具有簡單、成本低等諸多優點。無線傳感器網絡是一種分布式系統,通常由傳感節點、匯聚節點和用戶端節點等組成。傳感節點集成有傳感單元、數據處理單元、通信單元及電源管理單元等,它們可以大量隨機部署在監測區域,并可無線自組織地構成網絡系統。這種檢測技術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實測到結構的狀態數據,然后利用參數識別技術判定結構動力參數的變化,再據此判定結構有無損傷以及損傷的位置和程度。
2、無線傳感網絡檢測技術設計
2.1無線低頻振動檢測系統的總體架構
無線低頻振動檢測系統實際上是把現有的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應用在海洋平臺結構低頻振動檢測領域,就是把傳統的振動檢測傳感器與數據采集中心的有線連接改用無線通信的方式實現,從而達到快速、便攜式低頻振動檢測的目的。它由放置在海洋平臺結構上的無線傳感采集節點構成低頻振動信號數據采集部分,采集節點與數據采集中心的無線通信模塊之間的通信協議構成數據傳輸部分,無線數據采集中心構成數據處理部分。圖1所示是無線低頻振動檢測系統的架構圖。
研究選用星型網絡拓撲結構進行設計,整個構架由一個數據采集中心和多個無線傳感采集節點組成。每個無線傳感采集節點具有8個16位精度的AD通道,用于采集力平衡加速度傳感器的加速度振動信號;無線傳感采集節點主要完成對平臺在各類荷載作用下的振動數據采集、初步分析、數據緩存、數據無線收發等功能,主要由振動傳感單元、嵌入式低功耗處理器(包括8通道16位ADC+大容量存儲)、無線收發單元、高容量電源單元等組成。數據采集中心主要完成對多個無線傳感采集節點的協同控制、數據接收、數據分析、參數識別等功能,由高性能計算單元(PC機)、無線通信模塊、移動電源以及與數據采集分析相應的嵌入式軟件構成:數據以2.4GHz的通用無線信道進行傳輸,分為數據信道與控制信道,每條數據信道獨立占用一個頻點,控制信道公用一個頻點。數據信道負責采集數據的傳輸,控制信道負責完成各傳感采集節點的參數設置。
2.2低頻振動傳感器的選擇
2.2.1海洋平臺結構振動特性
海洋平臺結構長期服役在惡劣的海洋環境中,受到海風、波浪、海冰、船舶以及海洋生物等作用,會產生各種形式的振動。經過分析發現,這些振動多屬于低頻振動(一般地說,0.1~10Hz的振動被稱為低頻振動),因此,海洋平臺結構是一類具有復雜結構的低頻結構物。
海洋平臺的受力情況可以劃分為自由振動和受迫振動。海洋平臺振動時受到的力主要有彈性恢復力、振動慣性力、阻止振動的阻尼力以及引起振動的干擾力等。自由振動是以海洋平臺結構的固有頻率振動的,可以用于檢測平臺結構的自身頻率的變化。受迫振動是指受經常性或持續干擾力作用的海洋平臺振動,受迫振動以干擾力的頻率為振動頻率,可用于測量結構的受力情況等。
海洋平臺的振動情況是隨機的,對其進行低頻振動檢測目前應用zui多的振動檢測儀器是低頻加速度計,也即低頻加速度傳感器。對加速度傳感器的分析選取是檢測技術的關鍵,直接關系到測量的精度與準確性。
2.2.2低頻振動傳感器的選擇
目前,應用在結構振動檢測領域的測振傳感器主要是加速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是指可以把加速度這一物理量轉變成便于測量的電信號的測試儀器,它是工業、國防等許多領域中進行沖擊、振動測量常用的測試儀器。目前,常用的加速度傳感器主要有機械傳感器、MEMS加速度傳感器、壓電加速度傳感器、力平衡加速度傳感器、應變式加速度傳感器等。低頻振動檢測屬于弱信號檢測范疇,對加速度傳感器的低頻特性、靈敏度要求較高。
MEMS加速度傳感器是采用獨立的芯片式結構構成的,它具有較好的靈敏度、線性動態范圍和穩定性,但是一味地追求小型化導致其精度變差,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振動測試中應用廣泛;壓電加速度傳感器采用壓電晶體制備,具有工作頻帶寬、體積小、重量輕、壽命長、安裝方便、不易損壞等優點,可根據要求設定精度,但造價昂貴;力平衡加速度傳感器通過測量振動位移求取振動加速度,具有動態范圍廣、頻響范圍寬、低頻效應好等優點,造價適中,能夠滿足低頻振動檢測對傳感器的需求。基于此,本設計選用力平衡加速度傳感器來作為低頻振動信號的拾取單元。
2.3無線傳感采集節點的原理設計
無線傳感采集節點是無線低頻振動檢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采用模塊化設計方式,主要包括超低頻加速度傳感器、傳感器接口單元、微處理器、無線模塊、存儲器、電源管理等幾個模塊。各模塊的組成框圖如圖2所示。
無線傳感器采集節點主要完成對平臺在各類荷載作用下的振動數據采集、初步分析、數據緩存、數據無線收發等功能。主要完成的功能:一是提供8通道16位ADC通道,完成力平衡加速度傳感器模擬量輸入的采集和處理;二是超低功耗處理單元,可在低功耗下實現對各傳感器、各單元電路、各接口的控制;三是大容量存儲器系統,主要提供采集數據的存儲;四是與數據采集中心的無線通信接口,用于提供采集數據的傳輸、命令的設定;五是電源系統,可保障各傳感器件、各單元電路的穩定可靠的電源供給。
2.4無線數據采集中心架構設計
無線數據采集中心是無線低頻振動檢測系統的核心,主要完成對各無線傳感采集節點的端口配置、初始化設定、采集指令的發送、振動數據包的接收、振動數據的實時顯示、存儲、時頻分析等功能。該部分采用模塊化的設計方式,主要由無線模塊(數據信道、控制信道)、串口服務器、計算機單元(PC機)及其嵌入式采集軟件構成,圖3所示是無線數據采集中心模塊的結構框圖。
無線模塊用于實現與無線傳感采集節點的無限交互,由8個無線接收模塊和1個無線控制模塊組成,分為8個數據信道和1個控制信道。無線接收模塊對應各自的無線傳感采集節點,用于接收其振動數據包:無線控制模塊用于實現對各無線傳感采集節點的控制功能。串口服務器是無線模塊與計算機單元(PC機)通訊的中介,把通過串口形式接收的振動數據通過USB的方式傳送到計算機單元中。計算機單元是無線振動檢測系統的中心,在計算機單元上嵌入智能控制采集軟件可以實現對無線傳感采集節點的控制,并完成對采集到的振動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等功能。
3、海洋平臺結構模型振動測試試驗
3.1試驗方案
海洋平臺結構在海上服役期間會受到各種荷載對其造成的影響,但對其結構造成傷害zui大、影響zui為嚴重的主要是海冰的撞擊與臺風的侵襲。為了驗證所設計的無線振動檢測系統能夠應用在海洋平臺結構的振動檢測當中,可在海洋平臺結構的模型上進行模擬海冰撞擊的敲擊試驗。試驗的海洋平臺結構模型與真實的海洋平臺結構具有相似性,其結構固有頻率、高度、強度等方面均與真實的海洋平臺結構有一定的相似比。
試驗前,應將力平衡加速度傳感器布設在平臺結構模型的平臺兩個對角線處,并緊緊地固定好。運用無線低頻振動檢測系統進行振動數據的采集與測試分析。平臺敲擊試驗使用重錘在與水平力平衡加速度傳感器的相同方向上進行敲擊,模擬海冰撞擊,采集振動加速度信號。海洋平臺結構的ANSYS有限元仿真模型與真實的海洋平臺結構模型如圖4所示。
無線數據采集中心在采集到振動數據后,可對振動數據進行導出并運用Matlab進行數據的時域與頻域分析,從而得到結構的振動頻率。敲擊后平臺模型做有阻尼的自由振動,振動頻率即為平臺模型的固有頻率,從中得出平臺模型的一階與二階固有頻率。平臺模型在受到損傷時,其振動的一階與二階固有頻率將會發生變化。平臺模型浪涌試驗的振動頻率為液壓振動臺設定的頻率,此時平臺模型做的是有阻尼的受迫振動。
3.2平臺敲擊作用下響應數據分析
對平臺模型進行重錘敲擊試驗后,平臺模型做有阻尼的自由振動,對其進行頻域分析,可以得出結構的一階與二階固有頻率。為了盡量減小隨機誤差對平臺振動固有頻率的影響,對平臺敲擊試驗時,本文采集了3組試驗數據進行分析。對這三種工況的時域與頻域分析圖如圖5所示。
從圖中可以看出,其時域顯示的是有阻尼的振動波形,頻域顯示為一階與二階頻率。三種工況條件下的頻率誤差如表3所列。
根據上述時域和頻域波形圖及頻率誤差表可見,平臺模型的一階頻率在6Hz左右,二階頻率在9.43Hz左右,說明無線振動檢測系統能夠很好地反映平臺模型的振動情況,具有較好的精度與準確性。
4、結語
本文針對海洋平臺低頻結構的振動檢測,并結合無線傳感器系統技術,給出了一種無線低頻振動檢測系統的設計方法。該系統集成了低頻加速度傳感器、無線傳感節點、基站等裝置,并通過試驗驗證了該檢測系統應用于海洋平臺結構檢測中的可行性,所開發的無線傳感節點具有低功耗、無需布線、可超低頻測量的優點,本文的檢測系統技術為海洋平臺結構的檢測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和思路。
無線傳感網絡技術剛剛興起,特別是將無線傳感網絡技術應用于海洋平臺結構檢測也正處于起步階段,開展基于無線傳感網絡技術的海洋平臺結構健康檢測研究,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廣闊的應用前景。隨著海洋石油資源的不斷開發,海洋平臺結構檢測技術的發展將會非常迅速,立足于對現有無線傳感網絡技術檢測方法和手段的綜合分析和驗證,從檢測技術方法、工藝過程控制、檢測記錄的采集與保存以及提高檢測結果的可靠性等若千方面所進行的研究和改進,必將成為現役海洋平臺結構物檢測評估的研究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