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國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30年過去了,中國企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歷史性的重要貢獻。
30年來,國有企業從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行政附屬物,伴隨著改革的逐步深化,逐步發展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適應經濟體制和經濟發展方式兩個根本性轉變和擴大開放的要求,國有企業不斷進行戰略性調整和改組,逐步形成比較合理的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通過培育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一批企業成長為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和跨國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有的進入了世界500強。這些企業發揮在資本運營、技術創新、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優勢,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和參與競爭的重要力量。國有經濟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支配地位,支撐、引導和帶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實現國家宏觀調控目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0年來,中國企業的所有制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升級。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三資”企業蓬勃發展,異軍突起,充分發揮了他們在吸納就業,充實、豐富和搞活市場,與大企業配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發展成為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服務業企業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便民化的發展方向,不斷拓寬領域、擴大規模、優化結構、增強功能、規范市場,提高了服務業的水平。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和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明顯提高。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間,服務業平均增速超過10%,高于同期GDP的平均增長速度。服務業占GDP的比重由1978年23.7%提高到2007年的39.2%,服務業從業人員由1978年不到5千萬人增加到2007年的2.49億,幾乎是同期第二產業新增就業人數的兩倍。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由12.2%上升為32.4%。作為對國民經濟運行起基礎性作用的交通運輸、現代物流、金融服務以及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以及與居民消費密切相關的商貿、房地產、旅游、市政公用以及社區服務等消費性服務業,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高國民經濟運行質量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促進了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推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推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的粗放型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的集約型轉變。
30年來,中國企業管理在恢復、整頓中起步,不斷探索、學習、借鑒和創新,企業管理水平一步一個臺階,發生了根本變化。具體表現在: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發生深刻變化,企業制度創新和經營機制轉換取得明顯進展,企業組織形態和組織機構日趨合理,職能管理領域不斷擴展,企業管理信息化成效顯著,現代管理方法、手段廣泛應用等。加入世貿組織給中國企業創造了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機遇,同時也對企業的經營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戰。不少企業開始按照規則調整內部管理機構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能適應市場變化的經營管理模式。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使得企業開始改變單純追求經濟利益zui大化的價值取向,轉向在追求利潤的同時兼顧社會、環境、員工等相關者的利益要求,以實現社會、企業、員工的共同發展。在學習、吸取現代化企業管理的理念、方法和經驗的同時,也逐步從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尋找管理智慧和靈感,總結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和管理經驗,并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創造適合本企業、本國特點的管理經驗和管理模式。按照“以我為主,博采眾長,融合提煉,自成一家”的方針,開始走出一條中國特色企業管理的路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在生產要素整合、適應市場、科技進步等諸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不斷達到新的水平,有一批企業已經接近和達到*水平,有更多的企業達到*水平。
30年來,中國企業從引進、消化吸收到自主創新,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生產經營要素整合,適應市場、科技進步等諸方面提高企業適應市場變化、科技發展趨勢、社會更加文明的能力。不少企業擁有自主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我國發明申請和*數量大幅增加,2007年全年共受理來自國內的申請58.7萬件,其中發明申請為15.3萬件,來自企業申請占48.3%。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報告,我國2007年PCT(合作條約)申請達5456件,*七。其中華為的PCT申請量居企業第4位,中興通訊居企業第52位。中國企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電力、冶金、石油化工、城市軌道交通裝備以及數控機床、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與儀表等重大技術裝備的研制開發和國產化技術水平迅速提高。1997年以來,我國鐵路連續實現了六次大提速,使我國既有線提速干線旅客列車zui高運行時速達200公里以上,京津城際高速鐵路是世界上*條運營速度達到每小時350公里的客運鐵路。能源開發(包括新能源)和節能技術取得新的突破。冶金、化工、建材等原材料工業采用新技術、節能降耗、環境保護等取得顯著成績。輕紡工業運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提高質量,增加品種,滿足多樣化需求,擴大*。我國自主研制的“殲十”戰斗機突破了一系列航空關鍵技術,達到了*水平的戰術技術要求。神舟系列載人航天和“嫦娥一號”繞月探測工程成為我國自主創新、集成創新的*。企業技術創新成果在青藏鐵路、三峽工程、奧運場館建設等重大工程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我國標志性重大工程建設做出了杰出貢獻。高技術產業規模躋身世界前列,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成為我國*大制造業,生物工程產業呈現強勁增長勢頭。手機、程控交換機、微型計算機、顯示器、彩電、激光視盤機等產量位居世界*,我國已成為高技術產品的重要生產和供應基地之一。我國信息產業已經成為發展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用戶數、互聯網用戶數和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分別位居世界*位、第二位和第三位。中國企業密切注視世界新技術發展新趨勢,積極推進信息化,關鍵技術、核心技術的自主開發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不斷涌現,企業科技創新從體制機制到科研創新環境條件,從科技創新布局到科技實力等方面都發生了歷史性的深刻變化,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科技創新和技術開發體系,形成了相當規模和一定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中國企業技術水平正在逐步縮小與*水平的差距,不少企業開始接近或達到*水平。
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洗禮和鍛煉中,中國企業培育出一支具有較高政治思想覺悟和較高專業技術水平的職工隊伍,涌現出一批具有杰出的領導才能、豐富的企業管理知識和堅忍不拔奮斗精神的企業家。他們敬業創業,帶領廣大員工開拓創新,奮勇拼搏,為企業改革發展,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性功勛。他們堅持社會主義,堅持改革開放,百折不撓、不懈追求,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歷史責任感。他們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求實創新、開拓進取。他們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崇尚學習。他們誠信關愛,勇于承擔社會責任。這些品質深深地熔鑄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267989561
加盟熱線: 15267989561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