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性國家標準GB18401-2003《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規定,合格品的各種色牢度指標必須大于等于3級。色牢度評級有:1級,1-2級,2級,2-3級,3級,3-4級,4級,4-5級,5級。5檔9級,1級最差,5級(沒有退色)。3級只能是一個基本級,是一個中間級。
紡織品色牢度通常包括:耐皂洗、耐摩擦、耐光照、耐漂白或耐氧化劑(還原劑)、耐熨燙、耐汗潰和耐汗光色牢度等。
耐摩擦色牢度
將紡織試樣分別與一塊干摩擦布和一塊濕摩擦布摩擦,判定摩擦布沾色程度。
由上面的概念我們可以知道耐摩擦色牢度有干摩擦和濕摩擦兩種;評定的是摩擦布的沾色,而不是試樣變色。
標準STANDARD
耐摩擦色牢度常用的標準有GB/T 3920—2008、AATCC 8—2007、AATCC 116—2010和JIS L 0849—2004。我們通過下表來看一下這四種標準的異同。
從表中可以看出,4個標準在試樣大小、摩擦次數、摩擦布含水量、評級用灰卡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按照不同標準進行測試的結果會有所差異。
AATCC 116—2010(旋轉式摩擦法)適用于各種纖維制成的紗線或織物,尤其適合于印花面料,可測試比AATCC 8—2007所要求尺寸更小的區域,能明顯地反應多色織物各色的耐摩擦牢度,有助于快速找出多色織物耐摩擦牢度差的原因,從而采取措施、提高耐摩擦色牢度。
在耐摩擦色牢度檢測中,由于織物織造不規則或染色不均勻,容易造成多次摩擦結果不一致,具有偶然性,需要采取多測幾次的方法,取重復性高的結果出具體報告。
摩擦色牢度的影響因素
1、物理方面:
織物的表面摩擦阻力
對于不同織物,其表面摩擦阻力是不同的;如:棉、麻、竹原纖維織物,牛仔面料、涂料印花織物等,其表面粗糙,進行干摩擦測試時極易將織物表面堆積的染料、涂料或其他有色物質磨下來,甚至造成部分有色纖維斷裂并形成有色微粒,使耐干摩擦色牢度進一步下降。對磨絨或起毛織物而言,織物表面的絨毛與摩擦布表面呈一定的夾角,并不是平行的,從而使摩擦頭在做往復運動時的摩擦阻力增大,使這類織物的耐干摩擦色牢度下降。
纖維的親水性
對于大部分的化學纖維來說,均屬于拒水性纖維;而天然纖維或天然纖維素纖維大部屬于親水性纖維。對于拒水性纖維來說,摩擦時,在干法狀態下,摩擦相對于濕法時較大;在濕法狀態下,水份的作用起到了一定的潤滑作用,從而減少了摩擦阻力。 故化學纖維面料的干摩擦色牢度會出現低于濕摩擦色牢度的現象。
對于親水性纖維來說,水份的作用會使纖維吸水膨脹,從而增加了摩擦阻力。這與化學纖維出現的現象正好相反。
2、化學方面:
染料分類有很多種,其中水溶性染料等活性染料進行染色的樣品在進行濕摩擦時易轉移至摩擦小白布上;
染料的飽和性,在進行深色織物加工時,有個重要的概念就是染料濃度。當染料濃度超過該染料的飽和值時,會有一定量的染料無法進入纖維內部或纖維表面與纖維結合;這些過量的染料會堆積在織物表面形成浮色,當進行摩擦色牢度時,這些表面浮色會大量轉移至摩擦小白布上形成嚴重的沾色。
助劑,助劑的使用一般遵循于一 固色;二 去除織物表面浮色;三 降低織物表面的摩擦阻力。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267989561
加盟熱線: 15267989561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