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感器的定義(GB7665-2005《傳感器通用術語》)
傳感器 (transducer/sensor)能感受被測量并按照一定的規律轉換成可用輸出信號的器件或裝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轉換元件組成。
注 1 敏感元件(sensing element),指傳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響應被測量的部分。
注 2: 轉換元件(transducing element),指傳感器中能將敏感元件感受或響應的被測量轉換成適于傳愉或測量的電信號部分。
注 3: 當輸出為規定的標準信號時,則稱為變送器(transmitter)。
注 4: 英文單詞中的斜線符號“/’,表示其前后的詞通用(下同)
物理量傳感器(physical transducer/sensor):能感受規定物理量并轉換成可用輸出信號的傳感器。
數字式傳感器(digital transducer/sensor):輸出信號為數字量或數字編碼的傳感器。
模擬式傳感器(analog transducer/sensor):輸出信號為模擬量的傳感器。
力學量傳感器(mechanical quantity transducer/sensor):能感受力學量并轉換成可用輸出信號的傳感器。
重量(稱重)傳感器(weighting transducer/sensor):能感受物體重量并轉換成可用輸出信號的傳感器。
注 :( ) 內 的詞為可換的詞,即同義詞
二、傳感器發展方向
1. 高、高靈敏度;
2. 高可靠性、寬溫度范圍、抗干擾強;
3. 微型化(小尺寸、重量輕)和高強度;
4. 微功耗及無源化;
5. 智能化、數字化、高響應速率;
6. 互換性好,成本低,安全無污染方向;
7. 抗環境影響(熱、振動、酸、堿、水、空氣)能力強方向
8. 仿生傳感器:將傳感器的功能與人類 5 大感覺器官相比擬: 1) 光敏——視覺;2) 聲敏——聽覺; 3) 氣敏——嗅覺;4) 化學——味覺;5) 壓敏、溫敏、流體傳感器——觸覺
在稱重傳感器主要技術指標的基本概念和評價方法上,新舊國標有質的差異。 傳統概念上,負荷傳感器是稱重傳感器、測力傳感器的統稱,用單項參數評價它的計量特性。舊國標將應用對象和使用環境條件*不同的“稱重”和“測力”兩種傳感器合二為一來考慮,對試驗和評價方法未給予區分。舊國標共有 21 項指標,均在常溫下進行試驗;并用非線性、滯后誤差、重復性誤差、蠕變、零點溫度附加誤差以及額定輸出溫度附加誤差 6 項指標中的誤差,來確定稱重傳感器準確度等級,分別用 0.02、0.03、0.05...1.0表示。
衡器上使用的一種力傳感器。它能將作用在被測物體上的重力按一定比例轉換成可計量的輸出信號。考慮到不同使用地點的重力加速度和空氣浮力對轉換的影響,稱重傳感器的性能指標主要有線性誤差、滯后誤差、重復性誤差、蠕變、零點溫度特性和靈敏度溫度特性等。在各種衡器和質量計量系統中,通常用綜合誤差帶來綜合控制傳感器準確度,并將綜合誤差帶與衡器誤差帶聯系起來,以便選用對應于某一準確度衡器的稱重傳感器。國際法制計量組織(OIML)規定,傳感器的誤差帶 δ 占衡器誤差帶 Δ 的 70%,稱重傳感器的線性誤差、滯后誤差以及在規定溫度范圍內由于溫度對靈敏度的影響所引起的誤差等的總和不能超過誤差帶 δ。這就允許制造廠對構成計量總誤差的各個分量進行調整,從而獲得期望的準確度。
稱重傳感器按轉換方法分為光電式、液壓式、電磁力式、電容式、磁極變形式、振動式、陀螺儀式、電阻應變式等 8 類,以電阻應變式使用。
電阻應變式傳感器:利用電阻應變片變形時其電阻也隨之改變的原理工作。主要由彈性元件、電阻應變片、測量電路和傳輸電纜 4部分組成。電阻應變片貼在彈性元件上,彈性元件受力變形時,其上的應變片隨之變形,并導致電阻改變。測量電路測出應變片電阻的變化并變換為與外力大小成比例的電信號輸出。電信號經處理后以數字形式顯示出被測物的質量。
電阻應變式傳感器的稱量范圍為 300g 至數噸,計量準確度達 1/1000~1/10000,結構較簡單,可靠性較好。大部分電子衡器均使用此傳感器。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267989561
加盟熱線: 15267989561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