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工市場迅猛增長 企業生產困局待解
來源:杭州正普科技有限公司
2008年03月13日 13:11
1~9月,電工行業銷售率已達97以上,產銷銜接繼續向好;新產品產值同比增長30.84,這種持續數年的高增長表明行業科技創新的成果豐碩、作用顯著;利潤總額同比增長了37.39;行業主導產品保持著快速增長;進出口貿易平穩快速增長,出口交貨值增長22.69,進出口總額增長30.42。
統計數據顯示,全年工業總產值有望完成13600億元,同比增長26.3;主營業務收入有望完成12500億~13000億元,同比增長21.2~26。
產銷增長
產銷的快速增長和良好銜接依然是今年前三季度經濟運行的基本特征。據統計,工業總產值(當年價)、工業銷售產值和主營業務收入均已超過或接近1萬億元,月平均則在1000億元以上。這三項指標的同比增長幅度分別為33.33、33.90和35.20,呈現增長速度較高,但相對平穩的趨勢。電工行業的產品銷售率則保持了自今年開局以來穩步增長的勢頭。1~9月達到了今年以來97.28的zui高水平。
雖然從各個分行業看,產銷發展情況并不*一致,有的分行業由于受宏觀調控的影響,增長幅度明顯低于電工行業的平均水平,但就整個電工行業而言,從行業主導產品的生產情況看,1~9月發電設備的產量已達到8310.69萬千瓦,月平均超過了900萬千瓦,創歷年來zui高水平。
新品增多
新產品產值持續高速增長展示了行業科技創新的豐碩成果,成為促進行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近三年來,電工行業堅持走以科技創新促進行業發展的路子,實現了新產品產值持續高速增長。2003年新產品產值同比增長41.73,2004年為44.66,20AST新型面板安裝傳感器可防止介質泄漏05年為43.25。在這樣連續高速增長的基礎上,今年1~9月依然達到了30.84。
新產品、新技術,特別是發電、輸變電等領域主導產品及前沿技術的大力開發和不斷問世,無疑得益于電工行業的自主創新、集成創新以及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基礎上的再創新。尤其是輸變電設備制造業緊緊把握契機,以三峽50萬伏直流輸變電工程和西北75萬伏交流輸變電示范工程為依托,有效提升了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并已把80萬伏直流和100萬伏交流輸變電系統工程確定為“十一五”的發展方向。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的變化,一些分行業更是把不斷推進產品升級換代、積極主動調整產品結構作為促進行業發展的基本動力。
從高壓開關行業看,西高、平高、沈陽新東北電氣等行業骨干企業根據產品的技術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變化,對產品結構進行積極調整,繼而推出了技術附加值更高、更具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
今年以來,550千伏超高壓斷路器以及技術含量高、產品附加值大、市場需求旺盛的SF6全封閉組合電器大幅度增長,其中550千伏超高壓斷路器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91.1。126千伏、252千伏和550千伏電壓等級的GIS分別增長了31.6、52.2和317。由于新產品的不斷推出,使今年以來電工行業的新產品產值率一直保持在13~14的水平,比去年提高了約1個百分點。
質量提高
行業經濟運行質量呈現較大提高。1~9月,電工行業生產銷售高速增長,無論是工業總產值還是主營業務收入增長幅度均超過30,并在此基礎上實現了利潤總額大幅度增長,增幅高達37.39。全行業實現利潤539.03億元,經濟效益顯著增長。
電工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有所提高。1~9月分別為5.56和5.91,比去年同期分別提高了0.25和0.27個百分點。從行業總資產貢獻率看,1~9月為10.26,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54個百分點。從流動資產周轉率看,也從2005年1~9月的1.57提高到了..80。
隱憂顯現
今年以來發電設備行業新接訂單減少的情況已比較突出。據對25家重點企業的調查顯示,累計新接訂單同比減少了30.02,其中80的企業累計預接下年度的訂貨量減少,平均減少30~40,減少幅度zui大的企業達79.01。盡管發電設備企業目前的任務仍很飽滿,但2008年以后將會面臨“吃不飽”的問題。
對于國家清理電站建設項目,發電設備生產企業應認真謹慎對待,及時了解、把握相關情況并采取合理措施,盡量規避風險,減少損失。針對發電設備訂單減少的情況以及2008年以后將要面臨的“吃不飽”問題,企業應及早做好準備并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以避免被動。生產企業一方面應在開發新技術、新產品上下功夫,用新產品、新技術來推動和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要努力拓展市場。
困局待解
根據電工行業經濟運行趨勢分析,銅、鋁、硅鋼片以及白銀等價格大幅度上漲,對電工行業中一些原材料占成本比重大、技術含量不高、產品附加值較低的行業,如電線電纜、變壓器、中小型電機等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使這些行業的生產經營困難重重,贏利能力受到嚴重挑戰。
據電線電纜行業分會對在*公司2005年集中招標采購中14家中標線纜企業的調查統計,由于電解鋁*而造成的虧損額就有4.23億元。另外對三家重點線纜企業的調查,因電解銅*,已經發生和將要發生的虧損額就達2.48億元。因此電線電纜行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已經比電工行業的平均水平低約1.5個百分點。
針對原材料*給部分行業造成的困難,除了需要企業挖掘自身潛力,通過提高技術、改進工藝、加強管理、節約降耗等措施進行自我消化之外,也需要通過必要的渠道(包括通過政府主管部門)與用戶進行溝通,盡可能取得用戶的理解,以便合理地調整原材料*后的產品銷售價格。對由于“閉口合同”因素導致產品價格不能調整的企業,建議這些企業能夠借鑒目前上通行的做法,在今后的供貨合同中采用可以根據合同執行過程中原材料價格的變動情況,確定產品價格的“開口合同”。對由于出口因素導致國內供應緊缺、價格高漲的某些原材料(如白銀等),建議政府有關部門通過調整稅率的方式,控制初級產品(特別是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鼓勵深加工產品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