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博取儀器有限公司>>公司動態>>2018年環保督查,比2017年來的稍猛一些
2018年的環保督查,比2017年來的稍猛了一些。受環保督查高壓,單是化工園區,因環保問題,預計到2018年底將減少到480家左右。
作為化工大省,山東省有各類化工園區199個,化工生產企業戶數7595家。到今年年底,山東省爭取將化工園區的數量縮減到100個以內,化企再關20%!
今年4月份以來,江蘇多個化工園區接連遭到媒體曝光存在嚴重污染問題,灌云化工園區及灌南縣化工園區所有企業一律停產整治!鹽城市響水生態化工園區部分停產整治。江蘇多家化工上市公司受此影響,雅克股份、輝豐股份、亞邦股份、江蘇吳中、聯化科技等都發公告稱子公司停產。
長江經濟帶環境敏感區域內尚存在的化工園區、化工企業,要在2018年6月底前依法撤銷;尚存在的排污口,要在2018年6月底前依法取締。
化工是湖北宜昌的重要支柱產業,全市化工產業產值占全省石化行業的1/3,今年將繼續“關改搬”沿江化工企業,一場“清零”行動戰正在上演。
廣東計劃在2018年6月底前完成整治清單,2019年9月底前基本完成全省“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工作。對于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中小型企業和存在重大風險隱患的大型企業2018年底前全部啟動搬遷改造,就地改造達標、搬遷進入規范化工園區或關閉退出。
河北早在去年年底,就已對整改不力,且沒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等問題突出的園區果斷采取了“摘牌”措施。今年將繼續嚴查,對全省100多個工業園區進行了合并整合,實行“一區兩園”、“一區三園”,進行統一管理、統一審批、統一考核。
因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或配套管網仍未建成,安徽省針對合肥、淮北、馬鞍山、銅陵等九市12個工業園區實行限批。
2018年國內環保督查仍處于高壓狀態,其他省份后續跟進也是大概率事件。上有對化工園區的*監管,下有對企業的環?;?,化工園區的“保護傘”效應已然失效。今后化工園區也將成為環保監管的高壓區。部分入園的企業認為,進了化工園區的“保護傘”就安全了,但事實并非如此。查處一家,就會殃及池魚,“一家被查,全園連坐”的在上述幾個省市已經上演。
這一場化工園區的“春寒料峭”,也引發了一系列反應。
1、化工原材料*
在近期的停產整頓大潮之中,遭到停產處置的企業,很多都是所在行業上游產業鏈的重要公司,這些公司陸續停產對產業鏈影響很大,如對下游的供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原材料價格的上漲。
拿染料行業為例,被停產的部分公司對國內染料市場的供應占一定的比例,此次停產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染料價格的上漲。據中國染料工業協會數據,從4月26日起,蒽醌價格就開始狂飆上漲,截至4月30日,已經飆漲至10000元/噸,直接導致以蒽醌為主要原料的分散染料,艷藍2BLN(56藍)相應上調至40000元/噸,翠藍S-GL(60藍)、艷紅FB(60紅)、紫HFRL(26紫)等在“五一節”后相應上調至10000元/噸,間接導致以56藍為原料的分散灰N等價格上漲。
化工原材料*除了影響化工行業內部外,由于化工影響面大,還會起到連鎖反應。化工原材料*可能會引發以化工產品為原材料生產其它產品的企業停產,由于矛盾積累過多、信息不透明、加上人們的恐慌心理,導致工業制成品價格短時間內陷入失控狀態。
2、“停產潮”加劇,“失業潮”洶涌?
去年年底,山東關閉了化工類企業約600家,2018年化工行業“停產潮”更加劇,停產潮帶來了失業潮,“小散亂”工廠的工人面臨失業,當地人只能重新擇業,從事化工行業的外來人才會流向其他省份。
此刻不禁讓人想起了90年代的下崗潮。90年代是國有企業職工下崗失業,全國合計有3300多萬人,幾乎席卷中國的每一個城市、縣城。當時的國有企業也面臨毀滅性打擊,全國各地到處是倒灶的企業,而浴火重生的企業應該說也有,但數量卻是少之又少。當時山東青島以“五朵金花”的國有企業壯大成為當時的明星。
此次針對化工園區的環保督查是*的。當然,有人歡喜有人憂。
支持的觀點大多從產業及環境角度考量:目前大多化工企業屬于低端產業,產能過剩,能效低,污染大,關閉是*的選擇;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如果沒有綠水青山,再多的金山銀山有什么用?人的生命健康是zui重要的!的確。江蘇連云港灌云化工園區將有毒的工業廢水通過暗管注入地下,導致周圍農田大量絕收。這是看的見的,已經曝光的。還有很多看不見的,未曝光的,就像河北“紅水澆地”事件,也許老百姓餐桌上就存在由工業廢水“滋養”過的糧食和蔬菜。試問,吃了這樣的食材,人的健康如何保證?
當然也不無憂慮的情緒:化工園區“關停潮”是不是無情的“一刀切”?“一家被查,全園連坐”,會不會把“聽話的孩子”也給打了?對“對淘氣孩子的懲罰”同時,會不會造成“對好孩子的錯殺”。企業關停直接帶來工人的下崗失業。與上世紀90年代下崗對象不同,這次面臨失業的將是大批私營企業的普通工人階層,和那些將全部身家都押在工廠里的中小化工企業主,他們可能會面臨這生計艱難。
產業與環保雙升級是出路
未來幾年,隨著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法規出臺,化工企業將面臨日趨嚴峻的改造和轉型考驗。環境治理也將由*成熟的園區向趨向成熟的發展中園區和欠成熟的園區蔓延,從地域上呈現由我國的東部,繼續向我國的北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蔓延。園區的產業特色會更加突出,將圍繞著自己的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來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環境友好型和高附加值的產業將會淘汰掉高污染的產業,并集中發展。
一些園區已經有所行動:
3年內,宜昌將引進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和*化工專家團隊,計劃投資500億元打造高水平精細化工園區,推動化工產業向中邁進。
常州全力打造“無異味化工園區”,通過推動重大環境隱患解決、推動監控監測體系建立、推動化工企業提標改造、推動搭建新的環境管理架構和推動園區綜合管控等一系列工作,*消除化工區異味。對檢查發現的安全環保違法行為“零容忍”,始終保持高壓態勢。
針對化工園區的這一場環保風暴,毫無疑問,將對中國今后至少10年的化工行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將促進化工園區的進一步轉型升級。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要么增加投入,提升環保措施,爭取達標排放;要么陸續從污染耐受度較低的地區轉移到具有承接功能的、耐受度較高的地區。前一個做法是持續投入,并且仍然會受到嚴密監管,后一個做法主要是一次性投入較大,但可供選擇的區域會越來越少,因為zui終所有的地區會一致地將生態環境擺到發展的首要考慮地位。
zui終,園區自身的優勝劣汰、調整升級將是*的出路。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