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四五”,智能制造與工業互聯依然是業界的熱門話題。國家亦指出,繼續堅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不動搖。加快推動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步伐,需要在實際應用中不斷解決問題中成長,并探索創新應用。
在新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去虛求實”,以實際應用出發,于4月1日在深圳南山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了一場“工業互聯與智能制造創新應用論壇”,邀請CC-Link協會、貝加萊、雷賽智能、華龍訊達、思謀5家業內具有代表性的企業,聚焦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的發展現狀和成果,探討工業通信、數字孿生等工業聯與智能制造前沿技術,并分享相關實踐應用案例,為行業新一輪的發展提供參考與借鑒。
會議現場
制造工廠聯網與CC-Link網絡
——CC-Link協會中國支部 顧問
疫情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但疫情的出現使生產模式和產業鏈供需鏈都發生了改變,加速各行業對智能化、數字化的需求。那么,后疫情時代,作為主流的工業網絡通信組織機構,CC-Link協會家族在智能工廠可以做些什么?
CC-Link協會中國支部顧問鵬通過“CC-Link協議家族產品在8K電視智能生產線的應用”等多個案例,分享了基于CC-Link協議家族的伺服、變頻器、機器人等產品在智造系統生產中的互聯互通的作用。對于未來工業網絡的發展趨勢,他認為,TSN改變制造業的未來,5G加速工業網絡的傳輸。*推出的CC-Link IE TSN 可以實現正確的時間戳信息和高精度的分析、網絡協議的整合、高度運動控制,并積極探索無線5G的運用以及5FA(OT)與IT的融合,與安全的兩立。
工業通信與制造業發展
——貝加萊工業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 技術傳播經理 宋華振
工業通信是實現智能制造的關鍵技術,貝加萊工業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 技術傳播經理宋華振從制造的本質、現場總線在制造業的發展過程和趨勢,總結出當下工業通信的連接需求。
他認為,網絡與通信的未來是OPC UA over TSN。OPC UA擁有廣泛適用性、IEC標準與測試、兼容性、集成語義工具、安全性、即插即用、信息建模、現有傳輸SoA幾大特點。而時間敏感型網絡(TSN)是當下工業網絡熱門技術,TSN技術與OPC UA技術融合,可實現三大功能:時鐘同步,數據調度,系統配置。作為TSN的,貝加萊在2019 SPS展上發布了TSN批量化產品,目前為止,OPC UA TSN 產商架構圖中已與ABB、WAGO、KUKA、羅克韋爾自動化等企業達成合作。展望未來,他認為,制造工廠、機器制造、測試驗證、大學、技術提供商、標準化組織、芯片廠商、控制系統、通信設備、傳感器這些關鍵將形成OPC UA over TSN-未來通信生態系統。
基于5G+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數字孿生技術應用與實踐
——深圳華龍訊達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助理 陳曦
華龍訊達是工信部試點示范的工業互聯網賦能平臺公司,也是工信部推薦的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中國智造”專題企業,其在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設備級、工廠級和產業級數字孿生領域具有技術優勢。華龍訊達董事長助理陳曦在會上展示了公司取得的這些成績。
陳曦介紹了公司主流工業設備設施數據采集和邊緣計算設備“機器寶”、木星數字孿生平臺、木星數據建模平臺、木星工業物聯網平臺、木星工業互聯網平臺、木星智能控制等系列平臺和優勢,助力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他闡述了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生產過程仿真、基于數字孿生的工藝質量過程管控和設備生命周期管理等案例的實施。并分享了數字化孿生技術及平臺在高鐵、核電、汽車制造、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離散制造、智慧軌道交通等行業的應用,讓與會觀眾更深入了解這些創新技術及平臺在各行業所帶來的作用和價值。
雷賽智能整體方案應用案例分享
——深圳市雷賽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技術總監 楊力
雷賽智能是國內運動控制領域,公司步進產品連續多年產銷占據。去年,公司在深圳中小板上市。本次論壇,雷賽智能應用技術總監 楊力針對雷賽智能整體方案應用案例進行了分享。他分析了智能控制的產業和技術發展趨勢,介紹了在此趨勢下,雷賽智能的PMC系列中型PLC、L7&L8系交流伺服等產品整體解決方案,在光伏行業的硅片檢測分選和激光開槽機、鋰電行業的疊片定位檢測和電池模組產線、物流行業的分揀、包裝行業的枕式包裝的智能化應用。
楊力表示,雷賽智能專注運動、視覺、過程三大方面技術,聚焦11大行業,打造行業解決方案生態圈,帶給合作伙伴更多的價值。
智能制造過程中AI的應用
——深圳思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商務總監 趙安
深圳思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商務總監趙安分享了智能制造過程中AI的應用,從AI的部分視角看智能制造。思謀擁有SMore Edge系列、SMore ViMo、AOI + 思謀AI 等產品系統,尤其是SMore ViMo工業AI平臺,這是思謀研發的一款全鏈路工業視覺AI端到端系統,主要包括物體分類、缺陷檢測、圖像分割以及OCR四大核心算法。可為工業制造提供全流程、一站式AI賦能和管理能力,打造智能制造標準化AI交付體系。
趙總監通過傳動軸承外觀缺陷檢測、無線充電納米晶缺陷檢測等應用案例,闡述了運用視覺AI技術,不僅可實現生產物料全線數字化、全流程溯源,還可進行產品質量檢測,從而降低人力成本和能耗,提升產能和良品率。目前,公司已為半導體、電子制造、汽車、新能源等泛工業的多個領域的集成商、設備商、終端客戶、合作伙伴交付了多個項目!
2021年3月18日,專業3D測量專家——深圳市深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深視智能)在Vision China上海展同期舉行新產品發布會,重磅推出SR9000系列3D輪廓測量儀,以及SC系列光譜共焦傳感器,進一步拓展其機器視覺產品組合。
隨著未來工業控制對精準度和自動化程度的要求越來越高,細分領域3D機器視覺將在許多痛點型應用場景中大顯身手,成為當前智能制造最炙手可熱的技術之一。
成立于2014年的深視智能,是一家主攻機器視覺行業精密3D測量系統研發的國家,曾推出了國內超高速激光3D輪廓測量儀,以及高精度點激光位移傳感器、光譜共焦位移傳感器等多款拳頭產品,并擁有機器視覺、3D算法、光學成像、硬件加速、精密測量等核心技術。
拓路前行,未來。“深視智能以技術為導向,堅持自主研發”深視智能CEO王剛奎在發布會上表示,“人因夢想而偉大,深視智能因夢想而生!深視智能的愿景是成為一家的光學精密量測高科技企業,SR9000系列的推出,表明中國的智能制造可以領導未來世界發展的方向。”
深視智能CEO王剛奎
深視智能CTO金少峰指出,“SR9000系列是我們用工匠精神,經過無數個晝夜精心打磨出來的新一代產品。它的一系列技術性突破,為3D測量行業帶來一款革新性產品。”
深視智能CTO金少峰
SR9000系列3D輪廓測量儀為而生,重構了CMOS傳感器,重新定義了光學,并擁有3D算法:
- 重構CMOS傳感器:像素6400點,動態范圍提升30%,信噪比提升20%;
- 重新定義光學:畸變減小50%,口徑增加100%,成像清晰提升30%,采用納米涂層等消光技術抑制雜散光;
- 的D算法:雜散抑制算法,信噪比提升,透明半透明熒光材質,多幀寬動態。
SR9000系列3D輪廓測量儀
線激光SR9000系列,作為深視智能迭代產品,也是在光學精密量測設備產品中深耕挖掘的一次創舉。這款設備具有深視線激光產品里最高的分辨率;同時,作為國內外第一款X軸輪廓點數達到6400點的線激光傳感器,深視再一次最站在行業技術前沿;另外基于對光學更加深入的研究,在產品中進行了優化設計,很好的解決了雜散光等問題,為現場應用提供了更好的解決辦法。
SR9000系列同時帶來了優質的用戶體驗:
- 簡單易用的SDK和DEMO示例:提供多種語言的開發對接DEMO示例,接入方便、快速開發;
- 專用的算法庫SDK:集成豐富的3D檢測算法庫、多相機標定算法庫等實用工具;
- 專用的控制器:雙相機同步觸發、廓算法、支持PC端、示波器功能;
- 豐富的硬件接口:支持單端/差分編碼器、5V/12V/24VV、RS232高速I/O。
發布會上推出的SC系列光譜共焦傳感器,同樣是深視智能一款創新科技產品,具有超小體積,超大角度,超小光斑等特點。
光譜共焦傳感器,研發難度很高,深視智能不僅克服了重重技術困境,同時堅持創新與自主研發,使這款傳感器擁有*角度特性,最大鏡面檢測角度高達±60°,在行業內處于水平。同時,10khz的超高檢測速率與適用于各種材料的性能,使這款設備擁有更好的檢測適應性。
SC系列光譜共焦傳感器
核心競爭力:
- 超高檢測速率,最快可達10KHz采樣頻率;
- 超高直線性,可達0.01% F.S.線性度;
- 超小光斑,超高橫向分辨率:最小光斑直徑為5.8um;
- *角度特性,最大鏡面檢測角度可達±60°;
創新科技,貫徹“創新、嚴謹、分享、共贏”的企業發展價值觀,深視智能在推動3D視覺行業創新發展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全新的SR9000系列3D輪廓測量儀以及SC系列光譜共焦傳感器,不僅彰顯了深視智能的創新實力,也為其業務版圖增添了重要一環,將為客戶降低人工制造成本、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提高經營效益等方面,做出的貢獻。
即便未來仍舊荊棘叢生,但深視智能將一直勇往直前,他們的目標從不止眼前的突破,而是未來更高更的行業目標而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