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甲型H1N1流感疫情發生以來,多數口岸旅檢現場添置了紅外體溫篩檢儀以加強入境人員體溫的篩查。對于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核心檢驗檢疫設施之一,不正確的操作可能會導致入境旅客體溫偏低、異常報警甚至錯誤報警的發生。為確保紅外體溫篩檢儀在應對甲型H1N1流感疫情全過程中準確、有效,下面筆者談談在使用過程中的一些體會。
一是要做好紅外體溫篩檢儀的系統檢查。在通關前至少半小時到達現場并啟動測溫系統,重點檢查可見光與紅外光視場范圍是否一致,焦距是否在原定位置,黑體是否正常屏蔽及能否升至設定溫度,信號輸出是否正常,視頻監控系統是否連通等。
二是要做好紅外體溫篩檢儀的計量以及日常校正工作。當前階段,必須按國家質檢總局要求的頻次進行計量檢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此外,每次使用前,使用人員應首先用水銀溫度計腋窩自測,然后與紅外測溫系統比對,如若超出誤差范圍應及時調整溫差曲線。以上每次計量校正情況以及環境溫度等均應記錄。
三是旅檢現場紅外測溫工作要循序漸進。測溫時可用蛇形通道等方式引導入境旅客依次逐個進入視場地點(該地點在焦距的對焦點上,于黑體正下方),正面對攝像頭并停滯數秒,直到攝像頭自動對焦后體溫顯示穩定,可通過在旅檢現場進行標牌標語及腳印等進行提示。
四是要盡量排除干擾因素。應確保篩檢儀周圍20米范圍內不得有冷、熱及強光源;鏡頭及黑體不能因人員走動而被遮擋;對高溫物體如煙頭、茶杯等在測溫前須有效避離視場范圍;紅外測量區域必須有效遮避以免陽光直射;時刻關注儀器的穩定情況,指導視場有序運行。對酗酒、劇烈運動、飲開水、面部局部發炎、長時間日曬等常見異常報警情況要有提示。
五是要根據要求及時調整報警溫度值。篩檢儀應始終處于體溫監測模式,對異常報警情況(≥37℃)要及時用水銀溫度計復測,還要實現紅外測溫過程的錄像以便溯源。同時,要加強同一次旅檢不同道紅外線溫差的比較研究,及時盡早發現誤差,積極采取糾偏措施。
當前,口岸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已進入關鍵時刻,旅檢一線檢驗檢疫人員一定要學會科學有效地使用紅外體溫篩檢儀,使之真正成為檢驗檢疫抗擊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