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其它elisa試劑盒定量評價了食蟲溝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對稻飛虱的捕食作用。將ELISA檢測的A值轉化為捕食量,采用公式5便能計算出食蟲溝瘤蛛種群對稻飛虱的捕食總量,但設定消化系數(f)為1.其中Qo可通過以下方法求得:每一個表現為陽性反應的捕食性天敵都有一對應的A值,假定捕食作用剛剛完成,消化道內的蛋白質尚未消化,那么剛剛捕食一頭獵物所測出的A值就代表了一頭獵物用此A值與標本檢測所得的A值比較,就可以確定天敵捕食害蟲的頭數,即Qo值。如食蟲溝瘤蛛取食1頭白背飛虱或褐飛虱的高齡幼蟲時,其A值為0.13或0.14.以1993年5月18日的檢測結果為例,食蟲溝瘤蛛對白背飛虱和褐飛虱檢測的A值分別為0.14,0,0,0.0.09,0,0和0,0,0.23,0,0,0.在白背飛虱的檢測中,0.14大于0.13代表捕食了2頭白背飛虱:0.09代表捕食了1頭:褐飛虱檢測中,0.23代表捕食了2頭。二者相加代表了每頭捕食者當天的捕食量,即Qo值。tDP可由實驗測出。根據ELISA檢測結果,得出的食蟲溝瘤蛛在1993年早稻群落中的捕食量。結果表明食蟲溝瘤蛛在早稻群落早期對飛虱的控制作用大于中、后期。
這種評價方法仍是自然捕食活動的一種估計。在不同條件下不同個體的捕食者其捕食效應有差別,不同個體在不同條件下的消化速率 也不一樣,其它elisa試劑盒還有重捕食作用等。因此,如何通過血清學結果更準確地反映捕食者的作用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胞漿動力蛋白中間鏈2抗體 英文縮寫: DYNC1I2
抑癌蛋白DKK3抗體 英文縮寫: DKK3
腫瘤壞死因子配體超家族成員10C 英文縮寫: DcR1
干擾素誘導蛋白p58ipk抗體 英文縮寫: DNAJC3
轉錄調節因子DACH2抗體 英文縮寫: DACH2
穿膜蛋白DLK1抗體 英文縮寫: DLK1
Dysferlin蛋白抗體 英文縮寫: Dysferlin
防御素β2/Defensin β2抗體 英文縮寫: Defensin Beta 2
死亡相關蛋白5抗體 英文縮寫: DAP5
解旋酶DEAD5抗體 英文縮寫: DDX19B
細胞間粘附分子非整合素蛋白3抗體 英文縮寫: DC-SIGN
Caspase 激活的脫氧核糖核酸酶抗體 英文縮寫: DFFB
死亡效應結構域蛋白1抗體 英文縮寫: DEDD1
其它elisa試劑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