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級接近開關GR-10120直徑M30MM長度101MM,額定動作距離15MM,帶1.5M連接線是利用振蕩器原理,檢測物體的有無當金屬目標接近這一磁場,并達到感應距離時,在金屬目標內產生渦流,從而導致振蕩衰減,以至停振。振蕩器振蕩及停振的變化被后級放大電路處理并轉換成開關信號,觸發(fā)驅動控制器件,從而達到非接觸式之檢測目的。
接近開關GR-10120技術參數(shù):
額定工作距離: | 15mm | 安裝方式: | 非齊平 |
輸出功能: | 常開 | 輸出類型: | AC/DC |
電源電壓: | 10...30VDC、20…250VAC | 額定電流: | ≤200mA、≤300mA |
接線方式: | 2米電纜、M12連接器 |
|
|
基本原理:通過外部磁場影響,檢測在導體表面產生的渦電流引起的磁性損耗。在檢測線圈內使其產生交流磁場,并檢測體的金屬體產生的渦電流引起的阻抗變化進行檢測的方式。此外,作為另外一種方式,還包括檢測頻率相位成分的鋁檢測傳感器,和通過工作線圈僅檢測阻抗變化成分的全金屬傳感器。
分類及結構
接近開關的作用是當某物體與接近開關接近并達到一定距離時,能發(fā)出信號。它不需要外力施加,是一種無觸點式的主令電器。它的用途已遠遠超出行程開關所具備的行程控制及限位保護。
1.接近開關可用于速計數(shù)、檢測金屬體的存在、測速、液位控制、檢測零件尺寸以及用作無觸點式按鈕等。就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接近開關按工作原理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頻振蕩型:用以檢測各種金屬體
(2)電容型:用以檢測各種導電或不導電的液體或固體
(3)光電型:用以檢測所有不透光物質
(4)超聲波型:用以檢測不透過超聲波的物質
(5)電磁感應型:用以檢測導磁或不導磁金屬
2.按其外型形狀可分為園柱型、方型、溝型、穿孔(貫通)型和分離型。園柱型比方型安裝方便,但其檢測特性相同,溝型的檢測部位是在槽內側,用于檢測通過槽內的物體,貫通型在我國很少,而日本則應用較為普遍,可用于小螺釘或滾珠之類的小零件和浮標組裝成水位檢測裝置等。
3.接近開關按供電方式可分為;直流型和交流型,按輸出型式又可分為直流兩線制、直流三線制、直流四線制、交流兩線制和交流三線制。
(1)兩線制接近開關
兩線制接近開關安裝簡單,接線方便;應用比較廣泛,但卻有殘余電壓和漏電流大的缺點。
(2)直流三線式
直流三線式接近開關的輸出型有NPN和PNP兩種,70年代日本產品絕大多數(shù)是NPN輸出,西歐各國NPN、PNP兩種輸出型都有。PNP輸出接近開關一般應用在PLC或計算機作為控制指令較多,
NPN輸出接近開關用于控制直流繼電器較多,在實際應用中要根據控制電路的特性進行選擇其輸出形式。
㈢選型和檢測
1.接近開關的選型
對于不同的材質的檢測體和不同的檢測距離,應選用不同類型的接近開關,以使其在系統(tǒng)中具有的性能比,為此在選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2.當檢測體為金屬材料時,應選用頻振蕩型接近開關,該類型接近開關對鐵鎳、A3鋼類檢測體檢測靈敏。對鋁、黃銅和不銹鋼類檢測體,其檢測靈敏度就低。
(1)當檢測體為非金屬材料時,如;木材、紙張、塑料、玻璃和水等,應選用電容型接近開關。
(2)。金屬體和非金屬要進行遠距離檢測和控制時,應選用光電型接近開關或超聲波型接近開關。
(3)。對于檢測體為金屬時,若檢測靈敏度要求不時,可選用低廉的磁性接近開關或霍爾式接近開關。
3.接近開關技術指標檢測
(1)動作距離測定;當動作片由正面靠近接近開關的感應面時,使接近開關動作的距離為接近開關的大動作距離,測得的數(shù)據應在產品的參數(shù)范圍內。
(2)釋放距離的測定;當動作片由正面離開接近開關的感應面,開關由動作轉為釋放時,測定動作片離開感應面的大距離。
(3)回差H的測定;大動作距離和釋放距離之差的值。
(4)動作頻率測定;用調速電機帶動膠木圓盤,在圓盤上固定若干鋼片,調整開關感應面和動作片間的距離,約為開關動作距離的80%左右,轉動圓盤,依次使動作片靠近接近開關,
在圓盤主軸上裝有測速裝置,開關輸出信號經整形,接至數(shù)字頻率計。此時啟動電機,逐步提轉速,在轉速與動作片的乘積與頻率計數(shù)相等的條件下,可由頻率計直接讀出開關的動作頻率。
(5)。重復精度測定;將動作片固定在量具上,由開關動作距離的120%以外,從開關感應面正面靠近開關的動作區(qū),運動速度控制在0.1mm/s上。當開關動作時,讀出量具上的讀數(shù),然后退出動作區(qū),使開關斷開。如此重復10次,后計算10次測量值的大值和小值與10次平均值之差,差值大者為重復精度誤差。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yè)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yè)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guī)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