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多欽儀表(上海)有限公司>>公司動態>>供熱計量改革方向與前景
多欽儀表(上海)有限公司專注于流量計與服務 新聞速遞
我國自2003年正式啟動供熱計量體制改革試點,據住建部有關部門統計,截止2016年底,城鎮集中供熱計量裝置安裝面積已達19億多平方米,粗略估計累計安裝供熱計量裝置數量達2000萬套以上。但是據行業主管部門統計,供熱計量裝置數據有效率僅為30%-40%,供熱計量實際收費面積不足20%。有人說,供熱計量改革目前從全國范圍來講基本上可以定義為失敗,現在在做的幾家,私底下了解大都也步履維艱,做的好的企業。
供熱計量是智慧供熱的基礎,今天看到的局面可能只是供熱計量一個不算好的開端。過去的已然成為歷史,重要的是以史為鑒。之前的“失敗”能給我們什么樣的經驗,今后的供熱計量要怎么做?
前些年供熱計量改革失敗原因
在復盤之前,先追溯過去看當年供熱計量改革失敗原因,小編總結了以下幾點:
時間點過早,技術還未成熟
2000年左右,從政府層面開始推熱計量,當時社會情況基本處于溫飽階段,還沒進入小康,能有供熱就很好了。想學歐洲做供熱計量,想法是好的,但是推行的時間點太早,技術層面都還達不到。技術達到什么程度就去做什么,一步一步走很重要。
補貼上路,缺少規劃
政策供熱計量改革一推行就大力補貼。各地供熱計量并沒有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做切實可能的計劃,大家一涌而上,一批企業成為了改革進步中的“烈士”。
問題擠壓
熱量表在設計、安裝以及后續的維護管理上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沒有部門把出現的問題逐一解決掉,造成很多問題一直到現在還在擠壓。
假如供熱計量改革復盤
制定合理熱價
熱力公司作為企業,要考慮基本的利益。大部分熱計量做的不錯的地方,熱價制定比較合適,尚有一定利潤空間,實現可持續性推行。熱價定得高,居民用戶不配合、不滿意;熱價定的低,熱力公司損害自己的利益,像做“公益”一樣去供熱,難以可持續發展。
政策制定方面要發揮熱力公司主觀能動性
熱力公司要能發揮主觀能動性,拿供熱計量做的比較好的承德舉例,從表計準入、安裝技術規范、政策出臺都是熱力公司主導,相對而言比較規范,遇到問題基本上都能得到解決。
但是到了西北地區不能保證政策貫徹落實,連基本的建筑熱計量設施設備驗收安裝,從政府層面可能都做不到按標準、按質量、按要求執行。談到供熱計量改革復盤,從這一點上,政府要能做到保障基本設施的安裝。從政策層面,從整個價格制定層面,以及包括對熱計量的上游熱價和下游熱價,都要給予熱力公司相應的支撐,給企業一些合法性,包括一些建筑物的驗收條款上都要做明確的執行,才能實現持續性發展。
供熱計量是一個調控體系
經過這次“失敗”,行業越來越達成共識,供熱計量是一個調控體系,不僅僅是解決一塊表的問題,需要從熱源到換熱站再到表配合去做。
表計配套要可調節:表就是一個計量器具,本身不要花費太多心思,但是表配套的閥上,要做計量又要實現節能,要使閥具備調整功能,其次具備調節功能。
只考慮到調溫度,沒有考慮到節能的問題是發揮不了作用的。
鎖溫度上限。中國供熱很多地方熱源是缺失的,清潔能源不只是能源本身不對環境造成污染,更多的是把更有效的能源用起來。保證供熱質量的前提下要少用熱,結合到熱計量本身上要保總量的下降,這就要求熱力公司必須先鎖上限,設定一個溫度標線,用戶只可以往下調不能往上調。如果既能往下又能往上調,舒適性達到了,但是對于總能耗來說卻不盡人意。室內溫度提高一度,整個大系統能耗就要增加百分七到十以上。如果一個城市里為了搞熱計量不鎖上限,允許用戶可以把溫度調更高,那么反過來在這個綜合系統里面,溫度高的用戶付出的價值能否把溫度低的用戶節能的部分補充起來,通過這幾年的數據來說本身就是矛盾的。
鎖上限來保證下限,從而保證終的節能。
表節能變為熱源節能。如果要復盤,在規劃上要考慮表的節能量怎么和熱源掛鉤,目前在整個調控器上沒法保證戶端的節能行為,反饋到整個總熱量的獲取,導致節能行為沒有給企業帶來利益。假如把這個問題突破,有專家認為借助現有環境、硬件設施,再加上現有的技術調控,熱計量不僅可以復盤,還有更多的利潤空間當然還可以和熱企一起分享。
有人去年做了一個測算,將來在深圳這種大城市,居民外出后把溫度調到更低狀態,整體熱網,換熱站都能響應的感知到這種行為,這樣的節能不僅平衡做到了調整,節能空間超過了百分之二十。
小結
復盤原本指圍棋對局完畢后,復演該盤棋的記錄,以檢查對局中招法的優劣與得失關鍵。一般用以自學,或請高手給予指導分析。
對供熱計量改革的復盤也是想要供熱人對計量重新思考,有一個全新全面的把握,為之后計量推行做好準備。會議中有專家提到供熱人被生生逼成了全才,暖通、通信、信息化、控制.....設想一下,未來供熱企業只需要熱表廠家的數據,不用去關注數據本身實現的技術信息層,不用在某些技術細節上來回折騰。如果能實現,供熱計量或許也能簡單很多。
(原文標題:假如有機會復盤供熱計量改革,面對當前現狀和需求,會如何理性開展?)
文章鏈接:儀表網 http://www.guboo.com.cn/news/detail/74935.html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