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欽儀表(上海)有限公司 專注于流量計與服務 >> 新聞早班車
2012年美國通用電氣提出“工業互聯網”概念,隨后美國五家制造業聯手組建了工業互聯網聯盟,并將這一概念大力推廣開來。如今,在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工業互聯網作為促進這一進程的重要手段,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為加快建設和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發展先進制造業,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日前guo務院發布了《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部署工業互聯網加速發展,以促進實體經濟振興、加快轉型升級。據此,有相關機構預測,到2025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10.8萬億元。
工業互聯網的實現,離不開傳感器的廣泛應用。從布置傳感器收集數據,到可視化數據,再到利用軟件分析數據,Z后利用數據進行決策,這是工業互聯網的四步走大數據技術路徑。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傳感器收集分析數據,創造新的生產模式。在珠三角城市中,廣東佛山提出建設中國“互聯網+智能制造”試點城市,并發展基于工業互聯網的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其中就離不開對傳感器的廣泛使用。
傳感器作為工業互聯網的基礎和核心以及自動化智能設備的關鍵部件,隨著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以及產業化應用提速將受益。據關機構預測,2017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達到2070億元,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937億元,且市場規模有望不斷擴大。
工業互聯網在為傳感器產業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指導意見》指出,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面臨著工業傳感器、工業控制系統、關鍵工業軟件等供給能力不足;較多工業企業的信息化技術薄弱,工業互聯網服務和應用水平不夠突出等問題,需要不斷加大對傳感器及全面互聯技術的研發投入,才能推動工業互聯網的全面發展。
當前我國傳感器產業的發展可謂是半憂半喜,喜的是政策與市場對傳感器產業發展的大力扶持,憂的則是核心技術的缺失。因而,國內市場雖然前景可期,但是傳感器產品在測量精度、溫度特性、響應時間、可靠性等指標與國外差距較大。
未來,傳感器廠商只有立足自身,不斷精進打磨產品,注重核心技術,把運用更先進的技術、工藝、材料降低傳感器成本作為發展方向,才能在我國巨大的工業互聯網市場中獲得更多的份額。
文章鏈接:儀表網 http://www.guboo.com.cn/news/detail/68578.html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