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實潤實業有限公司>>技術文章>>計量單位制之厘米克秒單位制
計量單位制之厘米克秒單位制
計量單位制是和量制(基本量及其導出量的特定組合)同步發展起來的。古老的計量單位制,首先出現在一些經濟文化發達的地區,隨著那里的文明共同發展。大約公元前25世紀,埃及的計量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庫比特(cubit肘尺),100庫比特等于1開赫特(khet);土地面積單位斯坦塔(setat),1斯坦塔等于開赫特的平方。當時已使用十進制。這里長度與面積這兩個量已構成量制,長度為基本量,面積為導出量,而庫比特與斯坦塔則是這個給定量制中的單位,庫比特為基本單位,斯坦塔為導出單位。可以認為這是量制和單位制的雛形。
中國從公元前五六世紀出現了明確的長度、容量、重量單位及其量制,到公元前一世紀,先人對長度基本單位尺給予了科學的定義:黃鐘律管長九寸;累黍橫排一百粒的長度。并由尺度導出容量和重量單位:一升的容積為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一兩(十六分之一斤)為一合(十分之一分)黍的重量;也公布過“黃金方寸而重一斤”、“水一升冬重十三兩”的重量單位標準的測量數據,而且建立了大量單位量標準。因此,中國二千多年前,在建立了度量衡三個量的量制基礎上,通過物理理論和數學形式構成了邏輯的計量單位制體系。但由于長度和容量單位的分數、倍數為十進位,而“兩”的分數、倍數單位為非十進位,中國古代的度量衡制,還是非一貫計量單位制。中國古老的時間計量,發展到秦、西漢時期,用圭表測定當地的時刻,日晷和漏刻測定晝夜時刻,技術上成熟,使用普遍。這些計時器具也借助度量衡器進行測量。國家重視對度量衡和時間計量的管理,在典藉文獻中,兩者都列入“律歷志”加以論述。但始終未能把長度、重量和時間三個基本量選定在單位制系統內,這是由于受到當時技術水平的限制。
厘米克秒單位制
18世紀后半期,力學、熱學、光學、靜電學已成為物理學的基礎學科。測量的范圍也從度量衡擴展到所有的力學量、熱工量、電磁學和光學量,各種物理量都選擇合適的單位,建立起數學關系加以定義。19世紀后半期,米制已被歐洲、美洲的許多國家接受,把各種單位構成邏輯關系形成一種單位制成為迫切要求。這時英國科學促進協會(BAAS)提出,需要一種由某幾個基本單位按系統建立起來的一貫單位制。在力學中選擇三個基本量:長度、時間和質量,它們的基本單位被選為:厘米、克和平均太陽時的秒。這個單位制中,除基本單位外,還包括按“一貫單位”的要求,導出的這個量制中所能導出的導出量的單位。所謂“一貫單位”,即用基本單位通過數字因素為1的形式所表示的導出單位。例如:厘米克秒制中力的單位達因(dyn)與其基本單位間的關系為1dyn=1(g·cm/s)/s=1g·cm/s2;功的單位爾格(erg),則1erg=1cm2·g/s2;速度的單位是厘米每秒(cm/s)。這個單位制稱為厘米克秒制(CGS),這是近代計量學中個計量單位制。但是,事實上,有很多物理量例如光學的、電學的、熱學的,是不能從這三個基本量導出的,這一量制只覆蓋了物理學中的運動學、力學、聲學和原子物理學,這就使得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一些物理學家大傷腦筋,總想從中導出電學、磁學的計量單位。另外,還有些物理學家也主張增加量制中的基本量來解決。這樣,演繹出了為數不少的量制和單位制。例如,在厘米克秒制的基礎上,派生了米千克秒制、米噸秒制這樣一些用較大的單位作為基本單位的單位制;英制中,相應出現了英尺磅秒單位制;在工程技術上,用得更多的是力而不是質量,因此,出現了以長度、力和時間作為基本量的三量綱制,稱之為工程量制。在這個給定量制下,出現了米千克力秒單位制、英尺磅力秒單位制。這類單位制統稱為重力單位制。為了和重力單位制相區別,把以長度、質量和時間作為基本量的那一些單位制,稱之為單位制。這兩類單位制中的單位,則分別稱之為重力單位和單位。
計量單位制之厘米克秒單位制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