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京津冀環境治理,中國石油大港石化公司持續加大資金、技術投入,積極向污染“亮劍”,并在檢修期間向社會作出環境治理“四不”承諾,彰顯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環保自信。
投入巨資實現綠色再造
6月5日“世界環境日”前夕,實現連續三年長周期運行目標歷史性突破的大港石化邀請環保部、天津地方政府部門領導、人大代表及油區居民代表走進裝置檢修現場,共同見證大港石化綠色生產全流程。
據了解,面對當前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攻堅重任,大港石化在持續推進產品質量升級基礎上,斥資1.78億元,重點實施VOCS減排、氮氧化物治理等12大環保專項提標改造工程,打造環保管理升級版,為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再出實招。
為進一步升級產品質量,大港石化計劃再投資2.3億元,建設25萬噸/年催化輕汽油醚化和10萬噸/年烷基化裝置,使汽柴油產品質量全部達到國Ⅵ標準,切實打造企業產品綠色品牌。
此外,為推進節約低碳發展,大港石化還計劃投資1.97億元,實施節能節水改造、資源回收利用等24個項目。預計實施后,全廠綜合能耗降低4.75千克標油/噸,能耗指標將進入中國石油先進行列。
截至2016年,大港石化產品質量升級9年內實現“三連跳”,汽柴油產品100%達到國Ⅴ標準,并成功生產95#京Ⅵ標準汽油直供北京。2016年12月至今,累計供應量近12萬噸,成為中國石油*供應北京市場京Ⅵ標準油品的企業之一。
檢修期間踐行“四不”承諾
煉油裝置停工、檢修期間,幾百個塔、容器,上千條管線都要經過吹掃、除臭、鈍化后打開檢查維修,稍有控制不當很可能造成一定的環境影響,居民關注度高,也是環境問題高發的極度敏感階段。大港石化檢修總指揮胡乙川表示,為嚴防環保風險,大港石化作出了履行“油不落地、氣不上天、聲不擾民、塵不飛揚”的綠色檢修承諾。
在油不落地方面,大港石化生產運行處處長張寶森說,此次大檢修公司投資300余萬元,新建地下污油罐等密閉回收設施7臺套,鋪設臨時管線4000余米,對各裝置停工退出的34種、1.2萬噸物料逐一明確了退料時間、去向、數量、儲存和凈化處置方式,將所有裝置的物料全密閉回收至儲罐合規處理,用心打造綠色檢修。
在氣不上天方面,大港石化投資1000萬元,對400余臺設備采用密閉循環、冷凝回收技術進行清洗除臭,產生的廢液密閉輸送至高濃度廢水處理裝置和污水系統處理,嚴防異味溢出。對裝置蒸汽吹掃廢氣,采用“除臭+兩級冷凝”技術,凝液經過提取液氨、硫磺產品后凈化處理,不凝氣密閉輸送至火炬焚燒,變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實現全過程全密閉清潔處理、清潔排放。檢修期間,大港石化還將每天對廠區周邊12個敏感點位開展3次監測,分析環境變化,及時排查解決問題,杜絕污染事件發生。
在聲不擾民方面,針對檢修期間正值中、高考敏感時期,這個公司投資50余萬元,對30多處裝置敏感噪聲點源,通過加裝隔音罩和吸音材料等措施進行防護,有效控制噪聲傳播。同時,科學安排施工計劃,錯峰作業,禁止夜間、敏感時段進行噪音作業,zui大限度地減少噪聲污染。
在塵不飛揚方面,大港石化對施工現場的砂石料、土方,采用防塵網覆蓋、噴濕作業、臨時毛化或及時硬化處理,運輸過程采用下鋪上蓋的方式封閉運送等措施,避免揚塵污染。對催化劑裝卸過程進行真空抽吸,并實施噴水降塵,避免粉塵污染。同時,對檢修廢料分類分區存放,及時交由專業公司合規處置。投資22萬元,現場布放特制垃圾墩袋,存放生活垃圾,確保施工現場文明整潔,做到“塵不飛揚”。
據不*統計,大港石化裝置停工、檢修、開工期間,預計多回收廢氣3萬立方米、廢油60噸,節水2萬噸。
科技助力污染治理改造
多年來,大港石化始終將“以綠色的方式生產清潔能源”理念貫穿煉油生產全過程,以環保科技為支撐,以高標準環保管理為保障,以生產過程綠色、生產產品綠色為目標,將污染關進“科技”的籠子。
在污水處理上,堅持循環利用。“大港石化針對煉化高濃度含油廢水,研發微生物處理技術,將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菌群進行特殊篩選、培養、馴化,形成*菌種,專噬高濃度廢水中的污染物,使其分解、降解,將COD從20000毫克每升降至500毫克每升以下,*!”大港石化萊特公司孫洪泉介紹。
經過微生物技術處理的污水,再利用超濾反滲透、臭氧氧化等技術深度處理,將其凈化為可用于鍋爐發汽的除鹽水回收利用,高濃度含鹽水進入濃鹽水裝置,將COD降至40毫克每升以下后達標排放。2016年共回收處理污水113萬余噸,污水回用率超過76%,實現了污水的循環利用與節能減排。
在廢氣處理上,堅持變廢為寶。伴生于煉油生產過程的廢氣,不僅對環境有害,更是公眾深惡痛絕的“異味”之源。為zui大限度回收廢氣,使其變廢為寶,大港石化不惜斥資重金,將原每年5000噸硫磺回收裝置,擴能為每年1萬噸,把廢氣中污染環境的“惡臭”氣體硫化氫轉化為產品硫磺,回收率達到99.8%,每年回收硫磺7000余噸,實現了保護環境與創效雙贏。同時,引進先進的濕式煙氣洗滌技術,使催化裝置煙氣二氧化硫濃度從每立方米250 毫克下降到每立方米20毫克以下,每年減排二氧化硫約200噸,為呵護京津冀碧水藍天做出了積極貢獻。
在固廢處理上,做到“點石成金”。污泥是污水處理中分離出來的油泥水混合物,一度成為困擾企業廢渣處理的難題。大港石化埋頭鉆研,持續推進自主技術攻關,創新實施“三泥”霧化進入焦化回煉技術,不僅每年節約蒸汽1000余噸,而且減排“三泥”3000余噸,實現了油泥100%回煉。
2016年,大港石化環保技術攻關再創佳績,成功研發“熱化學洗滌+離心分離”罐底油泥處理技術,全年處理油泥2625噸,為企業罐底油泥探索出了一條無害化處理之路。今年以來,大港石化自主研發的超聲波破乳老化污油處理技術又獲突破,目前已進入現場試驗階段,該技術具有分離時間短、反應溫度穩定、不出現二次污染等優點,有望在老化污油處理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硫酸烷基化裝置中,在線硫酸濃度儀美國EMC公司MPR E-Scan在線濃度儀。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