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家標準規范和計量認證要求,根據工藝設計,對影響污染物排放的排污單位生產設施、污染物治理設施(以下簡稱治理設施)運行的關鍵電氣參數(如:電流、電壓、功率、功率因數、電量等)進行監測;結合排污單位生產工藝和末端監測數據,全面監控排污單位的生產設施和治理設施的運行、污染物治理效果和污染排放情況,判定排污單位停限產狀態、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狀態以及污染物排放監測數據的合理性、真實性和可接受性。

河北省工業污染源工況用電監測系統從底層逐級向上可分為現場機、傳輸網絡和上位機三個層次。上位機通過傳輸網絡與現場機交換數據、發起和應答指令。
按構成不同,分為兩種系統。
一對一模式

多對一模式
現場有一套或多套監控設備、儀表,監控設備、儀表具有模擬或數字輸出接口,連接到獨立的數據采集傳輸儀,上位機通過數據采集傳輸儀實現數據交換和收發指令

一對一模式數據傳輸要求
系統按照4.1的要求進行架構。
現場機主動上報監測數據至上位機,并滿足以下任一通訊協議:
(1)《污染物在線監控(監測)系統傳輸標準》(HJ212-2017);
(2)《電力用戶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通信協議》(Q/GDW 1376.1-2013)。
多對一模式數據傳輸要求
系統按照4.2的要求進行架構。
現場機分為數采儀和監控設備兩部分。
其中,監控設備與數采儀之間的數據傳輸,應滿足以下任一通訊協議:
(1)《污染物在線監控(監測)系統傳輸標準》(HJ212-2017);
(2)《國家電網公司企業標準》(Q/GDW 1376);
(3)《多功能電能表通信協議》(DL/T 645)。
數采儀與上位機之間的數據傳輸,應滿足以下任一通訊協議:
(1)《污染物在線監控(監測)系統傳輸標準》(HJ212-2017);
(2)《電力用戶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通信協議》(Q/GDW 1376.1-2013)。
HJ212協議的使用要求
由于《污染物在線監控(監測)系統傳輸標準》(HJ212-2017)未對生產設施、污染治理設施用電監測因子做出明確規定,按照本文件的要求使用該協議時,需要對其進行擴展
數據共享
為促進環保大數據中心建設,實現環保用電智能監控,提升監控數據應用價值,各級平臺必須能夠與省級平臺實現數據共享。
各級中心監測平臺(上位機)必須按照省廳要求實現數據共享接口。標準接口示例見附錄D。
各級監控平臺必須實現數據轉發功能,可以將數據發送到省級平臺接收地址。
安裝調試
在安裝調試過程中,應按照已備案的《河北省分表計電監測點備案信息表》進行安裝調試,安裝調試應避免對排污單位安全生產和環境造成影響,安裝調試人員必須有相關的操作資質(電工證等),滿足電力施工相關要求,保障安裝工藝,對排污單位原有的用電線路不造成影響。
(1)現場端設備供電開關通常集成在一個專用機柜(如防爆柜)中,采集設備應準確安裝在對應開關位置,無強電源引出,滿足防爆柜密閉要求。無法安裝在用戶既有柜體內的,現場可增加不低于用戶現場防護等級的防爆箱體,引出部分應通過PG防水接頭由金屬軟管保護。
(2)現場端采集設備安裝在室內的,工頻運行直接安裝開關出線位置,變頻運行的需安裝在變頻器進線側。
(3)現場應能為數據采集傳輸儀不間斷提供可靠的電力負荷,安裝在戶外的應配備完善規范的接地裝置和避雷措施或在避雷保護范圍內,安裝位置不能位于通訊盲區,確保上下行數據傳輸穩定,同時應具備防盜和防止人為破壞的設施。
(4)現場安裝設備適應環境的能力應符合GB/T 17214.1的要求,抗振動性能應符合GB/T6587.4的要求,抗電磁干擾能力應符合GB/T 17626.2、GB/T 17626.3、GB/T 17626.4、GB/T 17626.5的有關要求。
(5)現場實施單位應規范操作,文明施工,加強施工管理,服從排污單位內部安全規定,杜絕不良行為,預防安全意外事故的發生,提高施工隊伍的綜合素質,確保現場施工順利進行。
(6)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認真貫徹執行有關安全施工的各項法規、標準、規程和文件精神的要求,從技術上、組織上、管理上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安全監督,解決和清除各種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發生。
(7)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安全保證體系,明確現場施工中的各級領導、職能部門、工程技術人員和施工工人在管理和施工中安全責任。
(8)現場施工單位應配足配齊專職安全技術人員,安全技術人員應保持相對穩定,具備業知識、身體健康。
(9)進入施工現場的所有人員必須戴安全帽,著裝應符合有關規定。加強勞動保護用品的發放、管理和監督使用,對于特殊防護用品和公用防護用品、安全帶、安全網等,必須設專人負責管理。現場必須豎立、標示安全操作規程、安全警示牌。
(10)現場實施單位嚴格按照需方的技術要求和安全施工要求開展工作,制定應急方案,現場一旦出現問題或異常情況,第一時間上報并及時妥善處置。
現場驗收
現場設備安裝完成后, 由施工單位提出驗收申請,排污單位組織實施現場驗收。驗收時施工單位應向排污單位提供以下材料:
(1)與現場機型號一致,且在有效期內的質量檢驗報告;
(2)由施工單位向排污單位提供《河北省分表計電監測點備案表》;
(3)連續3天與環保主管部門聯網的監控數據明細(每日應聯網數據量需在95%以上)。
注:
(1)凡與環保部門聯網的監控數據,環保部門均認定為有效數據。不以是否開具聯網證明為判斷標準。
(2)聯網日期以監測點備案日期為準。
(3)每日應聯網數據為96條(每15分鐘1條,每天96條)。
分表計電介紹本系統基于在線監測、環境應急指揮、移動系統之上了物聯網技術、云技術、5技術、多網等多種技術方案,通過實時采集污染源、環境質量、生態、環境風驗等信息,構建、多層次、全覆蓋的生態環境監測網,推動環境資源、精的傳詳及海量數據寄源和統一服務的支浮平臺建設,重視資源的整合優化,實現動態應用平臺的組建和應用,以更精細動態的方式實現環境管理和決策的智慧,從而構建“感知測量更透、互聯互通更可靠、智能應用更深入"的智慧環保物聯網體系,實現環境保護的習慧化
本系統優勢特點:
1)權限角色控制靈活:可適用于企業級、區(縣)級、地市級和省級多級系統可在不同級別的系統中按照靈活的權限控制實現多級互聯網絡。2)技術先進、接口拓展性高:系統中采用的數據通訊協議控制是系統核心技術,對污染源各種美型的監設備能夠良好支持,在配雪過同類設備后,后續設備即可按照配置類型一鍵接入,方便快捷的將設備接入臨測網絡
3)遇輯明晰、架構合理:系統在界面設計過程中?力求美觀大方?功能組駅與布局合理,概念準確、用語規范,管理人員或操作人員易學易用4)通訊傳輸加密、性高:系統采用的GPRS通訊技術傳輸具有實時在線、掉線的特征,通訊可案,運成本極低,適合于遠程數居傳輸時傳輸過程以及軟件系統全部做加密處理,督關型授權由系統管理員草握
政府、環保主管部門的法令法規,依據環保行業標準和電氣技術規范,結合國內外同類監測系統的運行經驗,進行系統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