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環境問題一直困擾我們,因而市場對環境監測儀器儀表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但是我國相關行業可以說是起步晚,發展快,但快速發展的背后也存在不少問題。
我國環境監測儀器多是中小企業生產的中低檔產品,也存在很多問題,如:技術水平一般,產品種類少,故障率高,使用壽命短。這樣使得監測頻次低、采樣誤差大、監測數據不準確,不能及時反映排污狀況,既影響環境管理的科學決策和*的嚴肅性,又易挫傷企業治理污染保護環境的積極性。
另外,研究開發能力較低,在線監測儀器的系統配套生產能力較低,不能適應市場的需要。高質量的分析儀、監測儀器和自動監測系統多是國外引進的,因此國產儀器占有的份額很小。在我國國產儀器中,大氣監測儀器(氣體檢測儀)的占有率在70%左右,水質監測儀器的占有率在60%左右,這些儀器大多是80年代的水平,不能適應實際需要;而污水處理廠需要的儀器儀表基本上仍靠進口。
據了解,我國工業污染占總污染的70%以上,是環境污染的主要根源。全國*環境商會會長文一波認為,原因一是由于缺乏社會責任和有效監管,工業企業自覺控污減排的意識比較淡薄。更主要的是,目前我國工業污染治理依然沿用誰污染、誰治理的思路,由排污企業自行解決治理問題。
在上,工業減排普遍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即排污企業以合同的形式通過付費將產生的污染交由專業化環保公司治理。一方面排污企業由于采用專業化治理降低了治理成本,提高了達標排放率;一方面政府*部門由于監管對象集中可控而降低了*成本;此外,還刺激了環保企業和產業的發展,可謂一舉三得。
第三方治理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環保單位的專業化程度高,專業技術人才密集,掌握與運用內外*環保治理技術工藝快捷,能夠做到主業突出,心無旁騖,治污效率果好等。正是由于具備這些優勢,第三方治理就更加適應于化工園區和聚集區,也就更容易在諸如草甘膦含磷廢水,農藥、染料等高難度三廢治理中大顯身手中。
我國環境監測儀器儀表市場在一時熱點下,不少行業中小企業蜂擁而上,但因其缺乏技術資金,研發能力低、低水平重復多,儀器質量和性能不能與國外產抗衡,壽命往往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