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烈慶祝上海百蕊生物與同濟大學合作成功,共譜科研新篇章。感謝同濟大學丁老師對我們的大力支持,這一年多以來,在我們這邊訂購了ELISA試劑盒,生化試劑等,現在實驗終于完成了,期待您的論文能夠早日見刊。
上海百蕊生物代理銷售:
ELISA試劑盒:ELISA試劑盒,大鼠elisa試劑盒,人elisa試劑盒,小鼠elisa試劑盒,家禽以及動植物等
多種elisa試劑盒。
血清:胎牛血清,人血清,動物血清。
生物試劑:Amresco,Sigma,BD,Bio-rad,abcam,roche,CST,life,等*試劑。
試劑盒:生化試劑盒,放免試劑盒
抗體:一抗,二抗。
實驗室代測服務:WB實驗,免疫組化實驗,放射免疫實驗,ELISA實驗,染色實驗等。
同濟大學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直屬高校,在百余年辦學歷程中,始終注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四大功能均衡發展,綜合實力位居國內高校前列。
同濟大學的前身是1907年德國醫生埃里希?寶隆在上海創辦的德文醫學堂,翌年改名同濟德文醫學堂。1912年與創辦不久的同濟德文工學堂合并,更名為同濟德文醫工學堂。1923年正式定名為大學。1927年成為國立同濟大學,是中國zui早的七所國立大學之一。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同濟大學經過六次搬遷,先后輾轉浙、贛、桂、滇等地,1940年遷至四川宜賓的李莊古鎮堅持辦學。1946年回遷上海以后,發展成為以理、工、醫、文、法五大學院著稱的綜合性大學。
1952年院系調整,同濟大學原有的醫、理、文、法、測繪、機電、造船等優勢學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體搬遷內地。同時,全國10多所大學的土木建筑相關學科匯聚同濟,使之成為國內土木建筑領域規模zui大、學科zui全的工科大學。
1978年以后,學校實行"兩個轉變"——恢復對德交流向性大學轉變和由土木為主的工科大學向理工為主的多科性大學轉變。
1995年,實現由*和上海市"共建"。1996年,上海城市建設學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業學院并入。2000年,與上海鐵道大學合并,組建成新的同濟大學。2003年,上海航空工業學校劃歸同濟大學管理。2004年,列為中組部直管高校。
2007年建校百年之際,同濟大學已發展成為一所特色鮮明、具有影響力的綜合性、研究型、化大學。2013年,學校提出"建設以可持續發展為導向的世界*大學"的目標愿景。
同濟大學始終把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作為崇高使命和責任,確立了"知識、能力、人格"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努力使每一位學生經過大學階段的學習、熏陶以后,具有"扎實基礎、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視野、社會責任 "五方面綜合特質,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專業精英與社會棟梁。創校至今,先后培養了30余萬名畢業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企業家、醫學專家和工程技術專家。校友中當選*、*兩院院士的有140余人。
同濟大學已建成世界規模zui大的"多功能振動實驗中心"、國內*個"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國內*個"城市軌道交通綜合試驗平臺"、國內*個"海底觀測研究實驗基地"等一批重大科研平臺。先后承擔了一系列重大專項、重大工程科研攻關,取得了大跨度橋梁關鍵技術、結構抗震防災技術、城市交通智能誘導、城市污水處理、新能源汽車研發、國產化智能溫室、大洋鉆探、心房顫動分子遺傳學等標志性科研成果。
秉承"與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的優良傳統,學校*注重發揮優勢學科和基礎研究的溢出效應,不斷拓展社會服務的形式和領域,積極為和地方社會建設發展作出貢獻,為國內橋梁與隧道、城市軌道交通、水環境治理、抗震救災、洋山深水港、上海世博會、崇明生態島、新能源汽車等重大戰略需求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學校與地方政府聯合推動建設"環同濟知識經濟圈",產值從初期2005年的不足30億元發展到2013年的220多億元,開創了"三區融合、聯動發展"校地合作的*模式。
學校積極拓展合作,在對德為主的合作基礎上,發展為以對歐洲合作為中心,拓展北美、輻射亞非的布局,先后建立了中德、中法、中意、中芬、中西、*等8個化合作平臺學院,與200多所海外高校簽訂合作協議,與大眾、西門子、拜耳和IBM等眾多跨國企業共建了研究中心。學校先后發起成立了"中國綠色大學聯盟"和"綠色校園聯盟"并擔任首屆主席,當選*環境規劃署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學合作聯盟主席,是亞太地區*所被授予"可持續校園杰出獎"的高校。
截至2014年12月,同濟大學設有36個學院(系)和二級辦學機構,7家附屬醫院,4所附屬中學。有四平路、嘉定、滬西、滬北等4個校區,占地面積2.57平方公里,校舍總建筑面積1681968平方米,圖書館總藏書量437.1萬余冊。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