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百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文章>>科學家從蛋殼化石中提取出巨型恐鳥DNA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澳大利亞科學家從鳥類蛋殼化石中成功提取出DNA樣本,為復原象鳥、恐鳥等已經滅絕的巨鳥奠定了基礎,距離科幻大片《侏羅紀公園》所描述的場景又近了一步。
研究人員表示,成功從蛋殼中提取DNA 樣本,“在考古學和古生物學研究領域均具有重大意義”。澳大利亞莫道克大學生物學家夏洛特-奧斯卡姆(Charlotte Oskam)和同事表示,蛋殼是一種具有良好遺傳物質恢復性的薄膜,在世界各地的化石沉積物中經常被發現,而他們從蛋殼中提取DNA 樣本的研究在范圍內尚屬*。研究結果刊登在英國《*學會會報B輯:生物科學》上。
奧斯卡姆的研究小組通過*的激光技術,利用綠色熒光染料在顯微鏡下鎖定DNA“熱區”。他們說:“我們的研究顯示,遺傳物質保存于蛋殼母體中,利用顯微鏡技術成功拍下DNA照片。通過技術,我們可以從各種各樣的蛋殼化石中提取DNA樣本,包括已經滅絕的恐鳥、象鳥以及具有1.9萬年歷史的鴯鹋(亦稱澳洲鴕鳥)。”
象鳥站高10英尺(約合3.05米),重1000磅(約合454公斤),是鴕鳥和鴯鹋的近親,也是迄今曾在地球上出現的zui大鳥類。腿部粗壯,頸部長而有力,身體覆蓋豎立的、像頭發一樣的羽毛,就像鴯鹋一樣,喙部類似寬頭長矛。象鳥進化時恰逢鳥類統治地球的輝煌時期,可能在馬達加斯加島生活了6000萬年之久,直至17世紀滅絕。雖然模樣嚇人,象鳥其實是食草動物,只吃植物。
恐鳥是另一種不會飛的巨鳥,曾經生活在新西蘭,由于遭到當地土著人的大肆捕殺,它們終在18世紀從地球上消失。鴯鹋是世界現存的第二大鳥類,已在澳大利亞生活了8000萬年之久,主要分布于沙漠、森林和平原地區。奧斯卡姆和同事表示:“我們成功從在新西蘭、馬達加斯加島和澳大利亞發現的遠古鳥類蛋殼中提取出DNA樣本。我們的數據表明這些樣本保存極為完好。”
鳥類蛋殼具有良好的遺傳物質恢復性,可以有效承受氧氣和水的侵蝕,而氧氣和水是造成DNA破壞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員補充說:“這項研究證明古代DNA分子能夠完好保存于鳥類蛋殼化石中。顯然,蛋殼母體中保存的生物分子可以是以前未得到確認和利用的DNA來源,對這些DNA來源的特征描述對考古學和古生物學以及古物保存和法醫應用都具有重大意義。”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