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來自上海市腫瘤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腫瘤研究所癌基因及相關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獲得了microRNA與肝癌轉移的研究成果,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010年3月21日在線發表在《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21 March 2010. DOI:10.1038/ncb2039)。
來自上海市腫瘤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腫瘤研究所癌基因及相關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獲得了microRNA與肝癌轉移的研究成果,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010年3月21日在線發表在《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21 March 2010. DOI:10.1038/ncb2039)。
MicroRNA是一類21~25個堿基的小分子非編碼RNA,存在于各種真核生物中。MicroRNA主要通過促進靶mRNA的降解或抑制其翻譯過程而發揮調控作用,廣泛參與細胞增殖、凋亡、代謝及分化等過程。MicroRNA的異常表達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及演進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基因組不穩定性是惡性腫瘤的基本特征,在癌發生發展過程中經常伴隨染色體的擴增或缺失,從而導致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的失活。許多microRNA分子定位于癌染色體變異區內,可作為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而在癌變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作者在肝癌染色體變異區內鑒定了肝癌轉移促進因子miR-151,發現染色體8q24.3位點的擴增導致了miR-151及其宿主基因FAK在肝癌中的高表達;miR-151過表達顯著增加肝癌細胞的遷移與侵襲能力,并促進肝癌細胞發生肝內轉移;鑒定出RhoGDIA是miR-151下游靶基因,介導miR-151的促肝癌轉移功能;發現miR-151與宿主基因FAK協同作用活化Rac, cdc42及Rho GTPase,進而促進肝癌細胞的遷移、侵襲與轉移。
文章通訊作者是癌基因及相關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何祥火教授,*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碩士研究生丁潔及黃勝林博士(2009年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獲博士學位)。何祥火教授于1995年、1998年在華東師范大學獲本科及碩士學位;于2003年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獲博士學位;2003年至2006年在美國UT MD安德森癌癥中心分子與細胞腫瘤學系從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4月回國工作。現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功能基因研究組PI,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
何祥火教授研究組主要從事microRNA調控網絡及應用基礎;腫瘤相關基因功能及細胞信號轉導;腫瘤功能基因組學等研究。近年在microRNA研究方面獲得系列研究成果:發現腫瘤細胞逃逸TGF-β抑癌作用的一種新的分子機制,即TGF-β可通過上調miR-23a-27a-24的表達,而拮抗其抑制腫瘤的作用,文章發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08, Aug 15; 123 (4): 972-978.);發現多個用于肝癌鑒別診斷及肝癌轉移、復發及預后預測的microRNA分子標志物,成功建立了肝癌診斷和肝癌轉移、復發及預后預測模型,部分成果發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2008 Oct 1; 123 (7):1616-22.;并申請了5項國家發明;深入研究了肝癌轉移相關miR-30d分子在肝癌細胞侵襲與轉移中的作用,發現肝癌轉移抑制基因Galphi2為miR-30d下游功能靶基因,為肝癌細胞侵襲與轉移提供了新的分子機制及候選干預靶點,文章發表于Hepatology, 2010, 51 (3): 846-856.;采用實驗方法論證了單個基因能被多個microRNA所調控,建立microRNA與mRNA的調控網絡,研究成果發表于Oncogene,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1 March 2010. doi:10.1038/onc.2010.34.,此項研究獲得高度評價“This study ushers in a new era of miRNA research that focuses on networks more than on individual connections between miRNA and strongly predicted targets.”(Oncogene,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1 March 2010. doi:10.1038/onc.2010.59)。
原文檢索:
Nature Cell Biology,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21 March 2010. DOI:10.1038/ncb2039
Gain of miR-151 on Chromosome 8q24.3 Facilitates Tumour Cell Migration and Spreading through Downregulating RhoGDIA
Jie Ding1,5, Shenglin Huang1,5, Shunquan Wu1, Yingjun Zhao1,2, Linhui Liang1, Mingxia Yan3, Chao Ge1, Jian Yao1,2, Taoyang Chen4, Dafang Wan1, Hongyang Wang1, Jianren Gu1, Ming Yao3, Jinjun Li1, Hong Tu1, Xianghuo He1,6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ncogenes and Related Genes, Shanghai Cancer Institut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200032, China; 2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3Department of Experimental Pathology, Shanghai Cancer Institut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200032, China; 4Qi Dong Liver Cancer Institute, Qi Dong, Jiangsu 226200, China.
5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6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X.H. (: xhhe@shsci.org)
作者簡介:
何祥火,博士,研究員,PI
:86-21-64436539
86-21-64436539
地址:上海市斜土路2200弄25號
:200032
:xhhe@shsci.org
1995與1998年獲得華東師范大學本科及碩士學位;2003年獲復旦大學博士學位。2003至2006在美國UT MD安德森癌癥中心分子與細胞腫瘤學系(Department of Molecular & Cellular Oncology, UT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進行博士后研究。2006年以人才引進方式來上海交通大學腫瘤研究所/上海市腫瘤研究癌基因及相關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現為國家重點實驗室功能基因組學研究組PI,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碩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腫瘤相關重要功能基因的鑒定及其應用基礎研究;腫瘤細胞信號轉導;腫瘤相關microRNA的功能及其分子機制研究。自2000年以來共發表研究論文30余篇,其中SCI論文21篇,主要研究成果發表于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Cancer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CELL, BBRC, Cell Research,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等雜志。申請國家發明3項,獲得*1項。獲上海醫學科技獎2等獎1項(第1完成人),3等獎1項(第5完成人)。2006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獲得者,2007年獲*留學回國人員科技活動擇優項目資助(類)。主持上海市科委課題2項;參與973、863課題各1項。
目前課題組主要采用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等技術手段與方法,從事4方面的研究:
1、肝癌相關基因的功能及應用基礎;
2、肝癌相關microRNA的功能及其分子作用機制;
3、肝癌細胞信號轉導;
4、肝癌發生發展的系統性調控;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