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在心臟組織修復和再生方面取得進展,實現了醫學領域的重大突破,或可在未來廣泛應用于心臟病患者的治療 |
如果一個人毫無預料地突然死去,通常是有潛在性心臟問題。大約每10萬人中就有1.3人死于心率失常性猝死綜合征(SADS),它也是嬰兒猝死的部分原因。
以色列和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在心臟組織修復和再生方面取得進展,實現了醫學領域的重大突破,或可在未來廣泛應用于心臟病患者的治療。該研究項目由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的加布里埃爾?德烏瓦負責,并在悉尼張任謙心臟研究所的協助下完成,成功刺激了小鼠心肌細胞的再次生長。
不像心肌組織可自動重生的蠑螈或魚類,人體心肌細胞很難愈合,這也經常會使心臟病以及其他心臟疾病的恢復過程變得更加錯綜復雜。
實現該突破的醫療團隊成員相信,該發現將能廣泛應用于罹患各種心臟疾病的患者。
張任謙心臟研究所的理查德?哈維說:“我們的夢想是有一天能夠實現受損心臟組織的再生,就像蠑螈被天敵咬斷的肢體能重新長出來一樣。"
不像血液、頭發或皮膚,人體心臟內的細胞在出生一周后就停止了分裂,這就導致心臟無法對受損組織進行自然修復。
“科學家一直對蠑螈和魚類的心臟再生機制有著濃厚的興趣。"哈維解釋道,“關于人體心臟無法再生的多種理論中,其中一種認為我們更為復雜的免疫系統起了反作用,阻止了心臟的再生。"
然而,研究人員發現,他們能通過調節心臟信號系統中名為神經調節素的荷爾蒙刺激心肌細胞進行分裂,從而引起心臟的再生。
“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發現,將會影響世界各地眾多實驗室的研究工作,而且現在將會有更多人關注如何實現神經調節蛋白-反應的zui大化。"哈維說。
該方法在成年和幼年小鼠體內均獲得了成功,重新長出的組織使得小鼠的小心臟幾乎完好如初。
哈維推測,科學家需要另外五年的時間才能確定該方法是否同樣適用于人體。
“現在我們將對除了基因以外的其他物質進行探究,看其是否能激活心臟的重生過程,也可能現在已經有用于治療其他疾病的安全藥物能夠在人體內激活該反應。"他接著說。
該研究由分子生物學家德烏瓦牽頭進行,研究結果已于上周二(4月7日)發表在科學周刊《自然?細胞生物學》上。
新方法的關鍵在于一種稱為“神經調節蛋白1"(NRG1)的激素,它在神經系統和心臟等的發育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是心肌細胞在胚胎和新生兒階段可以再生的關鍵。
在實驗鼠體內,出生一周之后,NRG1激素引發的心肌細胞增殖現象就停止了。研究發現,這是因為一種稱為E R B B 2的物質減少所致。科學家設法增強實驗鼠體內該物質的活性,成功地使N RG 1激素重新發揮作用,激發心肌細胞重新開始增殖,修復受損的心肌。
實驗顯示,該方法在青春期及成年實驗鼠體內都能發揮作用。如果進一步研究證明它對人類也有效,有可能成為治療局部缺血性心臟病的新療法。研究人員說,未來人們有可能使心肌學會再生和自我修復,就像壁虎斷掉尾巴之后還能長出新的來一樣。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