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地球資源 轉變發展方式 提倡低碳生活
世界地球日發起于美國,1970年4月22日在美國各地總共有超過2000萬人參與了環境保護運動,這年的4月22日被日后確定為*個世界地球日。這次運動的成功使得在每年4月22日組織環保活動成為一種慣例,推動了人類現代環境保護運動的發展,促進了發達環境保護立法的進程,并且直接導致1972年聯合國*次人類環境會議的召開。
由于環境保護運動在世界范圍內的興起,1990年第二十屆地球日活動的組織者希望將這一美國國內的運動向世界范圍擴展,為此他們致函中國、美國、英國三國領導人和聯合國秘書長,呼吁他們采取措施,舉行會晤締結關于環境保護議題的多邊協議,協力扭轉環境惡化的趨勢;同時地球日的組織者還呼吁*致力環境保護的政府在1990年4月22日各自動員國民開展環境保護運動。地球日活動組織者的倡議得到了亞洲、非洲、美洲、歐洲許多和眾多性組織的響應,在地球日20周年來臨之際,李鵬總理發表了電視講話,支持地球日活動,Z終在1990年4月22日,包括中國在內的*140多個的逾2億人參與了地球日的活動,從此地球日成為性的環境保護運動。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社會各界每年4月22日都要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目前Z主要的活動是由中國地質學會、國土資源部組織的紀念活動。每年我國紀念"世界地球日",都要確定一個主題。為借助地球日活動平臺提高公眾對國土資源國情的認識,普及有關科學技術知識,引導全社會積極參與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減少碳排放、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實踐,國土資源部近日發出開展第41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的通知,確定今年地球日活動主題為:“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倡導低碳生活”。
保護地球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系?
經濟活動是人類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以滿足物質和文化需要的行為,它以自然資源為物質基礎和勞動對象,能源和土地、水、森林、礦產等資源是人類立足生存之本和發展進步的源泉。經濟的發展是資源滿足人們需求的體現,資源承載能力是決定經濟發展水平的基本要素。隨著經濟增長,人口持續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類對資源的需求消耗一直呈上升的趨勢。由于大部分資源的有限性和性,如果繼續沿襲高消耗的發展模式,資源的可采儲量將不斷減少,資源的持續供給能力下降,將嚴重危及到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持續性。
環境是各種生物存在和發展的空間,是資源的載體,環境接受來自經濟體生產加工過程和人類生活的廢棄物,并將其凈化處理,是資源承載能力和經濟生產能力以及人類生活的重要保障。當經濟增長過快,使得環境所接受的廢棄物的種類和數量超過其自凈能力后,環境質量將急劇降低,影響到資源的存量水平和質量水平,導致資源破壞、環境污染,乃至生態系統的惡性循環,使生產效率、人類健康以及未來發展機會蒙受損失,反過來阻礙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
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能量要減少,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可以理解為低碳生活倡導人們盡可能返璞歸真地去進行與自然的活動。低碳生活,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我們應該積極提倡并去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電、節油、節氣,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保護我們共同生活的地球。
2010世界地球日,我們能做什么?
南極的冰化了;
母親河在哭泣;
云貴高原干旱嚴重;
森林在慢慢消失;
有些動物將成為我們的記憶;
... ...
2010年世界地球日,我們能做什么?
2010年3月27日讓我們熄燈一小時;
我們還需要持續做:
少扔一些垃圾;
少用一些水;
少用一些衛生筷;
少開一些車;
... ...
讓我們一起來愛護我們的共同家園——地球--------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