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查查電纜行業中“低價中標”的貓膩
中國電線電纜行業已經陷入極度紊亂的狀態。如果說“低價中標”只是電纜招標諸多亂象中一個Z容易被觀察到的現象的話,那么,電纜產業產能過剩的生存狀態則是另一個表象。由于監管不力,制度缺失,已經讓電纜行業陷入競爭與發展的惡性循環。
低價競爭的模式導致企業根本沒有精力專注到技術革新的方面,本土電纜企業的競爭力也就明顯落后于市場。
電纜低價中標往往會誤傷國內一些大型品牌企業。“大唐進團2013年6月份電線電纜集中采購控制電纜、計算機電纜標段唱標一覽表”中顯示,本標段電纜產品“材料定額總價”約為768.49萬元人民幣,而Z低投標價格卻不到643萬元人民幣,加價幅度為-16%,直接導致新疆特變電工集團有限公司和安徽天康股份有限公司等 “*”企業含淚棄標。
“目前的電纜招投標制度從實際效果來看,是對低價的一種激勵。”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電線電纜分會副秘書長吳士敏表示,我們針對高壓電纜做了一個材料成本構成計算,里邊不含基建費用,也不含利潤等,就是從材料成本出發,按照標準的要求,按照材料的工藝損耗,以及行業內的普遍標準,做了一套材料成本構成的標準。某種程度上說,低價中標也在拷問著現行的招標制度。
宏觀來看,電線電纜市場 “致命低價”問題離不開政府引導與扶持。需要政府機構幫助形成以市場機制為基礎的比較均衡合理的市場治理機制和模式。指導電線電纜行業市場,包括定價、服務和質量在內的產業結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