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懇諾儀器儀表有限公司
暫無信息 |
閱讀:1843發布時間:2010-1-28
11月中下旬全國大范圍遭受罕見寒潮侵襲,導致天然氣用氣高峰提前來臨。盡管近期氣溫有所回升,“氣荒”的局面有所緩解,但天然氣資源短缺和保障供應問題,卻依然成為縈繞在業內揮之不去的陰影。尋找破解之策已經十分迫切地擺在全社會的面前。記者近日采訪了有關專家,他們一致認為,要避免天然氣短缺現象再度大面積發生,需對癥下藥,加強下游市場的有序開發是關鍵。
天然氣作為清潔能源,本世紀以來,在我國進入了大規模發展時期。天然氣消費量以年均16%以上的速度增長。2008年天然氣消費量807億立方米,是2000年的3倍多,與當年國內產量相比,供應缺口近50億立方米,我國已成為天然氣凈進口國。記者從國家*了解到,今年1~10月,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同比增加10.6%,達728.6億立方米。其中,天然氣產量694.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5%;天然氣進口量61.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3%。
國家*局長張國寶認為,供需失衡是導致今冬南方部分地區天然氣短缺現象的根源。而造成供需失衡的根源,不是供應不足,而是下游市場需求迅速放大。有數據顯示:華北地區天然氣消費與去年同期相比,普遍增幅在50%以上;南方大部分用上天然氣的地區,近一兩年內消費量呈幾何級增長態勢。
據中石油集團公司政治部新聞處有關負責人介紹,面對今年入冬以來南方部分地區天然氣供應緊張形勢,中石油主要領導作了重要批示,要求全力以赴保障供應。為保障華北天然氣供應,中石油緊急動用儲氣庫,每天采氣近2000萬立方米,目前已超量開采超過1.5億立方米。同時,長慶油田不惜“放產”生產;塔里木氣田開足馬力,達到產能極限;西南油氣田加緊新井投產步伐,面對雙重壓力,一面力保川渝,一面救急“兩湖”;青海澀北氣田日供氣達歷史zui高水平。管道滿負荷甚至超負荷運行,西氣東輸、陜京管道、澀寧蘭管道等幾條骨干天然氣管網均處于滿負荷運行狀態。
下游需求旺盛,對供應方來說是件好事。然而,專家認為,天然氣不同于其他商品,正如國內天然氣市場專家楊建紅所說,短期內不能放量供應。這次天然氣緊張的事實充分證明,在下游短缺的情況下,上游即使開足馬力,增產是相當有限的。管道運輸能力短期內更是不可能無限放大,挖潛空間有限。同時,由于儲備能力還不夠完善,以及建設周期長,即使儲備庫提前超量采氣,短期內也難以彌補突然放大的缺口。
目前,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構成中所占比例為3.6%左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10,消費的主要領域是工業部門,其次是生活和交通運輸。據預測,今后幾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仍將以每年約10%的速度增長,到2012年全國消費量將突破1400億立方米。*能源戰略規劃委員會委員 曾興球 教授認為,要避免頻頻出現的“氣荒”,在加快供氣能力建設的同時,抑制下游市場過快的消費擴張沖動是關鍵。
曾興球強調,天然氣產業zui重要的是上下游協調發展,下游沒市場上游就發展不起來,下游無序發展則會引起上游“氣梗阻”。
專家分析,目前,我國天然氣下游市場開發,恰恰沒有遵循有序開發的發展思路。我國天然氣產業處于快速發展的初級階段,天然氣產業鏈的歷史比較短,近年來在地方政府推動下,天然氣下游市場需求短期內膨脹,是造成今年市場供需失衡的根本原因。例如華北地區一個中等城市天然氣經營主體多達六七家,供氣管道也達到四五條。缺乏監管條件下的過度競爭,必然導致燃氣企業過度開發甚至無序開發,一些客戶盲目開發大工業用戶,還有一些企業打著民用的幌子開發工業用戶。
曾興球提醒說,如果不有效抑制下游市場需求被迅速放大的勢頭,今后三五年天然氣短缺現象還可能會發生。而要避免天然氣短缺現象再次大面積發生,需對癥下藥,加強下游市場的有序開發是關鍵,而這需要政府和上下游天然氣企業通力合作去破解,既有短期方略,更需要制定長期的天然氣發展規劃。
為此,業內專家建議,建立起一套及時調整供求關系的機制,核心是有序發展下游市場,避免下游燃氣企業多頭開發和過度競爭。同時,我國應借鑒其他天然氣大國的成功經驗,重點加強下游用戶的規范化管理,即可將用戶資源分成優先開發、允許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種基本類型,嚴格按照四種類型管理下游市場開發。
儀表網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